前言
自从前天发了DrBing最美音睡前音乐福利,并且推荐了家长用古典音乐进行爱乐启蒙以后,我的家长群里关于音乐的讨论就开始热烈起来。也许家里宝贝还在婴儿床里爬爬的家长不了解,实际上当孩子到了6,7岁,大部分的家庭,家长和孩子都会被“音乐”这个主题困扰。
怎么个困扰法?就是学琴,考级。有一次我们英华兰有个小组想要编排一个英语合唱,发现小组里面30个女孩子,27个在学琴。这些6-11岁的孩子中大部分,每天需要练琴一小时以上。并且有20个正在考级的过程中(没有考级的也是因为入门没多久,估计没多久也会加入考级大军)
DrBing把这个叫做【中国式音乐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孩子练琴考级练琴考级,考完以后,任务完成。从此再不碰琴。最记得一个我们模范生周悦和妈妈的经典对话:”妈妈考上八级以后可以让我实现一个心愿吗?““什么心愿?” “把琴砸了。”
记得DrBing小的时候下午4,5点经常听到大院有琴声,然后就是孩子哭声:哦,那谁家孩子弹琴不好在挨打呢。印象很深刻。
中国非要搞得千军万马做朗朗的架势。最后还不是只有一个朗朗?李云迪要不是上电视节目+和王力宏有“绯闻”,否则都没多少人认识。
就为了做十四亿人中的一个朗朗,不知道打哭了多少孩子。

图右男名为赵胤胤,自称继朗朗,李云迪后国内第三大钢琴师(还因此美名成为2008奥运火炬手,我不是嘲笑胤胤,而是中国人实际上真的不爱乐啊~),但要说出名,大家还是叫他“陈数的老公”。 08年他还没有嫁给陈数的时候,我们广州一批记者艺术家朋友玩的挺好。他爱说一个关于他小时候拿火柴烧琴不成被爸爸吊打三小时的段子。此外还有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叫丽兹卡尔顿的酒店的酒吧聊天。忽然间赵胤胤站起来对着大堂中间弹钢琴那个南亚人模样的钢琴师叫了一下。那人抬起头,面露喜色。
Pause的时候那个钢琴师走了过来,赵胤胤跟我们介绍:这个是我在纽约茱莉亚特的学弟 学弟 学弟 学弟 学弟(在我心里的回声)
接着我都不想说了,觉得说了都是泪:茱莉亚特那是什么学校啊?音乐界的哈佛啊。
别说做朗朗了,为了挤进一个茱莉亚特,不知道打哭了多少孩子。
为什么会产生【考级】那么奇怪的一样东西:考级在中国儿童音乐培养的的普遍化是音乐教育商业花的结果:和打游戏一样为了让玩家继续打下去,不断花钱,就整了这么一个体系。没有这个体系,说放弃很容易,有了以后,就出不来了,一旦说要停止或者暂停,就立马好像之前投进去的银子打了水漂一样。
欧洲的考级哪里有这么普遍。一般都是家里爱乐的,家长教一下,等家长无法教了,请个老师,孩子展现出巨大的艺术天赋后,就送去艺术特长的高中,之后进入音乐高校,从师某个名家,最后参加比赛,成功就一炮二红,失败了就去某个乐团拿着政府补贴做一个快乐的乐团手,或者教教孩子。就这么简单的。这照片是我的朋友马赛罗教授(天体物理学家,业余中提琴手)的儿子近来在柏林的本科典礼(左一)这辈子就注定只能做个乐团手了,因为中提琴不像钢琴和小提琴,是个配角乐器,一辈子红不起来。但这对父子就是认了,这就是终极的爱乐者。

备注:我从未参与考级,至今保持了兴趣并且可以胜任在国外针对德国人和华人的表演。

推荐一篇文章:《法国孩子怎么学音乐》
音乐也是启蒙,学习,鉴赏、参与 三步走!
通过启蒙大家都得到最基础的根基,有兴趣有天分再往里深入走。不是我的菜?继续选择自己生命真正热爱的东西吧。这才是兴趣教育的本质。
睡前磨耳朵专用皮吉猪抱枕还剩50只啦
之前有说过,睡前磨耳朵最好需要有一个软软的大大的抱枕,让宝宝搂在怀里产生足足的安全感,推荐英华兰家的皮吉猪抱枕,大大软软绒绒的搂着安全感爆棚,可拆洗,还根据3-6岁儿童身体曲线设计成可充当飞机枕和背靠。是三岁英语小麦霸kissy等众多英华兰魔法宝贝的最爱。这是Kissy妈咪近来发我的照片。快两年了天天搂着睡都还看着那么新,可见对kissy的珍贵。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进入微店。还剩50只,孩子会喜欢的。
 (本次团购不带MP4和预装音频)

法国孩子怎么学音乐:
说说你的看法或者以后可能的看法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