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文名楼·岳阳楼

 昵称22434031 2015-04-03

作者:王海军

正月初四,驱车1000公里赶到岳阳楼的时候,我并没有急于登上岳阳楼,而是站在岳阳楼前面的眺台上,面向洞庭湖凝望。我要印证一下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所描述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

    当日遇上难得的晴朗天气,阳光暖暖地打在岳阳楼上。然而,凭台远眺,洞庭湖上烟波浩淼,水汽蒸腾,除偶尔几叶小渔舟外,什么也看不到。此刻,艳阳高照,当然算不得“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自然也就见不到范仲淹笔下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悲惨场景。从时令上讲,此刻当属“春和景明”,由于水面平静,确实“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景致因了湖面的烟波浩淼倒也不难想象,只不过,水面不碧,要改为“一浊万顷”才符合事实。当然,这不影响洞庭湖的磅礴气势。然而,虽然是“春和景明”,我却仍然没有看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美景,“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醉人情景,我相信被范仲淹永远地留在了宋朝,今天,即使在中秋月圆之夜登上岳阳楼,也是断然看不到此情此景的。但是,倘若真的允许在岳阳楼上面对洞庭湖“把酒临风”,我想我一定会豪情大发,“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之所以在岳阳楼上饮酒会豪情大发,与岳阳楼坐落的位置有极大关系。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无论是一碧无垠,白帆点点,还是烟波浩淼水蒸汽蔚,都足以令人豁然开朗,豪气陡生。

    是岳阳楼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千古名楼了吗?

    不是。

    岳阳楼到底始建于何时,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始建于唐代,何人始建就更加无从准确考究了。可见,虽然一直矗立在这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但岳阳楼一开始是并没有什么名气的。然而,北宋年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岳阳楼立刻名满天下,与此同时,滕子京也尽人皆知。

    显然,岳阳楼成为千古名楼,与滕子京大有关系。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不过,如今记得住滕子京这首词的人确实不多。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所作的《岳阳楼记》却成了千古名篇,全篇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后人千古传诵。

    所以,当我同所有游客一样在脚上套上塑料袋,踏进岳阳楼,扑入眼帘的赫然就是刻在巨大的木匾上的《岳阳楼记》时,我丝毫不感到意外。除了《岳阳楼记》,还有什么诗词有资格悬于岳阳楼正厅最显著的位置?见到镌刻得遒劲有力的千古名篇,绝大多数游客都要驻足满含激情地诵读一番。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二楼的正厅,巨大的木匾上镌刻的仍然是《岳阳楼记》!其他“唐贤今人诗赋”,一律散落在周围不起眼的墙上,小气得很,完全就是对《岳阳楼记》的装饰或者点缀。《岳阳楼记》惟我独尊的地位跃然楼上!

    毫无疑问,岳阳楼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楼,正是得益于这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实在是一座普通的楼。主楼3层,楼高15米,虽然颇有建筑特色,但我始终认为,无论是楼的规模还是建筑特色,都不足以令其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古往今来,拥有这样规模和建筑特色的楼绝对不在少数,然而绝大多数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就是岳阳楼本身,在滕子京重修之前,也是默默无闻的。这一切,无他,缺的就是这么一篇令人荡气回肠的名文!

    从楼上到楼下,又从楼下到楼上,听闻游客的激情诵读,感受游客的万千感慨,我忽然深深地佩服起一个人来。这个人不是范仲淹,而是滕子京!佩服滕子京却不是佩服他重修了岳阳楼。身为巴陵郡守,手中握有银两,又想青史留名,别说重修一下岳阳楼,就是建一座新楼,那也算不得什么,何况,岳阳楼至少在唐朝就已经修建了,他这么重修一下算啥?当然也不是佩服他的文采,其为岳阳楼所写的词虽然也文采飞扬,但毕竟未至一流,特别是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比起来相差甚远。我所佩服滕子京的地方,乃是其谦虚的态度、宽阔的胸怀和远谋的智慧。滕子京本为一有相当造诣的文人,重修岳阳楼大功告成之后,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即刻作了一首很有气势的诗,以其巴陵郡守的身份,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挂上岳阳楼。可是滕子京没有这样做,他压下了自己的作品,请来了当时的大文豪范仲淹,要他“作文以记之”,终于在成就范仲淹的千古名篇的同时,也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楼。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谈起文章,人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而滕子京却没有,他藏起了自己的好文章,这种谦虚的态度是颇值得佩服的。做到这一步也需要胸怀。滕子京是“谪守巴陵郡”的,“越明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正是其扬眉吐气的时候,在重修的岳阳楼上留下自己的东西,正好为自己树碑立传,多少封建官员不都是这么做的吗?滕子京也主动地放弃了,足见其胸襟之广阔。而我最佩服的还是滕子京远谋的智慧。试想,如果滕子京当时真把自己的词挂上去,那今天人们还记得滕子京吗?事实上,明朝、清朝及解放后,岳阳楼进行过多次维修和重修,可是,谁记得是谁修的?不要说重修了,就是始建的人,现在谁又说得清呢?而只有滕子京,人们记得他,在“庆历四年春”被贬到巴陵郡后的第二年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放弃了一时的风光,却赢得了永久的风光,这种远谋,怎不令人佩服!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如今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如果离开了范仲淹、滕子京,离开了《岳阳楼记》,恐怕就只有“洞庭天下水”,而未必会有“岳阳天下楼”了。因为有了楼,名人写出了名文;名文的横空出世,使得本来没有什么名气的楼一下子天下闻名,直至成为千古名楼。名文的力量可谓大矣!

    登岳阳楼,我没有体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却拥有很多发现和感慨。我固执地认为,作为千古名楼的岳阳楼,实际上是滕子京和范仲淹联手打造出来的。其他所有人,无论是始建者,还是历朝历代的维修者,包括当年奉滕子京之命重修岳阳楼的那班人,都与岳阳名楼毫无关系。

     (2006/2/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