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古今共享 2015-04-03
  • 道德经2011-10-12
  • 道德经(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不以圣人自居,不以诡智(诈、伪之术)治国,民众便可获得百倍的利益;杜绝、抛弃人为的仁义,这样民众才能恢复纯朴孝慈的天性;杜绝不正当的技巧,舍弃不正当的利益,盗贼就会绝迹。用这3条作为教化人的条文还不够充分,还要使人遵循原则,即:保持人的自然、纯朴之性,减少人的自私、贪欲之心。       
    道德经(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弃绝一切背道、离真之学就可以没有世俗的愁思。唯唯诺诺与仗义执言差别有多少?美好与丑恶相差多少?(是非、善恶、贵贱、美丑等尽管不易把握,但)对于众人所畏惧的,也不可不心存畏惧。
          我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相差很远,好像远得没有尽头!众人(因追名逐利、寻欢作乐而)热热闹闹、兴高采烈,就如同享受丰盛的宴席,又如同春天登上高台(观赏美景)。我却独自淡泊恬静,如同婴儿一样还不会发笑,(对名利等)毫无兴致,好像无所追求一样。
        众人都以为自己的才智绰绰有余,而唯独我却像被遗弃了一样而感到匮乏不足,只剩下一颗愚人的心,混混沌沌的!世俗之人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智,唯独我糊糊涂涂的。世俗之人都察察为明,唯独我却闷闷不语。
        我心中清静,好像大海深处一样;我形迹自然,像高风无所拘束。人们都有所施展有所作为,而我好像愚蠢且浅陋。我之所以与世人不同,是因为我崇尚从那里吸取营养,崇尚返归到如食母乳之婴儿般的纯朴状态。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辨)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译文:
     大德之人的行为容止,完全遵从的准则。是(无色、无声、无形而)恍恍惚惚的。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实物;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无物之象)。道幽隐深远,其中却有最精华、最精微的物质——精气。这最精华、最精微的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其中蕴含着遗传信息。从古至今,之名不去,因为凭借它可以观察和认识万物的起始。我凭借什么去了解万物起始的情形呢?就是凭借上面所描述的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矜),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故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可保全,弯曲便可伸直;低洼之处可(积蓄而)充盈,破旧才可更新;少取便可多得,贪多便会(使人)迷惑。因此,有道的人掌握和遵循这一自然之,并把它作为天下事理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其才能,其才能反而更加突出;不自以为是,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反而能够彰显于世;不自夸其功,反而真正有功;不骄傲自大,反而能够受人拥戴并平安长久。正是因为(圣人)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会与他相争。古人所说的委曲便可保全这样的话,难道是不切合实际的言论吗?它确实完全正确,因而应该遵从这种言论。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译文:
         少说多余或无用的话。暴风刮不了整个早上,骤雨下不了整个白天。是谁刮狂风下雨的呢?是天地。天地(兴起的暴风骤雨)尚且不能长久,而更何况人(的妄为)呢?按照的规律行事,则与相合。得到了的人,则有;丧失了的人,则无。如果人的行为与相符合,那么,就会被人得到;如果人的行为与丧失相同,那么,也会被人丧失。如果君主对老百姓不讲信用朝令夕改,就必然会有老百姓不信赖君主的后果产生。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原文: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后脚跟站立的人,总是不能长久站立;迈着大步行走的人,反而不能快速行走。自我表现其才能的人,反而使自己的才能不能显明或突出;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使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不能彰显于世。自夸其功的人,反而使自己没有了功。骄傲自大的人,反而使自己不会受人拥戴。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行为,从的角度来看,叫做余食赘形”——剩余的食物、无用的东西。众人或许都厌恶这些不良的行为,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曰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事物,它无色、无声、无形,混然而成为一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寂静而没有声音、空虚而没有形体,它的存在独一无双具有绝对性,它的运动规律永不改变具有永恒性。它周而复始地运行,永不停息,可以被视为天下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命名它叫作,再勉强对它加以形容谓之。道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始。所以说,道伟大,天伟大,地伟大,人也伟大。宇宙间有四大,人就居于四大之列,为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本自然,不受外力干预,按照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自由发展。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根(臣),躁则失君。
    译文:

        常慎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浮躁的主宰。因此,君子在外行事,要像行军运载着战械与军饷的车一样,不敢轻举妄动。即使拥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要安居静处、超然物外。作为一个偌大国家的君主,怎能用浮躁的行为去轻率地治理国家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浮躁就会失去主宰。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键)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译文:
        日月善于运行,并不会留下痕迹;(天)善于用自然现象作为语言表达,这种无声之言不会因出现毛病而被人指责;日月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行不殆,然而却分秒不差、毫厘不爽,并且无须筹策;大地上的万物,时逢冬令,自然闭藏,虽不用关楗,却不能打开;“天网恢恢”,虽不见绳索,却无法摆脱。
    因此,有“道”的人一贯善于(以“道”)救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一贯善于(以“道”)救助物,所以没有被遗弃的物。这就是因循和明达大道。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一个人,如果不崇尚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一个玄妙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