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译文)没有圣贤智慧,身体自然而然精神百倍; 【原文】绝仁弃义,民复畜慈; (译文)不需要有仁义礼节,身体健康自然修复; 【原文】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译文)没有贪欲,减少盗贼,五脏六腑自然趋于祥和。 以上三种情况,《道德经》您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也不便详细阐述,这也属于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的自然属性。 【原文】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坚持开发自己的先天本能,清净寡欲,抱一为天下式,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人类文明时代发展之必须。 第二十章 【原文】唯舆阿,相去几何? 善舆恶,相去何若? (译文)谢绝后天人为意识,回归自然,身体无忧,有几个人不想这样呐?善与恶之间,疾病丛生年代,唯有先天本吾才能治愈,有多少年,没有得到利用? 【原文】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译文)人类敬畏自然,由来已久,不能不服从自然规律。人之本能的荒废,遭殃的是自己啊! 【原文】众人熙熙,若乡於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如婴儿未孩,累啊,似无所归。 (译文)一般人高高兴兴,享受人间美味佳肴 如春天一样短暂。而真吾独自漂泊,也不知道始终,如 若未出生的婴儿 ,似乎也疲惫的无家可归。 【原文】众人皆有餘,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呵,沌沌兮! (译文)一般人都有吃有住皆有餘 ,而真吾独被遗失。混混沌沌,我真得好愚昧啊! 【原文】鬻人昭昭,我独若昏; 鬻人察察,我独闷闷。 (译文)一般人似乎明白事理,真吾却昏昏沉沉;一般人似乎明察秋毫,保健养生,我独闷闷沉沉。 【原文】忽呵其若海,恍呵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悝。 (译文)吾愚人之心似海洋,漂泊来漂泊去无休止。众人各有本领依靠,而唯独吾愚笨得什么都不知似的。 【原文】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唯独吾溶于大自然之中,享受母亲的慈爱。 第二十一章 【原文】孔道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这就是老子对“道”的形象描述。我是咋样知道自然规律现状的哪? 先天真吾就是道,道生一,一养“物”,一为万物之根本,生命之象征。 其容貌,什么样子呢“有(丹)象”。 其中,“有精”,“甚真”,“有信”。 精化气养神,元神是唯一存在的“真”吾,真乃永恒不灭。 其中有信,“信”,只要有您精池不漏,真气充盈,您所有要发生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以灵通,信息的方式告(暗示)诉您。 这种现象,自古以来,没有改变,她是万物生命的基础。无极中,先天和后天始终为伴,有了先天真吾,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哪? 仅此。 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肠道的弯曲是其本性,饮食过多肠道枉直难受,真气不能通行,新陈代谢不能更新,所以少饮食 ,谷神无忧。 【原文】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牧。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译文)所以,真吾者无欲,守一,身体自然通畅。闭上眼睛,也能见到光明;不自以为是,代谢正常;不用人为意识,本能自然彰显;无欲不争,所以生命能够长久。 【原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这就是修行者无欲不争,身体能够保全的道理。 【原文】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曲则全”,就是柔弱胜刚强的意思,此言不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者,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诚意。 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自然现象很难言准,大风不能一天到晚地一直刮,暴雨也不能天天下。 【原文】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译文)是谁造成这样现象?是天地的作用。天地都不能做到长盛不衰,何况一般人? 【原文】故从事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译文)所以,修道者,道法自然;德者,抱一为天下式;失者,新陈自然代谢。见道乐道,见德乐德,见失乐失,这就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自然现象。 【原文】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这种现象只有修行者,才能体验出来,信不信由你。 二十四章 【原文】炊者不立。 (译文)企图超越自然,贪美食者,身体不会长久立道;夸夸其谈,多吃多占怕吃亏者,身体肯定不能远行。 【原文】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多吃多占者,眼睛会失去光明;自以为是者,元神不会彰显;自己作贱自己,免疫功能无法应用;自我膨胀、是非不明者生命更不会长久。 【原文】其在道也曰,餘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这种行为和现象,对于有道之人来说,食物过多会有赘肉伴行,鬼神都会认为这是疾病的根源。 故,有道者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和现象。 (赘字含义: 赘字一个敖一个贝字组成。 敖字就是粮仓,即多余的粮食。蒙古族的“敖包”,形象比喻。贝字就是真我。 赘字就是您吃过多的食物代谢不了,游离出来到身体的某个地方,成为本吾的负担累赘,危机健康。致使成为赘肉、赘犹,故癌细胞也。) 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译文)混沌中有一圆(能量聚集)坨坨 之物,天地之前就存在。她在寥阔宇宙中寂寞运行,终日没有危险,是谓身体之母。 【原文】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译文)真吾不知道其名字,称之为道,名大道。大道终日运行,远无边际,反复往来。 【原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译文)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同样大。世上有四大,而真吾就是其中一个。 【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人效法大地而生存,地适应天时而长久,天合一自然而尊道,大道自然而然而永恒。 二十六章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踵。虽有荣观,燕处则昭。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踵息归根,降伏急躁心,这就是修行者终日行踵息法的道理。 虽然经常闭上眼睛,守一养元,神态自若,超然入圣,怎么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成为身体侯王之主,这样的身体怎能不长久? 第二十七章 【原文】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暇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才,是谓习明。 (译文)道(先天本能)行没有痕(丹)迹,道(消息)言出口,无可挑剔,道(灵)善计数,不用筹测,道善闭(眼睛)门,没有栓肖也不能随便打开,道善连(天地)接,而不用绳索,谁也解不开。这就是圣人常善救人的慈悲心,没有道认为有放弃的人;道常善救物,而没有不被利用的物件,这就是大道之光明磊落性。 【原文】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译文)真正先天的吾,以不善人为师;后天人为者,处处向善人索取。 【原文】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妙要。 (译文)真吾不为人师,不爱索取,虽有智慧也不用,这就是道之妙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