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

 好心情zjh 2015-04-04

导读:近年来,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作为执政第一线的农村基层领导者应如何快速高效的采取对策处置好突发事件呢?笔者通过十余年的乡镇工作实践,就此提出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要坚持及时到位的原则。群体事件一旦发生,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立即作出反应,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制止事态发展。要坚决杜绝“拖”字,有时很多事件就是小事不及时解决“拖”出来的。面对突发事件,决策领导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迅速采取措施,拟订解决问题方案,稳定群众情绪,争取群众支持。   


二是要坚持疏导为先的原则。农村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突发性群体事件大都是由少数人组织操纵的,大多数群众是碍于亲情、友情和受蒙蔽而参入的。因此,加强沟通疏导,澄清事实真相,讲清政策道理,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是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在安抚疏导过程中,千万不要搞单枪匹马,要善于团结和依靠农村党员、知名人士、离退休老干部等各种正面力量的影响来助力化解。要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对群众最贴近,对实情最了解,对群众有广泛的影响来借力化解。要始终注重正面宣传与正确引导,广泛深入到群众中间,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谈心等形式,与群众亲密接触、坦诚沟通、耐心疏导,争取大都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三是要坚持稳妥审慎的原则。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场面一般都比较混乱,当事人的情绪都非常激动。这时,现场指挥人员,一定要冷静对待,慎言慎行。坚持“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安抚为重、切勿激化,取争多数、孤立个别,讲究策略、把握时机,冷静处理、慎用警力”的原则,以安抚为主,稳定为先。切不可说过激的话,宣布不成熟的解决方案,采取不恰当的行动,使事件进一步蔓延扩大与恶化升级。   


四是坚持要点突破的原则。“打蛇打七寸”。对群体性事件参入者,我们要分类对待、对症下药。首先要做好事发关键人物的思想工作和稳控工作。对个别蓄意带头闹事、破坏分子要坚决予以从严打击,决不手软。其次对大部分参与群众要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总的原则是“争取多数与孤立个别相结合,宣传教育与严厉打击相结合,慎用警力与应急威慑相结合”。  


五坚持要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事件处理,一定要按法律、政策依法依规秉公处理,确保“一碗水要端平”。每一次事故或案件发生后,事中要及时向干部群众公布通报案情或事故真相,消除谣言、安定民心。事后要及时公布通报调处查处结果,“让闹事者”心服口服,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真相和党委政府的态度。近年来,农村基层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本文系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