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54)

 办公用品专卖店 2015-04-05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54)
                   第二册卷21-卷40 
           卷第三十六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二
  

    问道人

 

【经】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色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受、想、行、识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眼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耳、鼻、舌、身、心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色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声、香、味、触、法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习应眼界空、色界空、识界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触识、意法识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苦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习应集、灭、道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无明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一切诸法空,若有为、若无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五众者,色、受、想、行、识。色众者,是可见法。是色因缘故,亦有不可见有对;有对虽不可见,亦名为色。如得道者名为道人,余出家未得道,因得道者亦名为道人。

(【论】释: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可见法。此色因为有些因缘,也有不可见有对;有对虽不可见,也名为色。如得道的人名为道人,其余出家未得道的,因得道的人也名为道人。)

何等是可见?一处是可见,有对色少分,一入摄;余九处及无作业,名不可见色。有对者十处,无对者唯无作色。有漏、无漏等分别,亦如是。

(什么样的是可见?一处是可见,是有对色的少部分,一入摄;其余九处及无作业,叫不可见色。有对的有十处,无对的唯有无作色。有漏、无漏等的分别,也是这样。)

如经说色有三种:有色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无对。是故当知非但眼见故是色,内外十处能起五识者,皆名色;因是色分故,生无作色。

(如经说色有三种:有的色可见有质碍,有的色不可见有质碍,有的色不可见没有质碍。所以当知不但眼见的是色,内外十处能起五识的,都叫色;因这些色分,生无作色。)

是色复有四种:内有受、不受;外有受、不受。复有五种色,所谓五尘。复有一种色,所谓恼坏相。众生身色,名为恼坏相;非众生色,亦名为恼坏相,恼相因缘,故亦名恼。

(这些色又可以分为四类:内有受、不受;外有受、不受。也可以分为五类,所谓五尘(色声香味触)。也可归为一类,所谓恼坏相。众生的身色,名为恼坏相;非众生色,也名为恼坏相,因为恼相的因缘,所以也叫恼。)

譬如有身,则有饥渴、寒热,老病、刀杖等苦。复有二种色,所谓四大、四大造色;内色、外色;受色、不受色;系色、不系色;有色能生罪,有色能生福;

(譬如有身,则有饥渴、寒热,老病、刀杖等苦。也可分为两类,所谓四大、四大造色;内色、外色;受色、不受色;系色、不系色;有的色能生罪,有的色能生福;)

业色、非业色;业色、果色;业色、报色;果色、报色;隐没无记色,不隐没无记色;可见色,不可见色;有对色,无对色;有漏色,无漏色。如是等二种分别色。

(业色、非业色;业色、果色;业色、报色;果色、报色;隐没无记色,不隐没无记色;可见色,不可见色;有对色,无对色;有漏色,无漏色。象这样等用二种方法分别色。)

复有三种色,如上可见有对中说。复有三种色:善色、不善色、无记色;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色;从见谛所断生色,从思惟所断生色,从无断生色。

(又可分为三类,如上面可见有对中说的。又可以这样分为三类:善色、不善色、无记色;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色;从见谛所断生的色,从思惟所断生的色,从无断生的色。)

复有三种色:欲界系色,色界系色,不系色;有色能生贪欲,有色能生瞋恚,有色能生愚痴。三结、三漏等,亦如是。有色能生不贪善根,不瞋善根,不愚痴善根。如是等诸三善法,应广说。

(也可以这样分为三类:系属欲界的色,系属色界的色,不系属的色;有的色能生贪欲,有的色能生瞋恚,有的色能生愚痴。三结、三漏等,也是这样。有的色能生不贪善根,不瞋善根,不愚痴善根。象这样等各种三善法,应广说。)

有色能生隐没无记法,能生不隐没无记法。不隐没无记有二种:有报生,有非报生者。如是等二种无记。复有四种色,如上受、不受中说。

(有的色能生隐没无记法,能生不隐没无记法。不隐没无记有二种:有报生,有不是报生的。象这样等二种无记。又有四种色,如上面受、不受中说的。)

四大及造色三种:善、不善、无记。身业作、无作色,口业作、无作色。受色(受戒时得律仪)、止色(恶不善业止也)、用色(如众僧受用檀越所施之物也)、不用色(余无用之色也),如是四种色。

(四大及四大所造色三种(善、不善、无记);身业作、无作色,口业作、无作色;受色(受戒时得律仪)、止色(恶不善业止也)、用色(如众僧受用檀越所施之物也)、不用色(余无用之色也),象这样四种色。)

复有五种色:身作、无作色,口作、无作及非业色。五情、五尘,粗色、动色、影色、像色、诳色。粗色者,可见、可闻、可嗅、可味、可触,如土石等。

(又有五种色:身作、无作色,口作、无作及非业色;五根、五尘;粗色、动色、影色、像色、诳色。粗色的意思是可见、可闻、可嗅、可味、可触,如土石等。)

动色者有二种:一者、众生动作;二者、非众生动作,如水火风动作,地依他故动,下有大风动水、水动地,风之动树,犹自拂动。如磁石翕铁,如真珠、玉、砗磲、码瑙夜能自行,皆是众生先世福德,业因缘不可思议!

(动色有二种:一、众生动作;二、非众生动作,如水火风动作,地依他而动,下有大风动水、水动地,风之动树,犹自拂动。如磁石吸铁,如真珠、玉、砗磲、码瑙夜能自行,都是众生先世福德,业因缘不可思议!)

问曰:影色、像色,不应别说。何以故?眼、光明对清净镜故,反自照见;影亦如是,遮光故影现,无更有法! 

(问:影色、像色,不应别说。为什么?因为眼、光明对清净镜,反自照见;影也是这样,遮光而影现,没有另外的有法!)

答曰:是事不然!如油中见像黑,则非本色。如五尺刀中,横观则面像广,纵观则面像长,则非本面。如大秦水精中玷,玷中皆有面像,则非一面像;以是因缘故,非还见本像。  

(答:此事不是这样!如油中见像黑,就不是本色。如五尺刀中,横观则面像广,纵观则面像长,就不是本面。如大秦水精中的斑点,斑点中都有面像,就不是一一样的面像;因为这些因缘知道,不是还见本像。)

复次,有镜、有人、有持者、有光明,众缘和合故有像生,若众缘不具则像不生。是像亦非无因缘,亦不在因缘中;如是别自有法,非是面也。此微色,生法如是,不同粗色;如因火有烟,火灭烟在。  

(又,有镜、有人、有持镜的人、有光明,众缘和合而有像生,如果众缘不具足则像不生。此像也不是没有因缘,也不在因缘中;象这样别自有法,不是面啊。此微色,象这样生法,不同粗色;如因火有烟,火灭烟在。)

问曰:若尔者,不应别说影,同是细色故!  

(问:如果是那样的话,不应别说影,因为同是细色!)

答曰:镜中像有种种色,影则一色,是故不同。是二虽待形俱动,形、质各异;影从遮明而现,像则从种种因缘生;虽同细色,各各差别。诳色者,如焰、如幻、如化、如乾闼婆城等,远诳人眼,近无所有。如是等种种无量色,总名色众。  

(答:镜中像有种种色,影就一色,所以不同。这二种虽都待形俱动,形、质各异;影从遮明而现,像则从种种因缘生;虽同是细色,各各差别。诳色是,如焰、如幻、如化、如乾闼婆城等,远诳人眼,近无所有。象这样等种种无量色,总名色众。)

受众者,内眼因,外色缘,念欲见,有明,有空,色在可见处,如是等因缘生眼识。是上因缘及识和合故,从识中生心数法,名为触;是触为一切心数法根本,三众俱生,所谓受、想、行。  

受蕴,内因有眼,外依缘色,念想见,有明,有空,色在可见的地方,象这样等因缘生眼识。因这些上面的因缘及识和合,从识中生心数法,名为触;此触为一切心数法的根本,三蕴一起生,所谓受、想、行。

问曰:眼识中亦有触及三众,何以故言触法因缘生三众?  

(问:眼识中也有触及三蕴,为什么说触法因缘生三蕴?)

答曰:此论现在因缘触生三众,非眼见因缘。  

(答:此论现在的因缘触生三蕴,不是论眼能见的因缘。)

问曰:因心心数法生三众,何以但触?  

(问:因心心数法生三蕴,为什么但说触?)

答曰:言眼识少许时住便灭,生意识细微不了,故不说生三众,但说从触生。如色法从因缘和合生,心数法亦如是,从触法和合生。

(答:说眼识少许时住便灭,生意识细微不明了,所以不说生三蕴,但说从触生。如色法从因缘和合生,心数法也是这样,从触法和合生。

如色法从和合生,无和合则不生;心数法亦如是,有触则生,无触则不生。此受众一种,所谓受相。复有二种受:身受、心受,内受、外受,粗、细,远、近,净、不净等。

(如色法从和合生,无和合则不生;心数法也是这样,有触则生,无触则不生。此受蕴一种,所谓受相。还有二种受:身受、心受,内受、外受,粗、细,远、近,净、不净等。)

复次,有三种受:苦、乐、不苦不乐;善、不善、无记;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谛所断、思惟所断、不断;因见谛所断生受、因思惟所断生受、因不断生受;

(又,有三种受:苦、乐、不苦不乐;善、不善、无记;学、无学、不是学不是无学;见谛所断、思惟所断、不断;因见谛所断生受、因思惟所断生受、因不断生受;)

或因身见生、不还与身见作因,或因身见生、还与身见作因,或不因身见生、不还与身见作因。复有三种受;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如是等三种受。

(或因身见生、不给身见作因,或因身见生、还给身见作因,或不因身见生、不给身见作因。又有三种受;系属欲界、系属色界、系属无色界。象这样等三种受。)

复有四种受:内身受、外身受、内心受、外心受。四正勤、四如意足等相应受,及四流、四缚等相应受,是名四种受。

(又有四种受:内身受、外身受、内心受、外心受。四正勤、四如意足等相应受,及四流、四缚等相应受,这名四种受。)

复有五种受:乐根、苦根、忧根、喜根、舍根;见苦所断相应受,乃至思惟所断相应受。五盖、五结诸烦恼相应受,亦如是。

(又有五种受:乐根、苦根、忧根、喜根、舍根;见苦所断相应受,乃至思惟所断相应受。五盖、五结众烦恼相应受,也是这样。)

复有六受众,六识相应受。意识分别为十八受,所谓眼见色思惟分别心生喜,眼见色思惟分别心生忧,眼见色思惟分别心生舍,乃至意识亦如是。

(又有六受蕴,六识相应受。意识分别为十八种受,所谓眼见色思惟分别心生喜,眼见色思惟分别心生忧,眼见色思惟分别心生舍,乃至意识也是这样。)

是十八受中,有净、有垢,为三十六;三世各三十六,为百八。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受义无量,名为受众。想众相应,行众、识众,亦如是分别。何以故?与受相应故。

(这十八种受中,因有净、有垢,分为三十六种;三世各三十六,成为一百八十种受。象这样等种种因缘分别受有无量义,名为受众。想众,行众、识众,也这样分别。为什么?因为与受相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