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石镇的回答(20票)】: 耳鼻喉科专业,现在国内本学科排名前五医院上班 首先问题问的不是很清楚,突发性耳聋和逐渐下降的听力损失不能作为能不能恢复的分类,事实上突发性耳聋如果及时开始治疗,大部分是能够恢复一部分的,有一些还能基本完全恢复。所以按我的理解,题主的意思可能是为什么有些听力下降是不能恢复的 。 要明白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听力形成的生理基础,声波由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到鼓膜,然后鼓膜和听骨链将震动放大以后传导到耳蜗,耳蜗将这种放大了的震动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蜗神经将这种电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然后大脑皮层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产生听觉。 在这一过程中有几步是不可逆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耳蜗出问题,外界损伤或者先天发育障碍,一般都是外毛细胞出问题,这种细胞是将震动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细胞,最大特点就是在哺乳动物中不能再生,现在有不少实验室花很多钱和精力想解决毛细胞再生的问题,研究很多年,目前没有太大的突破。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外界的震动经鼓膜听骨链能传到耳蜗,但是耳蜗不能将震动这种机械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也就是说换能器出问题了。这种主要的原因有先天的发育异常、耳毒性药物使用或者直接的外伤等等。在目前情况下,如果蜗神经没问题,可以装人工耳蜗进行人工听觉置入,就是说换能器出问题对吧,那我做个装置,把声波的震动转化成电信号,做成一个人工的换能器,然后把电信号直接刺激蜗神经,让你产生听觉。 其次不可逆的情况是,耳蜗正常,但是从耳蜗发出来到脑子的神经出现问题,也就是蜗神经(或者叫听神经)发育不全,或者缺如,或者没功能,这种情况下的神经功能缺如或者损伤是不能再生的,虽然神经细胞再生已经成为可能,但是目前还没有蜗神经再生的研究成功报道过。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震动经过耳蜗产生电信号了,但是电信号不能经过电线(就是神经)传导到脑子,这种情况目前也有办法,就是直接在外面装个人工装置(听性脑干),把震动转换成电信号以后直接把电信号传到脑干(听觉中枢),当然这种听性脑干可以辅助产生听觉,虽然手术死亡率不低,但是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 第三种就是听觉脑干发育不良或者说未发育,这种脑细胞或者中枢损伤目前没有可以成功的研究报道过。 所以对题主的问题,其实突发或者逐渐产生的听力下降,查清楚听觉通路哪部分出问题了才是是否可逆的基础。如果耳蜗出问题,毛细胞死了,因为数量恒定,死一个少一个,不能再生,这个肯定不可逆;听神经结构完整,只是功能暂时出问题,及时处理有可能可逆;听神经缺如,肯定不可逆;脑皮层出问题,没有再生的办法,神经元死了就死了,不能再生,所以目前不可逆。 【刘鹏宇的回答(5票)】: 不可逆转的都是神经性听力受损。 人的听觉神经纤维分布在内耳耳蜗上,与毛细胞形成连接以感受听力。因此毛细胞受损就会导致听力受损。 而毛细胞死后亦无法再生,致人一生的听觉能力不断减退。参考 wiki:耳蜗
【知乎用户的回答(19票)】: 事先声明,我非专业人士,以下内容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内容的来源,是大约一个月前,央视播出的关于听力保护的节目,以及事后我向医生咨询的综合。
先说结论: 众所周知,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机械波,简称声波;而人类产生听觉的过程,就是「接收声波」、「转化和传递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从而最终刺激大脑产生听觉的过程。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听力。通常所说的「听力损失不可逆」是第三个步骤出现的问题。 接收声波的步骤,由通称「外耳」的「耳廓」和「外耳道」承担,它们的形状类似喇叭,从外而内截面逐渐减小,因此起到收集的作用。外耳道内的「耵聍腺」及「皮脂腺」的分泌物,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它的分泌量不同人有不同。分泌量大的人,若不经常清理,可能堵塞外耳道,从而干扰声波的接收,影响听力。这种情况的听力下降,是可以恢复的,只需清洁外耳道即可。大多数情况可以自行使用软质的棉签清理,如果阻塞严重,则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转化和传递声波信号的步骤,由通称「中耳」的「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承担。机械波的本质是振动能量的传递。外耳接受的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再通过听小骨传递到下一个步骤。如果鼓膜穿孔,则无法承担声波信号转化为振动的工作,导致失聪。鼓膜穿孔通常是由于气压剧变、暴力等引起的外伤和中耳炎等引起,大多数情况能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听小骨创伤也可能引起听力损失,但大多数情况也能够经治疗恢复。 转化为神经信号的步骤,主要由通称「内耳」中的「耳蜗」承担。耳蜗是由细小空管蜗旋形成的结构,空管内有被称为「毛细胞」的绒毛状结构。这些绒毛随中耳传来的振动而颤动,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形成神经信号。长时间的大音量刺激,会引起这些绒毛的「倒伏」,从而影响听力。这些绒毛的「倒伏」,人体无法自行修复,医学界目前也没有好的办法。所以这部分引起的听力损伤是「不可逆」的。 额外的话: 内耳中的「半规管」是三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组成的联通空管结构,内有淋巴液。淋巴液收到重力及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影响,在半规管内流动。人体通过半规管内的淋巴液的状态,从而确定大脑所处的倾角和加速度的状态,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各省市科技馆内常设的「魔屋」,就是利用半规管产生的平衡感与眼睛所接收的地形信息的不对应,产生「魔」的效果。「陀螺仪」也是通过类似的原理确定加速度状态的,不知是否收到耳朵里半规管结构的启发。 抛砖引玉,希望不要贻笑大方。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作为一个未来的一僧,很想回答一下,虽然很久没接触听觉系统了,但是应该可以给您解惑。 声音先是由耳廓传导耳道,耳道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在中耳有鼓膜,就像是音箱的振膜一样,可以高保真记录声音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连在鼓膜与内耳的耳蜗之间的三块听小骨传导到耳蜗。具体是怎么传导的呢?由鼓膜传向听小骨很简单,就是听小骨随着鼓膜振动而振动,但是听小骨是三块,其间特殊的连接对振动有放大或者类似的作用;由听小骨向耳蜗传导就很复杂了,耳蜗是一个密闭的像蜗牛壳一样的骨性腔,就是一个骨性的管道螺旋结构,在这个骨性管道中间有骨性中轴,这个轴中有神经行走,同时骨性的管道被非骨性的结构分为两个密闭的腔,这两个腔内都充满着类似淋巴液一样的液体。听小骨就是通过一个小窗口与其中一个腔内的液体连接。在分隔这个窝形管道结构中有细胞,这些细胞上有突出,在电镜看来像毛一样结构漂在液体中,听小骨振动时传导引起液体振动,随之引起毛的振动,这些毛与骨性管道的神经是联系的,这样便把外界的声音传导到了神经中,到这个过程中,历经了把振动信号转化成了毛细胞的化学信号,再把化学信号转化成神经中的电信号。这还没完,神经还得把信号经第八对脑神经前庭神经传入大脑特定区域分析转换,可以转换成人类所能理解的文字、图像·······比如我们听到苹果,脑海就会出现苹果这两个字,或者苹果这个水果实物。 这大概就是声音在人类的识别过程,这其中任何一个过程中断都会影响听觉。之所以会出现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我觉得都是相对的,都是在现阶段的科技水平下定义的,现在不能解决的就是不可逆的。比如外耳中耳内耳传导结构一定程度坏了,那么我们在显微手术或者人工耳蜗的帮助下还是可以修复的。如果大脑皮层或者特定区域神经细胞坏死,不能分析信号,那么人可以听到声音,但是不能理解其意义,现阶段医学水平还不能修复神经细胞,所以老年痴呆等等都是没法治的,这种听力也是没法恢复的。 生命的最根本的来源就是那么几条DNA,他是可以自我修复生命机体的一些损害的,比如感冒等,机体可以自我恢复。但是那些机体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只能靠医生来帮助,医生毕竟不是DNA,在有限的科技水平下也只能治疗有限的疾病。现所以现在的医生不仅在医院治病,他们还会在实验室进行很多的科学研究,所以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更多的病可以被治疗。 一下子扯远了,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您。 【周沛奇的回答(0票)】: 简单的说 耳朵里的毛细胞有限 耳机音量大小决定毛细胞消耗快慢 所以可以说是不可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