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老包书屋 2015-04-07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1994年1月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感和语感教学已引起语文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许多专家和教师撰写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语感作了深入探讨。关于语感的概念和性质,现在说法已趋于统一:“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①语感培养,也就是训练学生这种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大纲特别重视对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际的语言交际和应用中,不可能依照词语含义和语法规则逐一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感。不少语文教育家把语感和语感教学看作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语感的形成,固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后,才能形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当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感一般包括由低到高的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3种类型。

    1、形象语感。文学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形象语感是指在阅读中,要求学生能准确体会到语言绘声绘色、摹形状物的功能,读后能够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创造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出各类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使他们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背影》一文重点描绘了父亲步履蹒跚地为儿子买桔子的感人动作,体现了真挚的父子之爱。我们通过作者这些形象性语言的描绘,仿佛真正看到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慈父形象。

    2、情感语感。情感语感是指在阅读中,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文章的思想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文字无一不是作者感情的外化。阅读的任务就是通过这些语言文字,触摸到作者感情脉博的跳动,这是形象语感的发展。《我的老师》的作者回忆了儿时同蔡老师在一起的几件平凡小事,写的真切感人,生动贴切地表现了一个纯真的孩子对老师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语感强的人读了此文后,无不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3、意蕴语感。意蕴语感是更高层次的语言鉴别能力,指能够品味出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含义。精练的语言文字常常带有蕴藉含蓄的特点,就是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描绘的事物之中,往往带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例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有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运用形象的比喻暗示男女的爱情,“晴”与“情”谐音双关,曲折地表现出一对青年男女含蓄的感情。许多作品语言含蓄,言约意丰,语感强的人不但能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能够将作品的意蕴作新的开拓和补充,使阅读达到更高的境界。

    语感包括的范围很广,“诸如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语势、节奏、韵律、语序、句式、语体、意蕴、色彩、情味、风格、分寸、趋向直至各种语病,都是语感的对象”②,大体可归为“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两大类,“语感是长期的语言实践、反复的语言操作的产物”③。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加强朗读练习,训练语感。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朗读的作用很重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而朗读、揣摩是直接感知课文、培养语感的基本形式。朗读训练的基本程序是:①正确朗读,即要求读音准确,运用普通话,不添字落字,不错字断句;②流利朗读,即要求熟练流畅,速度、节奏适中,读音响亮;③理解朗读,即要求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内容;④有表情地朗读,即要求对课文有深刻体会,用富有感情的语调、鲜明的节奏,进行有表情的朗读,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教师还可以运用齐读、吟读、分角色朗读、演读等朗读辅助形式进行语感训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运用背诵练习,增强语感。每册语文教材中,都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和语段需要进行背诵,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背诵这些课文,久而久之,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此外,多背诵一些优秀的古代诗词曲名篇,可以体会到古代名篇中的语言美与音韵美。背诵的一般程序是:①初步理解,即通读课文,解决字、词、句中的难点,初步把握课文内容;②反复诵读,抓住课文重点,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反复诵读,加深理解;③强化记忆,最后强化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印象,并不断复习,达到永久不忘。学生背诵的课文多了,可以积累不少词语、美句、名篇,在运用时可随时提取,信口拈来,不但对语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听别人范读,练习语感。训练学生语感,还要注意范读的示范作用。对每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师要认真进行范读或放课文朗诵录音,让学生仔细品味,注意模仿。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播音,多听优秀的朗诵录音,在听读中仔细体会语气、语调、语音和节奏,并自己尝试朗诵练习,以及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提高朗读的技巧,最终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进行重点练习,培养语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切实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些练习可以融合在阅读习题中,也可以单独进行。主要练习形式有:①词语练习:包括解释词语、替换词语、填写恰当的词语、辨析词义等练习,让学生仔细体会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学会运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文意和感情。②句子练习:包括用词造句、情境造句、修改病句、比较句子含义表达、调整句序等练习,主要练习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和句子的最佳表意形式。③评改文章练习:评析整篇课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尤其是语言运用的特点,真正领会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进行作文修改练习,调整篇章结构,锤炼文字技巧,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5)体验生活感受,强化语感。语感的培养只靠朗读、背诵和做练习,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生活经验感受。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④深切的语感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基础。一般说来,知识越渊博,生活经验越丰富,人的语感也就越强。著名作家赵树理、孙犁等人,虽然没有进入高等学府进行语言文字深造,但他们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人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语言、文字的环境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经常总结来自大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借以强化和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

    总之,学生语感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和学习进行积累,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充实。叶老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⑤语感能力强的人,“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⑥(夏沔尊语)。

    [注释]

    ①《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语文学习》1993年3期2页

    ②③《论语感及语文教学对语感形成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年7期26页

    ④⑤⑥《语感·思路·联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年12期8页

    (1995年3月28日获全国第二届“振兴杯”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奖赛一等奖河南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主办收入《获奖论文选》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