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十八小子 2011-04-23

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回顾我们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满堂问满堂练现象居多,教师过多地追求感悟的结果,而对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过程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仅停留在对语言材料的初步感知与理解上,限制了学生由语言材料向“心”的转化(内化为对语言材料的独特理解)致使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问得多,读得少,缺少,缺少引导。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使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而新课标也曾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根据对新标的理解及对语感感悟的理解(感悟,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意思是:感知事物事理并有所领悟。显而易见,这是对“感悟”字面意义上的认识,不是阅读心理学、阅读学意义上的理解。从阅读心理学、阅读学、学习理论等有关理论来看,感悟,它是一种对阅读活动和阅读行为的整体观照,是对阅读行为方法论意义、目的性意义的透视。感悟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广泛存在于人们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而感悟的“感”指的是感觉、知觉,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器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习方式、方法论方面的心理图式对学习对象的整体的、现象化的表征,是读者在头脑中呈现语言文字图像的过程,并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这种处理具有表面化、肤浅的特征,是不连贯的、表象化的。“悟”指的是在“感”的基础上,对学习对象的再认识、再加工,把感知觉器官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并把自己的心理认知结构作用于所获取的新知识,使新知识被加工、被还原为富有生命意义的生动的东西,进而嵌入到学习者的主观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和抽象化的过程,通过对比、类比化,在头脑中实现对新知识的分类,归档整理,并把这种新知识嵌入现有的认知结构中,作为新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出现在对更新知识的认识中,这样现有的认知结构就实现了重构和更新。因此,“感”是“悟”的基础,是“悟”的前提条件;没有“感”就没有“悟”。反过来,“悟”对“感”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客观上“悟” 有助于提高“感”的敏锐性、整体性和方向性。感悟在本质上体现一种精神创造,是创造能力的实现。)我觉得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深处的桥梁。

而本课题的确写与实施则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来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生通过感悟使得教材上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素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感;同样,学生在读的过程凭着自己的语感寻找对文章的直觉理解,它使学生悟得更深,悟得更轻松。因此,对学生语文感悟能力培养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索,掌握一些读书、表达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就是人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感。

三、原则

以读为主,以感为先,以情激悟,以悟为旨。情感过程始终伴随于悟的过程,教学的安排和指向始终围绕而活动,最终实现感悟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策略

◆教学时加强由感到悟的铺垫,让学生从对语言材料的独特的理解、内化出发,生发感悟。

◆在帮助学生体悟语言文字材料时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积累对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作用。

◆在注重学生感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悟性思维。

五.实施探索

关于字:
         1
、字音教学:充分利用自学,加强音感
      
小学生学了汉语拼音之后,进入了汉字的学习,字音就不必再一个个教了。让学生独立认读,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这一工具来加快识字的速度。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容易读、容易记。因为学生平时就在母语环境中生活,口语中就有相当的词汇量。将它们迁移到书面语言中来,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再如中国的象形文字,有些极富感情色彩和形象感,在让学生读时,要有所强调,不应当在识字时读音的抑扬顿挫毫不讲究,到读课文时才要求有感情,这中间的落差太大了。譬如波浪一词,让学生学习时,就应当通过手势来示范。读出小波浪的感觉,轻轻的,细细的,微波涟漪;读出大波浪的感觉,是重重的,响响的,波涛汹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加强了字与音的联系,在读出字音的时候,心里会有情感,脑中会产生形象。词语被激活,对理解和领悟也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在字音方面强调自学,即在教师未上课前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读课文时,自己解决生字的读音,并把句子读通。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发现共同性问题时可以及时纠正或指导。要让学生反馈读通的情况,尽量让学生个别读,强调听的同学的任务。也可以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读之前有一个正确朗读的定位性导向,让学生对语音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有一个清晰的榜样。
      2
、字形教学:想象结合书写,加强形感
      
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体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教学中重视通过及时地书写结合想象促使了学生在识字中动脑、动口、动手,增强了识字的能力,既发展智力,又提高素质。

3、字义教学:语境中领悟,加强义感
      
语文中还有大量的字义教学,这也要注重结合一定的语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指导学生理解字义。字离不开词,所以字义教学和词义教学一样,创造一种语境,让学生在这种语境下进行感悟,才能更深、更美地理解字、词内的韵味。
      
汉字的音、形、义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将它们划分开来教学,只有充分利用汉字的本身规律,结合知识经验进行语文教学就会有一定优势。
   
关于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中年级体现较多:
         1
、创造语境 把握语感
      
由于一定的言语对象总是存活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语感把握言语对象总是自然而然地联系它所处的语境进行理解。如果将它孤立出来,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语境,同一个词有着不同的内在意蕴。一定言语对象又总是由一定的言语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情境中,出自一定的目的动机指向一定的听读对象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所谓的外部语境,又称其为言语环境。语感也就是把一定的言语对象置于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把握和培养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一个词语,由于语境的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字、词内在的意蕴也要靠结合上下文来加以理解、感悟。
       2
、比较思考 体会语感
      
一般来说,比较感悟可以从词的语意轻重、适用范围、与其他词的搭、,褒贬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关键是要理解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比较的方法也是多种的,可以是近义词的比较、反义词的比较、图表比较、换词比较、删补词语比较、多义词比较等方法。而运用换词比较和删补词语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思考,建立在理解稀稀拉拉、渐渐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积累一定的词汇。
       3
、咀嚼品味 培养语感
      
品味字词有三步曲。第一步,理解本义;第二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第三步,体会词语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词汇的积累教师也可以经常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练习,如将一些词语,连词成句,或给一个语境,要求学生描写下来,并用上好词,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来。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讲评,如某学生用了好词,这个词语是怎么学来的,为什么说用在这里好……老师要用满腔的热情来引导,造成一种用好词光荣的气氛。
   
关于句子:
      
句子是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句子是有词或短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律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句意,积累句式、句型并加以运用;在语境中理解难句,品味佳句;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感的理解力不但能涉及言语对象的皮毛,还能涉及它的肉、骨、甚至涉及它的髓,有时甚至比说这话的人自己还更全面深刻、更真切、更透彻。所以,在句子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1
.句子的语感培养要体现层次性
      
①低年级要建立句子概念
      
语感培养一定要抓规律的东西。如写物的时候要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子;写人的要用谁是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子。一句话的末尾要用上句号、问号、感叹号。再以课文范例进行实践检验。低年级的语感培养尤要这样。
      
②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句意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要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低年级最好通过提供实物、图片、影视、幻灯甚至是电脑多媒体等演示手段进行。
      
③加强朗读训练,反复体味句意
       
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低年级朗读句子可分为三阶段:一按词语划分读正确,如我们爱美丽的春天。不要一字一字顿读,要把句子读通。二是按词组意思读懂。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要连读,如我是蒲公英的种子。。三是看标点练朗读,把句子读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语气。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精细,敏锐语感入手。通过语感,直接地、综合地去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对于不可言传的意蕴,更是要靠语感去体味。同时,丰富的想象能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低年级句子教学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不同特点,要体现层次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2
.句子的语感培养要有趣味性
      
一定的句式有其一定的表达效果。句式的变换是汉语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在引燃兴趣火种的同时培养语感。
        3
.句子的语感训练要有感悟性
      
语感能迅速地将句子中的空白地填满,利用想象来感悟,能更好地做到化物为我,将言语对象翻译成一幅美丽地画。句子的语感培养,方法是多种的,在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积累精彩的句子、段落,在阅读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欣赏、品味美文的兴趣。
    
同样段的感悟,篇章的感悟也需要在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培养和重视。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就是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就是重视用人的感情、意志去激活语言,用经历、心境去补充语言,用联想、想象去联系语言,创造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逐步发生感悟来施教。就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于阅读感悟的方式:

1)充分利用感官促进感悟;

2 )在反复诵读中促进感悟;

3)在重点研读中促进感悟;

4)在质疑讨论中促进感悟;

5)在主动的语言体悟中促进感悟。

关于教学方式

1)读中自悟

2)疑中点悟

3)设问点悟

4)研读品悟

5)入境感悟

关于阅读感悟的主体

1)感悟思路

2)感悟语言

3)感悟文道。

六、步骤

第一阶段:(20075----10)课题确定阶段

第二阶段:(200711---20086)课题研究、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20087----20089)课题总结阶段

七、成果

1、论文形式呈现。

2、课堂教学现状呈现。

3、学生能力体现。

八、成员及分工:

王艳芝:主要负责本课题的实施与调度。

陈香、张伟:主要从事低年级字音与词语教学时感悟能力的培养研究。

张伟伟、高原:主要从事中年级句子及段落教学时感悟能力的培养研究。

陈思烨、高义真:主要从事高年级段落及篇章教学时感悟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与探究的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感悟是什么?就语文学习而言,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是从文学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和创新。这也就是教师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的过程。可见,感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它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需要反复锻炼,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而40分钟的课堂,正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最佳时机。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调动学生情感之弦。

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感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学生如能入情入境,那效果将事半功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选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古诗词,有名家名篇,有神话故事,有童话寓言。这些文章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学时教师如能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与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在阅读中感悟就能更加深透。

(二):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可见,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有些章节学生读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作示范,“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

(三):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的妙用。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也就是说感悟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四):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见《课程标准》)前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趣,后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需要认知的参与,需要情感的参与,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三、多渠道联系促感悟

1、联系时代背景促感悟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与文章所展示的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学生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2、联系上下文促感悟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如果能恰当地联系上下文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通篇的理解。

3、联系生活经验促感悟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揣摩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活动体验促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在读中更好地感悟课文语言的美,应该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读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感悟语句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具体表现为:观察实物、观察画面、演演做做,快乐感悟。

5、发挥想象促感悟

让学生感悟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要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推动他们情感活动得到自由的扩展和抒发。因此,学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感。

6、挖掘资源促感悟

学生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更多是取决于其语文的积累程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要积累语言材料,一靠博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增加语言文字积累,这是提高学生悟性的基础。

三、研究阶段:

20076---20077实验调查阶段,发现学生语言感悟程度。

20079---200710部分班级的实践阶段,研究各种教学策略。

200711---200712实验的反复验证阶段,提取成功的教学方法。

20082---20088 实验的深入推广阶段。

20089---200810实验总结阶段。

四、实验研究成果:

(一)、在教师生动的范读中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小学生善于模仿,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儿童的心弦,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 范读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结合课文讲读,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
   
在人教版第二册《柳树醒了》一课中,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柳树在春天的生长过程,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王凤老师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进行了范读。在范读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变换不同的语气,使柳树的生长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再请学生读课文时,他们模仿着老师的语气能生动地朗读课文。

(二)从品味词句中培养语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老师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进而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理解这些用得巧用得妙的词句,然后内化习得,就是语感的积累与训练。

例如,在人教版第四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中,张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在读中理解“深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和蔼、惭愧”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夸赞、称赞、赞扬”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义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品味语言。教师再引导孩子们把你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出来。孩子们在老师的点拨下,绘声绘色地把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真可谓“百花齐放”精彩极了,我自己也忍不住给孩子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学生思维在灵动,情感在升华,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意思。这既是对文本的拓展,也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通过读书,学生学会了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

(三)借助插图观察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感。

图画是激发学生阅读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阅读的兴趣。叶圣陶指出:“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并且要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是要注意发挥图画的审美功能,帮助学生激发其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语感、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雷雨》的教学中,顾晓梅老师牢牢地紧抓课文里,雷雨中的插图,让孩子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小男孩,能用一两句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雨景图,谁来试试?”一下子学生都被这角色置换所吸引,激起了无限的兴趣,纷纷举起了小手,把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同学们分享,在思维的碰撞下,孩子读这个部分的时候就更把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栩栩如生地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更从不同的角度提升了自己的语感。

(四)、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1、创设情景,“入境”朗读。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可以通过优美的描述语言,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中,以美感来增进语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雨中的日月潭朦朦胧胧、亦真亦幻,于是张伟伟老师在《日月潭》教学中,大胆地进行了以下尝试。

师:请默读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边读边想象,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象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日月潭像一位披着轻纱的小女孩。

生:我感觉到我好像来到了仙境。

生:我感受到日月潭的景色很看不清。

 ……

师: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小组合作读)

学生用齐读、轮读句子的方式来汇报。

师在学生的汇报后,相应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配乐)师:让我们把这美丽的雨中图画用读给画出来吧!

师:要是下起蒙蒙细雨——(生配乐朗读)

学生就在老师不着痕迹地带进了那美妙的日月潭中,仿佛真的看到日月潭是一位披着轻纱的小女孩,真的跟着老师来到仙境,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陶醉了,把自己的感受都给表现出来。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境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2、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因此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它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影过,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并通过想象进入角色,同作品中地人物同喜同悲,产生情感共鸣。

日月潭清晨、中午、雨中的教学,张伟伟老师都创设了“边默读边想象”的教学环节,这是为了让孩子从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中的美丽中体会出日月潭的整体美而铺设的伏笔,在他们真正朗读时,想象的画面就能润物细无声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读的时候就特别入情入境。从朗读声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那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美景图,进而更培养了学生的丰富想象能力,在想象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3、以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的语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大量朗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培养语感的方法,反复读,并在读中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枯燥无味的反复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与兴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语感。朗读形式设计除了多样化外,还必须注意要有层次有目标地给学生布置朗读要求,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而学生却不知要达到何要求的朗读设计,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中,大量让学生品读、评读、诵读、表演读、小组读、赛读……等等,使学生相互吸引、互相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营造出浓郁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使朗读成为学生的快乐。

(五)、在感悟与训练有机结合中培养语感。

感悟有不同层次,感悟能力将随知识积累的丰富、思维方式的优化而逐步提高,学生自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导悟,才能事半功倍。采用情境教学,以实物、图画、音乐、表演、语言唤起学生的兴趣很有必要,但导悟的内容远不止于此,教师应

1、读中有疑

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人们的感悟能力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词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只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教师重视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不明白不清楚,而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更有吸引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正由于这种不知的不断交替,良性循环,才有利于感悟能力的提高。

2、读中有感

 语文课应该教到学生的心上。让学生谈感受,其实是检查学生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时,注重让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前提下,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言为心声,阅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学生不把心中的所感所悟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又如何得知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语言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或感悟得广度和深度有差异,这与学生的人生经验、思维方式、语言储备课外阅读紧密相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学生各不相同的感受,只要思想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不要强行统一,最好成绩是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探究,产生更具体、更深切的感受。随着阅读实践的增多和理解水平的提高,感悟必定更深刻。

3、读中有想

之想象。真正感受语言文字描述的意境才算对文字有感悟,它离不开想象。意境又可意会、可言传的内容,又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这些都不是通过分析就能让学生领会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意境,要重视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景物或场面,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特定场景或生活画面。如《凡卡》一文,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了在鞋匠家多过的非人生活,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使学生对描写的语言有较深刻的感知后,教师就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象凡卡的痛苦,自己仿佛身临其境;并和凡卡比童年,从而深切地感受到凡卡的;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检查学生的感悟,如果学生出凡卡的意境,语气中则充满同情。

4、读中有悟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执教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课文)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师述: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请你朗读这段文字,带着老师走进这座古寺。

(指名学生①朗读这段话,该生读得较平淡;请学生②朗读,该生在读“到处是灰尘”时加重了语气)

师:噢,我看见了,这座古寺里“到处是灰尘”。

(课件上用红色映示“到处是灰尘”)

(指名学生③朗读,该生读到“长满了青苔”时加重了语气)

师:我看清了,这座古寺的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课件上用红色映示“长满了青苔”)

(指名学生④再读这段文字,该生在读“厚厚的蜘蛛网”时又加重了语气)

师:我听明白了,古寺的神像上还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课件上用红色映示“厚厚的蜘蛛网”)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寺。

(学生齐读)

短短的一段话,执教者不厌其烦地请了四名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朗读,学生也把自己感悟到的古寺之“破败”通过朗读时语气语调等的变化逐步表达了出来。正是这样的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了直接的对话,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淀了语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了一个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不完整、到位的情况下,并不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耐心地期待,循循地诱导,把课堂上的时间交还给学生,真正把阅读课上成了读书指导课,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5、读中有评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让学生深入感悟的方法。学生听别人朗读,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欣赏、或反对,这正是学生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以自己的评价代替学生的评价,应引导他们自己去评,评中学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他读得最后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不好,那该怎么读?如此,学生往往能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学习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6、读中有背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素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感悟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是新教材的一项改革。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让学生在欣赏课文之后当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背诵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第二、第三自然段结构一样,可以根据内容进行背诵,第四自然段可以抓住重点词语背诵,第三自然段还可以围绕画面进行背诵。教师还鼓励学生当堂上台作背诵表演,供大家欣赏。随着语言的不断积累,学生对语言的悟性也在提高。

 经过这一年的实验,我们在语言感悟方面取得影响极大的成果,其中张伟伟老师执教的《一个苹果》、《普罗米修斯》、《泉水》曾代表我处将研究成果在全区名师展示课、全区教学研讨会、五校研究中交流;王艳芝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第一场雪》、《说说我心中的节目》在全市、全区教学研究活动中交流;王凤老师执教的《我心目中的周大观》在全处交流;陈香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在五校联研、全处教研活动中交流。当然,其他老师也受本课题的影响,逐步走上语言感悟指导的研究道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总之,阅读教学就要:让“读”成为根本,“读”成为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让“读”成为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成为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读”成为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