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温克 正在消逝的自然之子(2)

 水共山华 2015-04-07




茫茫白雪间的初次探访
    2004年初,是我看到报纸新闻后,第一次动身从漠河转道满归前往大兴安岭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寻找鄂温克。我在清冷萧索的街道上转了半天后从一个小饭店的掌柜那里得到一个信息:不是所有的鄂温克猎人都下山了,在隐秘的大兴安岭深处还居住着几家仍在坚持的鄂温克猎户。
    一个当地林场的员工做了我的向导,我们到马路上找了一辆半新的桑塔纳做交通工具。与司机谈好尽量往林子里开,能开多远算多远,剩下的路徒步进去。上车出发,一路上与司机闲谈当地的生活,他对我们这些花钱到穷地方来瞎逛的人表示出极大的不认同,说这里是个“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车子用了近两个小时把我们送到林子前一处冰疙瘩下,司机下车观察说没路了,怎么也不愿往里开。没有办法,只能下车步行。我们一个个往胸腔里缩缩脖子,努力地关闭着身上的感官系统,费劲地从温暖的,吹着暖风的车座上挪动下来,一头扎进寒风刺骨的天然大冰库中。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袱,一行人像几个脆弱的小蚂蚁一样掉进白雪茫茫的大兴安岭中,耳旁除了脚踏积雪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单调响声,只有各自隐隐的喘息声了。
\

    走了三个多小时后,走在前面的带路人左右移动了几下,伸长脖子东张西望了一番,告诉我:“可能找不到路了”,我勉强定了下心神,轻声细语地安慰道:“没关系的,离天黑还有些时间,你再仔细想想”。大家再次埋头在雪地里,时间又溜过去两个多小时,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们驻足在右手旁的一条小径前。这条隐匿在雪坡上的小路依稀可见却并不起眼,如果没有向导辨认,在大兴安岭成千上万长得很相像的小路中,我们还真会忽略这么不起眼的一条。向导找到了目标,有点兴奋,叉开嘴开始得意地吹嘘起自己三次光顾鄂温克猎户的光荣历史,似乎已经完全不记得刚才的手足无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