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 四十五

 相逢就是缘 2015-04-07

成语典故 四十五

     干 卿 何 事


 

 

五代时,位于江南的南唐,出过几个有名的词人。例如皇帝李璟、李煜,宰相冯延己,还有成彦雄、徐铉等,他们写的词,历代诗论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李璟是三代皇帝中的第二个,一般习惯称他为“中主”。他的儿子李煜继位,人称“后主”。我国诗词史上所谓“南唐二主”,就是指他们父子俩。他们俩虽然身为皇帝,却都并不关心政治,只爱读书填词,宴饮玩乐。

李璟的词,传到现在的,只有五首了。其中一首《摊破浣溪沙》(或称《山花子》),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词描写一位妇人,在夜间思念她远征边地的丈夫,有两句是这样的: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鸡塞,即鸡鹿塞(在今陕西横山县西北),古时诗人常用它来代表边远之地。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因为苦思渴念,竞得在梦中相见,而细雨声中醒来时,却发现依然是远隔万里;在寂寞的小楼上,独自吹起笙来,借以排愁遗闷,但是响彻夜空的悲凉的音调,使人更觉凄楚钻心、清寒刺骨。——《雪浪斋日记》载:宋朝王安石说,这两句是江南词中最好的句子。

冯延已的词,流传下来的比较多。有一首《谒金门》,也是描写一位女郎思念她的情人的。词的上半段是: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这里描写的是:春天来了,一阵春风忽然吹过,把一池春水吹起了微澜。女郎思念情人的心怀,也被吹得波动起来。可是心中怀念的人,却老是不见来到。她逗着成双的鸳鸯,看着盛开的红杏,可是心不在焉,百无聊赖,不知不觉地摘下几朵花来,在手掌里搓揉着,搓揉着。——这几句,作者对于一个痴情的女子那种寂寞的心情是描写得很细致生动的。

《南唐书》载:李璟有一次向冯延已开玩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已也玩笑地回答道:“陛下不是也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吗?”李璟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

“干卿何事”,是说“光你什么事”,也就是说“同你有什么相干”。(封建时代,皇帝称臣子多称“卿”。)从此以后,“干卿何事”就成为一句成语,用以戏笑别人多管闲事。也说作“干卿甚事”、“干卿底事”。是一句风趣的话。


 

 

甘 棠 遗 爱

西周的周武王时代,相传有两个著名的贤人,一个是周公,另一个是召公。

周朝的开创者是周武王姖发。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姖昌,本是殷商时西方诸侯之长,因为他反对商纣王的暴政,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后来,周武王继承他父亲的遗志,起兵伐纣,灭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姖诵)继位。那时,成王年纪还小,先由周公辅助朝政,后由周公、召公两人分掌一切国家大事。

周公(姖旦)是周文王的小儿子、周武王的兄弟;召公(姖奭)是周文王的侄子、周武王的堂兄弟;都是周成王的叔父。他们把周朝直辖的地区,以河南陕县为界,分作东西两半,周公驻洛邑(今河南洛阳市),管东半地区和东方的诸侯;召公驻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管西半地区和西方的诸侯。他们时常巡行各地,宣扬朝廷的德政。

有一次,召公巡行南方,大约在汉水上游的一个乡村里,访问了老百姓的生活,还为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老百姓非常感动,曾经祖孙相传,怀念了许多年。周朝后来的几代“天子”,越来越糟,特别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姖官涅),简直如同商纣王一样,荒淫残暴,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因此人们就更加怀念祖辈传说的召公那样的贤人。召公当年南巡时,曾在一株甘棠树下休息过,这株甘棠树便被当地百姓恭敬地保护着,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拔)!召伯所说(舍)。

蔽芾,是小而茂盛的意思;召伯,就是召公。歌词大意是:

可爱的甘棠树,不要砍伐它!召公在这里露宿过。

可爱的甘棠树,不要攀折它!召公在这里暂住过。

这首诗,被收集在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里。

就从这里产生了“甘棠遗爱”这句成语,表示对于离去后的清廉贤明的长官之深切怀念,或者称为“甘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