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三大名刀

 水晶宫114 2015-04-08

 定义:马来群岛地区的一种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的民族传统剑具,世界三大名刃之一。

 

详细说明:

马来克力士剑就产自马来群岛地区,有人说,“克力士”是马来语中“刀剑”的意思,其实并不准确,克力士在马来语中专指克力士剑,其他刀剑有其他叫法,之所以有此看法,我想是因为欧洲人的语言中本来就刀剑不分,所以在传播中以讹传讹所致。

 

马来克力士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其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精美绝伦,制造极为精细,光反复锤锻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要知道,三国时期,魏太子曹丕爱剑,曾招楚越良匠为其打造百辟刀剑,也不过是在打造刃身时要“入火”一百次,而打造一把马来刃,要入火500次才行。可见做工之复杂考究。

陨铁就是天上落在地球上的陨石铁,在很多国家的传说中都是打造神器的原料。马来人制克力士喜欢用陨铁,一是因为马来群岛上铁矿贫乏,且冶铁工艺不精,二是因为陨铁中含镍,可以增强刀身的坚利。马来人深知该铁之坚韧。在古代,所有发现的陨铁全部上交国有,由国王特交给制刃师使用.制刃师的待遇优崇,被尊为国师,俸养终身,赐给土地,并可世袭接受俸禄。这样的条件必然产生精美的作品。早期人们对马来克力士并不在意,直到与白人几次作战后,马末克力士才使世人震惊。1739年(清乾隆四年)荷兰人攻占爪哇,他们纷纷从马来人手中抢夺刀剑,带回自己的国家,以拥有一把克力士为荣耀。现在,荷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陈列品,证实了这一点。几年的战争,使白种人深知马来刀剑的犀利:荷兰枪手的火枪钢管经常被马来大刀劈断,佳刃轻轻推送即可刺入人身,更可怕的是,有的刃上有毒,一划破皮肤,就会危及生命!这使侵略者深受其害,并印象深刻。从而,马来刃的威力使世人震惊。欧洲各国王室贵族,收藏家和博物馆,都以能收藏到上佳马来良刃而自豪。可惜,今天的马来人大多数不知道马来克力士的知识,不知道他们祖先的剑曾威震世界。

克力士一般认为是用陨铁制作的蛇型短剑。其实克力士中直型的要比蛇型的为多,只是蛇型剑比较有特点,多为西方猎奇者带回欧洲,所以造成克力士是蛇型短剑的大众看法。

 

在马来旧俗中,每人腰插3件克力士剑,一件是家传的,一件是结婚时妻子所赠。还有一件是自行选购的,其中妻子所赠的一把往往刃纹纤细精绝,即使大马士革花纹也为之逊色,有的克力士上利用糙面刃纹铸成凸凹在刃身直接展开浮雕造型,巧妙之极;柄和鞘以象牙、金银、硬木居多,不用玉来装饰,钻刻花、鸟。兽形,精细的程度是中国刃和日本刃难以比较的,因为马来是崇拜诸神的国家,这样为手柄提供了丰富的雕刻造型式样,构成独特风格。 最难找的两款克力士是香刃和毒刃。香刃就是在刃上浸染香料,这样每次拔剑就会香味扑鼻;毒刃就是在刃上浸涂毒汁,使人被刺后中毒身亡。因为克力士的刃身是糙面的,孔隙很多,所以能使香料或毒料几十年不变质.但是毒刃几乎绝迹,只有极少量的香刃能找到。

为何克力士的刃身是糙面的?这与工艺有关。克力士剑存在使用酸性物质进行表面腐蚀处理的过程。克力士的完成一般有这样的工序,为的是令陨铁现出其银亮的本色,与黑色的刀体形成对比,凸显精美的花纹。有时还有一道工序是将成型的克力士放到加入配料的米汤中煮,令除陨铁外的铁变黑。其实,自白种人统治以后,禁止马来人佩戴克力士,马来制刃家渐少,铸刃术渐灭。

 

所以虽然目前在马来亚,仍有人制克力士,外型也没有改变,但是真正老法打造的克力士却已经失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