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地方客运协作工作委员会

 wq031 2015-04-08
【《中国交通报》3月6日文章】题:客运配载如何灵活落地(记者 席玮)
 
开栏的话
  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对一个行业的观察也应具有新的眼光。我们的新,是新锐的视角、新鲜的见闻、新颖的风格,也是对行业始终保持一份新奇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追问,记录,思考,见证,就在《新观察》。
  转型时代,企业与管理者都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公路客运的比较优势。旅客就近上车、科学配载客源,本是公路客运“灵活”优势的一种体现,但在现实推进中却并不容易。客运配载如何科学落地?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
  充分发挥灵活优势,是公路客运破局突围的关键。
  不走冤枉路
  跟记者交谈那天,张成玉(化名)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准确地说,他的这种情绪可以一直追溯到2011年,北京与德州之间开通高铁的那一天。作为一名经营这两地间长途客运班线的车主,从那天起,他开始感受到客流下降带来的巨大压力。
  “高铁分流了许多旅客。不光是我,各条线路都开始想办法增加客源。”他说。
  有的车开始偷偷在车站外上客。这部分乘客大多居住在班线沿途附近,不愿长途奔波到市内的客运站乘车。但这毕竟是违规行为,被执法人员发现后轻则罚款,重则最终被取消运营资质。
  “其实有许多乘客有就近上车的需求,特别是老人、小孩,或行李特别多的人。北京这么大,客运站却只有那么几个,还都集中在市区。住在郊区的乘客从家里去车站就得花很长时间,有时候还得来回走冤枉路。”张成玉说。
  他说的“冤枉路”,是指去车站与离站后的重复路程。以北京至德州班线为例,从六里桥客运站开出后往南行驶,许多住在大兴的乘客需要先从南向北来到车站,再从北向南折返出发。
  “我觉得,主管部门可以在大兴、昌平、顺义、通州等郊区的出京口建一些站点,让旅客上下车,这样旅客也方便,我们也能增加收入,车站也能增加收入。否则,大家坐长途车不方便,肯定就去坐高铁了。”说起建配载点的事,张成玉的情绪激动起来。
  “现在我们长途车的日子很艰难,油费、过路费等各种费用很高,高铁又越来越多。我们都是有正式运营资质的正规班线车,如果我们不能提供更灵活多样的服务,这块市场都要被‘黑车’抢走了。”
  张成玉用的词是“我们”,在他看来,这是公路客运,尤其是长途客运面临的普遍问题。
  事实的确如此。在公路客运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充分发挥“门到门”的灵活优势,是破局突围的关键。如果有正规科学的配载机制,旅客可以就近上车,方便快捷;企业可以增加客源,提高实载率;管理部门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监管。
  “无论从满足旅客需求,还是从客运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发展配载都很有必要。关键问题是,这项工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真正能落地,能操作得好,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局长汪学君对记者表示。
  对于希望实行旅客配载的客运企业来说,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
  与其堵,不如疏
  事实上,北京已经迈出长途客车配载试点的第一步。新国线北京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的支持下,2013年12月,该公司在房山区长阳地区建设投用了一个配载站点,为京港澳方向的客车配载旅客。这个站点规模不大,但具有售、检票功能,并可通过手持安检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这个试点来得并不容易。公开的媒体报道显示,北京市早在2005年左右就开始进行客车配载方面的调研,计划在出京的主要干道周边建设长途客车的旅客配载站,解决长途客车长期站外揽客的问题。但此后,该项工作的推进一直很缓慢,直到去年年底才有所突破。
  “市运管局帮我们协调房山区人民政府,进行了充分论证,最终决定进行试点。”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配载站的建设与管理涉及交通、公安、建设等多个部门,单靠企业的力量很难实现。“北京的行管部门对这项工作还是很支持的,百姓确实有需求,那就不妨用正规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这样也挤压了‘黑车’的市场。与其堵,不如疏。”
  在公司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配载的实行相对比较容易。
  规模化经营是前置条件
  而在江苏,客车配载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在汪学君看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客车配载的前置条件,这样进行配载的往往是同一家公司的班次,实行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江苏客运企业的公司化程度比较高,一个城市内各个方位的车站基本都属于同一家公司经营,因此,城市市区内的配载已经非常普遍。往北方向行驶的客车一般从南边的站始发,在北边的站配载,再出站往北走。其他方向亦然。
  市际、县际的配载也在一些公司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着尝试。例如,镇江地区的句容、丹阳过去都有分别往东开往苏州、无锡方向的班次。句容在丹阳的西边,过去两家公司的车各开各的,实载率都不高。后来,两家公司进行了整合,统一对班线进行规划,把开往苏州、无锡的班次合并起来,统一从句容发车,到丹阳配载。这样一来,车辆数减下来,班次反而增加了,百姓乘车的选择余地更大了,车辆的实载率也提高了。
  对于跨省长途班线的配载,江苏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去年年初启动的接驳运输试点工作中,江苏大运公司开往郑州的班线,由苏州始发,在无锡进行配载。为了让旅客乘车更方便,公司还专门配备了摆渡车,把旅客直接送到配载点(也是接驳点)。虽然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对吸引客源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外,汪学君认为,配载站点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也很重要。如果是跨区域配载,最好选在高速公路或普通公路附近“近城不进城”的边缘车站,车辆驶离主干线不至于开太久,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
  从配载站到正式车站,郑州七里河汽车站的成长史,恰是客运行业迎“需”而上、成功转型的最佳诠释。
  一个小站的成长史
  位于郑州市货站街的七里河汽车站,每天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售票、检票、安检、候车、车辆进出站,繁忙而有序,看起来跟一般的正式客运站没什么区别。很难想象,在2006年刚刚成立时,这里只是一个身份暧昧的“卫星站”。
  搬迁至货站街之前,七里河汽车站位于郑州市东部的七里河村。当初那里并没有正规车站,客运站都在市区。但七里河是郑州发往许昌、周口、驻马店等地长途客车的必经之地,住在附近的人们想要坐车,不愿先进城再出城地折腾,于是这里每天都聚集了大量等车的人,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马路车站”。
  巨大的乘车需求,造成在七里河地区违规上下客的现象屡禁不止。于是,郑州市交通管理部门与客运企业共同努力,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正规车站,希望能从此杜绝不正规的载客现象。
  成效是明显的。有了正规车站,马路市场逐渐萎缩,客运安全与秩序有了保障。如今的七里河汽车站,日均发送旅客超过2000人次。除了为市区始发的客车配载,这里也有了始发的班次。可以说,这已经是个成熟的正式车站了。
  像七里河站这样的客运卫星站,郑州已经投入使用了4个,未来还将在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区进一步建设10个左右,满足市郊居民就近乘车的需求。郑州交运集团生产经营部部长贾炜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卫星站的基本配备与功能:满足基本的乘车和安全检查条件,面积不一定要很大,具有售票、安检、候车、停车的空间,每个站都配备了三品检查仪。
  虽然已经得到了旅客的充分认可,但卫星站还是有自己的烦恼。贾炜说,目前的4个卫星站均是亏本经营,每年亏损总额达1000多万元。一方面,马路市场还没有彻底消失,需要管理部门进一步对站外拉客等违规行为进行治理;另一方面,企业在租地、购置设备、投入人力等方面有巨大的投入,站点的成本压力很大。
  在这个问题上,新国线北京公司则有自己的想法。对于目前试点的配载站,除了为本公司的车辆进行配载,未来也计划为其他公司的车辆提供配载服务,使站点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公共配载站。通过服务协议的形式,公司可以弥补一部分成本,其他企业则能收获更多的客源,而且省去了自己建配载站的投入。
  国家层面关于客车配载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实际操作遇难题。
  管理规范待补位
  虽然面临压力,但郑州交运集团发展客运卫星站的信心并没有动摇。贾炜说,一方面,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用正规站点满足旅客乘车需求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河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在去年11月下发的一份文件,也让企业看到了政策环境的不断趋好。
  这份名为《关于加强汽车客运站规范管理的通知》的文件里,明确了设立城市客运卫星站的管理思路、建设原则、申报范围和程序、安全管理要求等,为利用卫星站进行旅客配载作出了详细的规范。例如,明确了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可探索实行客运站加卫星站的管理模式;明确了客运卫星站要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危险品查堵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制度,要有与业务量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也要求各级运管部门要加大对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
  而早在2002年,福建省运输管理局就曾印发《福建省道路汽车客运班车沿途配载和下客停靠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客车配载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办法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客流密集地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便了旅客就近乘车,部分实载率较低的客运车辆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国家层面关于客车配载一直没有明确的政策,这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一些难题。例如,贾炜告诉记者,从郑州中心站始发的车,公司规定在卫星配载站要再接受一次安全检查,但有的车主不愿意,用的借口便是没有相关的国家政策。
  □短评
  研究需求
  才能科学管理
  客车配载站往往面积不大,设施简易,客流不多,值得如此深入探讨吗?其实,配载虽是客运组织中的一个细节,背后的问题却是行业管理是否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并进行科学管理——这正是当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深化改革的命题。
  政府职能改革的要义之一,是对市场需求更敏感,见微知著。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运输市场不断涌现出新现象、新问题。其中一些现象在产生之初,貌似小事,但却蕴含着重要的含义。以客车配载为例,背后反映的是旅客就近乘车的庞大需求,也是客运行业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延伸服务的大趋势。所谓“微”,其实只是“著”的外在凝练。
  了解了“微”与“著”的关系,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见”、怎样“知”。看见,不仅意味着发现问题的存在,还意味着进一步去思考、研究,从而进行有效管理。马路扬召、随意上下客,这些不规范的客车配载早就存在,有的甚至形成规模较大的马路市场。管理部门是视而不见,还是积极应对?是采取传统方式简单打压,还是主动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满足合理的需求,给市场树立规范?
  市场的新现象往往是复杂的,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并非易事,也确非朝夕间可以实现。制度的建立、规范的出台、试点的确立,都需要深入研究、慎重起步。不过,管理理念的转变却刻不容缓。市场是最接近百姓需求的地方,企业对市场信号最为敏感。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尊重和保护市场的创新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这才是真正的“见微知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