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平安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欢政文辛 2015-04-10

关于平安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3年工作安排,3月下旬,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学前教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两个《意见》为核心,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幼儿入园率为目标,认真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县学前教育得到了健康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事业发展向学前教育有了大的拓展近年来,我县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效、普及高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有力拓展了学前教育事业。目前,全县幼儿园已发展到9所,其中公办4所,占总数的44.4%,民办5所,占总数的55.6%;附设学前班的小学17所,早教点24个。36岁适龄幼儿总数为4048名,在园(班、点)幼儿3905人,其中幼儿园2444名,学前班804名,早教点657名。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6.47%,学前一年纯入园率达100%,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由县城向乡村有了大的拓展长期以来,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县城,乡村学前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县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方略,在大力发展县城学前教育的同时,利用教育资源整合中闲置的校舍,大办乡村学前教育,使全县学前教育由县城向乡村有了大的拓展。目前,三合镇寺台幼儿园、石灰窑乡中庄幼儿园、洪水泉乡中心幼儿园、古城乡中心幼儿园已建成,并在巴藏沟乡索家等24个行政村建成了24个早教点,基本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使农村幼儿也受到了较好的学前教育,推动我县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学前教育由公办为主向多元模式有了大的拓展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办学模式,县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断更新办学观念,调整办学思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通过努力,以公办为主的办学模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办、民办、联办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多元办学模式,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乡村早教点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县9所幼儿园中,民办幼儿园达到5所,占幼儿园总数的55.6%

(四)学前教育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民间多渠道投资方向有了大的拓展。县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狠抓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学前教育改扩建工程,先后完成了县幼教中心及小峡镇、三合镇幼儿园教学楼建设项目和教具、食堂、校车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县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平安第二幼儿园、沙沟乡中心幼儿园等一批新的幼儿园正在筹建当中。近三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67566万元,其中学前教育方面2018.7万元,占教育总投入的3%。利用民间资金建设的海东百灵鸟艺术幼儿园、星光幼儿园等一批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不断改善,办园规模不断扩大,办园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不断规范。

(五)学前教育管理由传统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有了大的拓展一是办园理念较新。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各幼儿园以建设一流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的教学环境为目标,以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为特色,逐步树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园理念;二是监管体系趋于规范。建立了以教育局全面负责、督导室督导检查、教研室业务指导的领导管理监督工作体系;三是工作制度比较健全。制定了《平安县幼儿园考核细则》,完善了教学常规、安全卫生、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四是教师培训常态有效。大多数幼儿园都根据教学实践和实际需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在岗与脱产相结合的形式狠抓教师培训,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五是幼教质量不断提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幼儿园通过开展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研讨会、幼师才艺竞赛、教玩具制作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使学前教育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二、我县学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强我县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没有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公办幼儿园有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但民办幼儿园建设发展全靠自身筹资解决,导致其发展档次低、规模水平低、师资待遇低,发展潜力不足。目前,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办园差距较大。从区域分布看,县城幼儿园起步较早,园舍等基础条件较好,而乡村幼儿园、早教点、民办幼儿园起步晚,园舍等基础条件差。个别行政(自然)村没有幼儿园或早教点,存在着幼儿无法就近入园的问题。如小峡镇的王家庄、三十里铺等四个村没有幼儿园,多数幼儿在县城入园,虽有车辆接送,但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从办园性质看,民办幼儿园相对公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差,管理滞后,教学质量低。多数民办幼儿园是租用房屋或家庭作坊式办园,存在保教人员随意性大、不稳定和班容量超标、设备陈旧、活动场地狭小、园舍达标率低、膳食质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长远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临聘教师待遇低调研发现,全县学前教育缺编制、缺教师、缺人才,尤其是缺专业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学前教育已进入全面普及的攻坚阶段,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编制,全县144名幼儿教师中,临聘教师就达到了109(其中,早教点43),仅有的35名公办幼儿教师,还是占用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年龄偏大。多数幼儿园缺少音乐、舞蹈、英语等专业幼儿教师。由于专业幼儿教师匮乏,使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从临聘人员来看,待遇低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从事幼教工作的临聘教师工资低,大多数在8001250元之间,特别是在山区乡村从事早教工作的志愿者工作任务重,生活费用高,仅有的800元工资难以维持日常开支;另一方面,临聘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没有得到落实,未纳入职称评定管理。低待遇、无职称,导致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从教学质量管理上看,一些早教点缺少必要的设施,教学方式单一,在一人包办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担任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民办幼儿园受经费、场地、器材、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利益与质量的关系,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幼儿园为赢得市场,教学内容以学英语、艺术、拼音、识字、算数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对幼儿的情感、德行、态度、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违背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从入园管理上看,由于临空经济区群众拆迁安置,致使县城36岁的适龄幼儿人数增加,出现了入园难、管理难的问题。如我县机关幼儿园设计规模为400名,今年入园幼儿达到了800多名,班容量严重超标,给后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安全管理上看,有的幼儿园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致使校车接送等环节中安全隐患较高。去年,县政府给部分幼儿园配备了校车,但无运转经费,校车运转费用、司机工资成了新的问题。有些乡村幼儿园(附设学前班的小学)处在公路沿线地段,周边交通环境复杂,缺乏必要的标示牌、减速带等安全设施,对幼儿上学安全不利;从饮食管理上看,多数幼儿园缺少冷冻(藏)设备,食品管理不规范、营养搭配不当,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三、对我县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是人才培养基础中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群众的民生事业,关系各项事业的发展。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学前教育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增强发展后劲。结合县情,根据财力逐步增长,将学前教育资金单独列入财政预算,逐步落实学前教育持续发展保障经费,建立经费增长的动态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幼儿园。完善政府、幼儿园、家长三方合理分担成本机制,加大对乡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办园条件和质量。制定政策鼓励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幼教领域,资助学前教育事业,不断拓宽办园经费渠道。

(二)建立幼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增强学前教育活力。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幼教人才吸引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充实幼儿教师队伍。通过招聘、转岗等渠道,逐步解决幼师短缺的问题。同时,严格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热爱幼儿教育、适合幼儿教育岗位的人才吸引到幼教队伍中来;二是建立幼教人才的稳定机制。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工龄、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因素,建立幼师工资逐年增长的激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依法保障幼师在培训、评优、职称评定、工资、医疗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幼师队伍的培训机制。采取轮岗培训、集中培训、对口互学等形式,逐步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一些年龄偏大、责任心不强、不胜任岗位的幼师进行适当调整;四是建立工作表彰机制。对在学前教育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幼儿教师和幼教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五是建立城乡幼儿园对口支援互助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幼儿园在乡村幼儿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县乡村幼儿园互学互帮互助的帮教活动,鼓励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我县幼儿园保育保教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认真实施《平安县20112015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平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加快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制度,从办园规模、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幼师配备、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制度保障。优化区域结构,加快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乡村幼儿园建设作为重点,在资金、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倾斜建设一批条件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对今年确定改建的幼儿园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对已建成的早教点,千方百计添置一些幼儿开展活动必须的学习、生活、娱乐设施,优化学习环境。制定多渠道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在扶持现有民办幼儿园提档升级的同时,鼓励和吸纳民间资金进入幼教领域,发展、壮大一批民办幼儿园实现办园投资主体多元化;督促各民办幼儿园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添置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保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在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方面给予资助。在房地产开发、小区建设中,纳入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从小区规划、审批和验收等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幼儿园建设,确保小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缓解入园难的问题。

(四)建立学前教育科学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办园环境。一是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准入、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在教师资质、教师流动、工资待遇、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实行动态监管,规范办园行为,努力提高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二是认真落实和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没有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办幼儿园。对园舍建筑、安全管理、消防设施、幼儿玩具、接送车辆、盥洗饮食等未达标的园所,或办园行为不规范的,给予限期整顿或停止办园的管理措施;三是认真规范教学内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根据幼儿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创设不同情趣的活动区角,使幼儿们生活在充满艺术色彩的环境之中,防止小学化倾向;四是注重食品安全管理。教育、卫生、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提高安全防范等级,保证饮食安全;五是加强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在公路沿线幼儿园门口设置醒目的交通安全标志、标识和路牌,安装减速带。同时,要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监管,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五)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县级财力的增长,积极探索并分阶段实施学前教育义务化,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