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近700万,创历史新高,加上用人单位缩减了招工名额,有人惊呼今年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在河南,今年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有多难?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流向如何?选择人生第一份职业时该看重什么?这一切,都有待解答。 都说骑着驴找马,可如果掉到驴群里呢?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付涛来说,史上最难就业季,似乎真的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整个大四期间,他走马灯般地换了四份工作,最长的做了两个月。“要么主动跳下驴背,要么被驴掀翻在地。” 应届生甲 经历:大四一年,“骑”了四回“驴” 作为河南省内知名高校的本科生,付涛称,学校每周一到周五都有招聘会,进入就业季,只要有空,他天天去逛,然而,“收获不大”。 早在去年,大三临近暑假时,付涛已开始着手找工作。第一份工作地点在上海,说是工作,却又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工作。管住,每月1000元,甚至赶不上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学了不少东西,工作氛围很不错。”做图片设计的付涛感觉和同事关系很融洽,但这是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留下来工作根本不可能,“开不出来钱。”待了一个月后,付涛返回河南。 第二份工作在郑东新区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工作一周后,公司裁人,付涛随部门一起“下岗”。 第三份工作是郑州一家小公司,干了两个月,付涛感觉氛围不好,主动离职。之后第四份工作,也是不如意,很快辞掉。 “都说骑着驴找马,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掉驴群里了。”聊起毕业后的发展,付涛称“有点儿迷茫”。 看法:天天逛招聘会,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如果说我没努力去找,那真的很冤枉。”付涛称,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参加的招聘会简直数不清,并且进行了N次面试,陆续干了四份工作,因为“干不长”,所以都没签合同。除了短暂的“骑驴”,就是长时间的“找驴”。 “岗位很多,合适的少。”不甘心的付涛称,“想多花些时间再碰碰运气,我才21岁,不急。天天逛,现在找不到合适的,说不定有一天会碰到。” 聊起今年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话题,虽然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但付涛说:“就业难应该是岗位与期望之间有距离,而不是岗位的缺乏。大家认为就业难,主要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当然,自身条件也是原因。”付涛称,让他很介意的一个事实是,求职过程中,每次他相当中意的职位,一经过人力资源经理面试,就再无音讯。“至少五次吧,可能是我的语言表达有所欠缺,另外,我面对一脸严肃的陌生人时,也容易紧张。” 专家建议:找工作不单是天天逛招聘会 对比郑浩和付涛的求职经历,人力资源专家刘渊分析,找工作不是看是否天天逛招聘会,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用心”,“比如有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天天逛,看似很努力,但如果缺乏思考,说明你还是在被动地被工作找。” “如果没有合适的,就多选择一些渠道。比如付涛,可以问问找到工作的同学,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还有,为什么多次面试通不过,原因在哪儿,想过改进吗?” 本文节选,完整阅读请点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