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第一个''字写得太好''被钦点的状元!字写得好也能改变人生啊!

 偷闲翁 2015-04-11


书法在线

邓钟岳,字东长,号悔庐,东昌府聊城县人。自幼性情淳朴,颖敏过人,于书无所不读,孜孜不倦。对于《周易》和《礼记》,更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参加顺天府乡试。六十年(1721年)登进士第,以一甲第一名中头名状元,入翰林院供职。雍正元年(1723年)充任江南副考官。四年(1726年),起任江苏学政。七年(1729年),以少詹学士任广东学政,不久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十一年(1733年)迁礼部右侍郎,并充一统志总裁,不久转左侍郎。后又降为太常寺卿。乾隆元年(1736年)督浙江学政。到浙江后,又授以通政司参议。四年(1739年),再任浙江学政。七年(1742年)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九年(1744年)转左。甲子到丁卯年曾两充江南正考官。十三年(1749年)曾随皇帝御驾东巡。

  邓钟岳一生酷爱书法,少年时已练就一笔好字。相传康熙六十年进京赶考,殿试结束,名列前茅。主考大人将前十名的优秀答卷呈送皇上。请皇上钦定状元、榜眼、探花。康熙看过邓钟岳的考卷,觉得他的文章并非特别出色,但那一笔字写得特别出众。老皇帝登极六十年,满朝文武、学士文人写好字的可说是车载斗量,但是真要找一名能好过邓钟岳的还真没有。皇上越看越爱,提起御笔,在邓钟岳的卷子上批了八个字:“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并钦点了他头名状元。

  当年邓钟岳在聊城留下了大量的墨迹,最著名的要属城内万寿观三清殿内写的“阆苑瀛州”及东西两壁所书的“龙”、“虎”二字,均高万丈,笔走龙蛇、气势磅礴,令世人赞叹。光岳楼悬挂的“太平楼阁”匾额和聊古庙山门所悬“聊古庙”门额以及“重修护城堤碑”碑文等,均出自他的手笔。至今“南使求书”、“和尚骗字”等故事,仍流传于民间,他的不少墨宝留存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