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器:尊

 芝润斋 2015-04-12
 
青铜器:尊
 
    “尊”为盛酒器或礼器。主要见于商朝、西周时期,在春秋之后就很少见了。查阅资料“尊”今作“樽”,继续查阅“樽”,也为盛酒器。就大惑不解了,古代诗词中多有提及“樽”者,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樽还酹江月”。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四羊方尊朝代:商朝晚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第三批9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2、【何尊】朝代:西周时期    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第一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3、【盠方尊】朝代:西周中期    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5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李家村出土。通高17.2厘米,口径17厘米,重2.75公斤。盠是西周中期人,受周王册封后,制作此尊,有铭文108字,以纪荣宠。此尊呈直线型的方体,四角各有一凸起扉棱,挺拔、庄重;尊口为圆形,上大下小呈喇叭状,形成外方内圆,方圆结合的新器形,尊的两侧有1对向上卷曲的象鼻形捉手,其位置安排与形象均十分妥当,是实用和美的巧妙结合;尊腹部正中饰一圆形冏纹,两边衬有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夔纹,主次分明;圈足填有带状窃曲纹,与腹部的主体纹饰相区别,颈部仍用夔纹,但面积和量却相应减弱,以免喧宾夺主,此尊在夔纹的空间又饰以云雷纹和地纹,使器物既丰富多样,又变化统一。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4、【龙虎纹尊】朝代:商朝时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出土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常庙乡。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5、【蔡侯申尊】朝代:春秋时期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出土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蔡昭侯墓。通高29.7厘米,口径25.3厘米,足径19.7厘米。器体似觚较粗,上口侈大作喇叭状,周缘外翻而平张,下腹部凸起,饰饕餮纹。器内壁铸铭23行95字,记述了公元前518年蔡昭侯为大孟姬作媵器之事。铭中语句“敬配吴王”,是蔡、吴两国通婚的证明。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6、【三羊】朝代:商朝晚期    馆藏:故宫博物院
    三羊尊高52cm,口径41.2cm,重51.3kg。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大者。
 

[转载]青铜器:尊

7、【尊】朝代:商朝时期    馆藏:故宫博物院

    友尊高13.2cm,口径20.7cm,重2.72kg。尊侈口,束颈,圆体,鼓腹,圈足。口下饰一周叶形纹,颈饰两道圈带纹,间饰雷纹,腹部用雷纹作地,上面平雕九只象纹,足饰瓦纹,上有三个“十”字孔。器外底铸铭文“友”字,为该器作器者的家族名号。铭文在外底较为少见。九只象纹是该器的主题纹饰,简练的线条勾画出象的形象:硕大的身躯,垂尾,圆目凸起,目旁有一大耳,夸张地描绘象的长鼻,上卷后又向下勾,其长度超过了象身。九只象首尾相接,似在行走,形象生动逼真,因此,该尊又称九象尊。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8、【?】朝代:商朝时期    馆藏:故宫博物院
   ?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内侧铸铭文2行9字。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9、【尊彝】朝代:商朝时期    馆藏:故宫博物院

   尊彝尊通高27.6cm,宽22.5cm,重3.35kg。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作尊彝”。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0、【】朝代:西周中期    馆藏:故宫博物院

   高17.2cm,宽18.3cm,重2.62kg。尊侈口,圆垂腹,圈足。颈部前后雕铸兽首,兽首两侧均饰垂冠回首的夔鸟纹。尊内底铸有铭文5行49字,讲述了在六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王在郑地,王到了宗庙的大厅。在册命典礼上,邢叔作免的佑者。王嘉奖免,命史官懋赐给免官服中的皮裙和麻带。任命免为司工。为了答谢和宣扬王的美意,做了这件尊。免将万年永宝用此彝器。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1、【作宝尊】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首都博物馆
    1974年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28.5厘米径22.4厘米。
此尊纹饰极尽繁缛,工艺精湛,是铜尊中的精品。器内底铸有铭文"作宝彝"。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2、【独耳尊】朝代:西周时期    馆藏: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磨盘墩出土。独耳尊口径34.5 厘米,底径24.1厘米,该尊口沿下有一半环耳,腹饰云雷纹及四组乳钉。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3、【牛首饕餮纹铜尊】朝代:商朝时期    馆藏:郑州博物馆
    1982年河南省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该尊高37厘米,口径32厘米,壁厚0.35厘米,重10.5公斤,大敞口,束颈,折肩,鼓腹,圜底,圈足,圈足上有三个“十”字形镂孔。尊颈部饰三周弦纹;肩部有三个牛首,眼目突起,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牛首间饰带状夔纹和联珠纹;腹部饰三组饕餮纹,线条严谨,纹饰精美,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饰三周弦纹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4、【兽面纹铜尊】朝代:商朝时期    馆藏:安徽博物院
    1957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月牙河出土。该尊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侈口,折肩,鼓腹,圈足。肩置三兽首,兽首间用扉棱分隔。肩饰云纹,腹饰三组浮雕兽面纹,器内壁随表面浮雕而凹凸不平,圈足有三个“十”字形镂孔。此尊气势雄浑,富丽端庄,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5、【兽面纹尊】朝代:商朝中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兽面纹尊高64.7厘米口径50.9厘米腹径40.5厘米,底径30厘米腹深44.6厘米重24.36千克,口部侈大已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肩腹部兽面纹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区别。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6、隹父癸尊】朝代:商朝晚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隹父癸尊高31.4厘米,口径23.8厘米,底径16.4厘米,腹径12.6厘米,腹深24.4厘米,重5.57千克。大敞口,筒形腹,高圈足。颈、腹、足各饰有兽面纹、鸟纹、雷纹。足内有阳文铭文3字“隹父癸”。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7、【癸殳古方尊】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上海博物馆

    癸殳古方尊通高21.8厘米,口径20.1厘米,圆口折肩,椭方腹,圆足。肩饰蕉叶形兽面纹,下饰凤鸟纹,肩饰龙纹,腹满饰兽面纹,雷纹为地。肩四角附象鼻兽角。造型端庄。纹饰华美,铭文“癸古作旅”四字。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8、蛇纹铜尊】朝代:春秋时期    馆藏:湖南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湖南衡山霞流。此尊的装饰较为特殊,颈部和圈足饰分割成三角形的几何纹,腹部饰蛇纹,每一组的边缘饰有鳄鱼纹。该尊又名之为桑蚕纹铜尊。后来改称为蛇纹是湘江流域出土的同时期的铜器上多饰蛇纹,而古代越人又崇拜蛇,故称为蛇纹更加合适。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19、【旅父甲铜尊】朝代:西周时期    馆藏:湖南博物馆

    1979年出土于湖南省湘潭市青山桥窖藏。该尊高28,口径22.2厘米。该器形制以及腹部兽面配夔龙、立鸟的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原风格。器内有“旅父甲”三字,应是“旅”氏家族的,也是西周早期的器物。此尊的形制、纹饰等方面都是中原地区常见的特点,此器在湘潭地区出土,又仅此一件,与其同出的器物中有“戈”等族的器物,还有考古学界一般认为属于古代越人的器物,这件器物的来源就值得思考。根据同出器物中最晚的器物确定其窖藏的时间在西周晚期,此尊来到湘江流域的时间就只能是西周早期到西周晚期,而来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考虑,可以是中原地区的人带来的,可以是交换来的,也可以是本地人掠夺来的,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认为,湘江流域在西周时期与中原地区是有交往的。

 

[转载]青铜器:尊

20、【铜大口尊】朝代:商朝时期    馆藏:荆州博物馆

    铜大口尊高67.2cm,口径58cm,荆州岑河出土,大口,口沿上折,尖唇,束颈,呈喇叭状,广折肩,斜直腹,下壁微内收,微圜底,高圜足。颈部饰三周凸弦纹,肩、腹、圈足等部位以云雷纹衬底。肩部饰三鸟三牺首。铜尊上的夔龙纹、饕餮纹风格粗犷。这种大口尊主要出土于长江流域。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21、【凤纹尊】朝代:西周时期    馆藏:镇江博物馆

    1976年12月出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司徒公社窖藏,通高34厘米,口径41.1厘米、腹围107厘米。器侈口、倾垂腹、圈足,通体饰纹华丽。口沿下为四组由相向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饰,鸟长尾上卷呈∽形,作鸣叫起舞状;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以乳钉、牺首为界,饰以两对大型凤鸟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举,长冠逶迤,甩向颈部,两侧分尾上下卷曲作C形,鸟爪等均用曲线勾出。两鸟中各有一小形动物纹,其形式圆首、凸睛、四足有长爪,前足前扑,后足屈伸,一为长形体躯,一为圆形体躯,似为雌雄相异。其有尾似龟,然四足似蛙,龟纹多见于中原青铜器,常用作族徽标志,如1955年郑州白家庄所出商代中期兽面纹罍,蛙纹多见于南方青铜器,如广西恭城蛇蛙纹尊及铜鼓等。该器在形制和纹饰上与陕西扶风庄白出土之丰尊极为相似,但器体更阔,所有留心纹身躯左右不对称,两鸟之爪亦不完全相同,作为地纹的云雷纹亦显系随意勾填而成,其龟纹似蛙,或其蛙纹似龟,亦就不足为怪了。丰尊年代为西周早期偏晚,此尊当为西周中期吴国的仿铸之器。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22、【棘刺纹尊】朝代:西周时期    馆藏:镇江博物馆
    1976年12月出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司徒公社窖藏。该器腹部扁鼓、饰纹独特的三段式棘刺纹尊在上海松江、安徽屯溪、武进淹城等地亦有发现,其器形见于绍兴306号战国墓,其密集的锯齿纹等饰纹特色见于广西恭城地区,迥异于中原商周青铜器而呈现出浓厚的吴越地方特色。
 

[转载]青铜器:尊[转载]青铜器:尊

 23、【食尊】朝代:西周早期    馆藏:河南博物院
    1983年河南省济源市下冶村村民在大岭村修路时发现该尊。侈口、弧颈、微鼓腹、圜底,高圈足外撇,下端有垂直折边。圈足内壁上有阴刻铭文一字:食。“食”尊的出土对于研究济源西周早期封国的历史及其冶铸技术和冶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器内铭文“食”字,应是作器者之名或其部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