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经】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释經文其五)

 Law002 2015-04-12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此是第四真金喻。真金喻如来藏,不净处喻无量烦恼。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

如来藏隐没于众生烦恼中,虽经无量劫,而如来藏性不坏不杂。何以故?如来藏性,即是毕竟空性,毕竟空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法界性,法界性故, 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不生不灭性,不生不灭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平等性,平等性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如如性,如如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清净性,清净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无相性,无相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常住性,常住故,不坏不杂。

所以譬如真金堕不净处,虽经年载,而真金不坏。虽然如来藏历久常新,但愚痴凡夫,被烦恼覆故,不能得见。

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

此喻佛如应说法也。佛以佛眼观见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于是如应为说妙法。教令开解,自见佛性。犹如语众人言,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可随意受用。

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

此是喻法双明。仍是教示众生,修学佛道,唯在除其烦恼,非是执取名相。除烦恼则具实德,执取名相皆世智辩聪也。

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如来说法,只在令众生除灭烦恼。烦恼除尽,便可成正觉,度众生也。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佛以偈颂,重明其意。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此是第五珍宝藏喻。珍宝藏犹如来藏,众生不见也。法华经有贫子衣底珠喻,与此相同。

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

此喻如来藏不能自明,须待善知识因缘方能显现。如果如来藏能自明,则众生将自然成佛,不如道理。

所以众生虽具佛性,不得名佛。何以故?以无修治功德故。须待修行功德圆满 ,福慧两足,方得成佛。

大智度论云,如人热渴思饮,虽见井底有水清澈,但不借绳罐方便,不能取出受用。

如来藏亦复如是,若无如来说法,虽具聪明,不能得知。以不知故,不知修行。不修行故,不能亲证受用。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力者十力也。佛具十种智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由佛具十种智力,明了决定,于大众中师子吼无所畏,故具四种无所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此为如来之十力四无所畏。

一切众生愚惑,如是大法宝藏在其身内,却不闻不知。反而耽着于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五欲者,约心染境,则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名五欲。约境起心,则色起眼欲,声起耳欲,香起鼻欲,味起舌欲,触起身欲,谓之五欲。另外财、色、名、食、睡,能起人欲,亦名五欲。

众生不见佛性,耽惑五欲,以致轮转生死。

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

如来出兴于世,不为别事,只为开现众生身内如来法藏。

四无碍辩,亦名四无碍智。一、义无碍,二、法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四无碍辩,系度化众生之智,故曰为大施主。大施主者,佛也。佛为一切众生,行大法施,故名大施主。

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诸法。

为令显如来藏故,为众生说法。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所谓贫苦者,无有法财,流落六道,孤露无依,谓之贫苦。其所以致贫穷者,皆因不识自家宝藏也。

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谓佛如实知如实见,为众生如实说,令彼开佛知见。大富兼广利者,自利利人也。

最后一偈谓,若信我所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并且精勤方便修行,可以速成佛道。


《佛学研究》精修班


刚刚离去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道出了他对中华文化主体——儒道佛的深刻思考。佛学在两千年中,成就了中国人的“心”吗?一个“如来藏”,道尽了其中的奥妙,诉尽了佛家眼中世界的真相。

如今这“性空”的世界依旧这样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而要洞悉其中的缘由,我们则需要一个学习这佛学的“缘起”。

1、精读佛学六经一论经典。

2、了解作为国学主体之一的佛学理论架构,深入佛学研究。

3、掌握佛学关于“心”的智慧,泽被家庭、企业和社会大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