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倾授最后50天高考各科复习冲刺战略

 H雅楠 2015-04-12
1
语文:固守基础阵地,全力挖掘作文
在有限的时间内,语文的复习策略应当更加具体和明确,特别是针对考纲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在剩余的时间里,要多加训练。

语文是重积累的学科,由于所剩时间不多,要想把所有的题目都练好,显然不可能,但对考生来说,有几块阵地是必须牢牢坚守的:默写、文言虚词、诗歌表现手法、名著阅读等。只要努力,这些知识点完全可以守住,拿到基本分。

文言文尽管很难,但它本身是不发展的东西,个中规律早已被熟悉。特别是和现代文对比,文言文的语法变化不大,所以,对考生来说,复习文言文,不妨从语法入手,借用现代文的语法去解读文言文(比如补足主语、宾语等),以突破理解障碍。

文化经典复习方面,考生应着重梳理孔子、孟子、庄子等不同学说的思想、政治主张以及对人生的看法,以期有个整体把握。不过具体到答题上,仍应紧扣原著和语段,切忌生搬硬套。

现代文阅读难度很大,难就难在文章本身含蓄、委婉,特别是文本通过文学性增强之后,考生普遍感到“缺氧”。所以,对付这些题目,首先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现代文阅读,其中一类是局部考题,考生在做这类题时不必联系全文,但应顾及前后语境,注意提取关键词。考生可有意识地多做针对性训练,提高自己筛选信息和概括、鉴赏能力。

高考作文,比重占到了将近一半,而且弹性较大,所以最后一个多月,作文可挖掘的潜力不小。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命题虽然宽泛,但是考生仍应把重点放在审题上。现阶段,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在审题立意上。历年高考经验表明:如果考生审题不当,出现离题或偏题,那么得分只能在30分左右。

话题作文,牢记“三字诀”:化大为小,化一为万,万中取一。以作文《微笑》为例,考生的思路,可针对微笑进行细分,把大题化作小题,把一题变为多题:比如对陌生人的微笑代表着友好,对别人犯错误微笑意味着宽容,而面对挫折的微笑则体现出乐观、自信等……然后,再从中选取自己擅长的点或者具有细致情感体验的经历展开写作。

现阶段,建议考生多读优秀的中学生习作,侧重搜集有关人生类和理想、态度类的素材,同时适度留意、关注生活类话题。在甄别素材时,应使素材尽量体现时代感以及鲜活、贴近的特性,避免老套。比如,不宜再选那些伟人、名人或与时代相隔较远的素材,可把眼光投向“感动中国”人物,关注那些平凡的人,平凡岁月的坚守,所折射出的伟大人格。
1
数学:分层次复习,考试不“算分”

数学,不管对哪个层次的考生来说,最后50天里基础都是同样重要的。建议考生结合三次模考的情况,对得分点、失分点做个总结。找出集中错误,回归课本再重新看知识原理,适当加强相应的练习。总的来说,在紧跟老师步伐的同时,考生最好抽时间把所有知识理出纲要或者把总复习资料再理一遍;每周保持一定练习,做1~2套试卷,在考前最好达到看到题目就知道考哪部分内容的程度,做到知识脉络和框架了然于胸。

同时,考生也很有必要在认识自己水平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复习。程度较好,想冲高分的学生,再加强基础练习,提高命中率的前提下,可适当找一些难题、新颖题型练手。

程度中等的学生,最后50天里,抓基础就是抓高考。高考数学150分里,基础分占到120分左右,包括填空、选择、大题前三题,大题后三题难度比较大,但设问的第一问相对容易。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主要的夺分点就在这几部分。对这些学生来说,心态上要懂得舍弃,分清哪些是自己可得的,哪些是不可得的。做题宁可稳一点、慢一点,哪怕舍弃最后两道难题、只要基础部分的题做好,数学上100分是没有问题的。

做题注意解题规范、避免不必要失分,做填空题、解答题时要注意计算准确、表述清楚、书写规范,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比如,解应用题时,设的未知量代表什么要有适当说明,不能单给个式子;做题步骤要详细写出,不要随意跳步。另外,书写过程中,等号、不等号、特殊点的书写也不可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对于最后两道难度较大的题,第一问做不出来没关系,不要放空,可在承认第一问、第二问成立的基础上,继续做下一问,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至于创新题型,不少考生长期以来都有“题目怕新、计算怕烦”的毛病,所以一看到新题就慌了手脚,其实高考仍然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干,建议考生平时要有遇到新题型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不忘给自己打气,明确新题型都是来自课本基础,“换汤不换药”,解题仍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入手。

另外,在高考前,考生还需要学会加强应试训练,在平时考试中不要“算分”。这三次模考结束后,有考生直接把知识掌握程序等同于卷面分数,分数高了就忘乎所以,分数低了就一蹶不振。实际上试卷难度有差异,容易卷考140多分,难的卷子考130分,分数看似降了,但水平不变;且统考卷成绩遇易升遇难降,这是普遍情况,考生应该放宽心,不要一遇到难的卷子就先胆怯。
1
英语:得词汇者得天下

英语复习,词汇是基础,这个阶段,词汇一定要重新过一遍。今年高考英语有一个变化:就是词汇量加大,比去年增加了240多个,这点要引起重视。

考生在加强词汇学习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注意词义辨析、词组搭配、动词用法等。建议考生在这个阶段对以往所做的笔记进行一次重新梳理,该记忆的一定要记忆,并按照某种关联进行归类,如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归类,或者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归类。

另外,每天适量阅读一些英语报纸杂志,以拓宽阅读量,增加词汇量,并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每年高考,阅读理解都会有10%~15%的单词超纲,一旦词汇占优,做这些题时将占尽先机。

同时,考生对自己薄弱的板块要有意识进行专项训练。这里建议考生:哪方面有缺漏,不妨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听取老师的建议。在距高考的最后一个多月,每天适当练习必不可少,但这个阶段,考生要跳出“题海”。

从模考和近几年的全国卷来看,英语听力部分都比较简单,语音清晰,语速适中,所以较容易得分,但是听力训练仍需每天跟进,不可松懈。

在做单项选择与短文改错时,应着重掌握英语语法、词法及句法,清楚词汇在句子语境中的异同;明白动词的时态、语态在句子语境中的运用;了解句子内部结构及动词的搭配;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殊句型、省略结构;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

完形填空是英语考试的难点,历年高考,这类题型的变化较大,不好把握。对考生来说,做完形填空时,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抓住句子的结构特征、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吃透上下文的关联。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答案上下文都会给出提示(暗示),有的甚至直接就在文中。

阅读理解是英语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要特别关注5类常考文体:科普知识类、广告新闻类、社会文化类、说理议论类和人物传记类,顾全5种能力的考查,即细节理解、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猜词猜句、选标定标等。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特别要注意理清出题人的思路,紧扣原文,不要自作主张,凭空想像。

书面表达方面,要注意正确审题。现阶段,各题材的写作都要训练到。英语写作,不提倡背诵范文,可把重点放在运用句型以及经典句子用法的揣摩上。同时,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整篇文章在人称使用和动词词态上的一致性,切忌使用中式英语,堆砌动词,避免犯低级错误。在此基础上,适时适量地使用一些“高级表达”(如名词短语充当同位语,介词短语充当后置定语或状语,复合句、倒装句、强调句等),当然,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保证。

考试中,英语听力一结束,建议考生立即做阅读理解,因为这时候考生正处于最佳状态,可以集中精力应对较难的题。另外,容易拿分的书面表达也应尽早进行。
1
政治:看题抓中心,答题练套路

在临考前50天,学生在政治学科的两大难关仍是“基础关”与“审题关”。看书时,基本原理、概念都明白,做题时就蒙了;做题时,不看中心看细枝末节,误会题意。

接下去两个月要补“基本功”,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考生除了要相应地背、记之外,也要在表述上下工夫,做题时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表述原理,避免出现答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的情况。建议从现在起每天可抽十几二十分钟把书上的原理一字不落默写出来,争取在高考前把课本过一遍。

在整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政治问答题的训练,弄清各题型的套路。比如原因类题型,考生论述时可从“理论原因、结果原因、现实原因”等三方面入手。举例来说,三农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关注的热点,如果题目问到为什么要关注三农问题,那么考生就可以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理论原因)、“关注三农问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结果原因)、“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形势严峻”(现实原因)等三个角度入手。
1
历史:以时间“串”线索关注历史热点

历史,是文综三科中知识量最大的学科,进入到第二轮复习以来,考生经常抱怨复习吃力、不知道从何复习起。其实到现在这个阶段,考生应该学会舍弃。

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线索的整理,注意从纵向上梳理,以时间为序,把同一阶段下的同类问题都串起来;然后再横向联系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答历史题常常需要全盘考虑中国及外国的国情、阶级情况等,明确这个时间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影响等,通过梳理把线索串起来后,在考试时就能有效调用相关信息,而且答题比较全面,不容易漏了得分点。

这阶段做练习时,要注意训练自己快速、准确阅读材料的能力。高考历史信息量,材料通常长篇累牍,甚至还有大段大段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在读取题目信息耗时甚多,到最后题目都做不完。建议考生阅读时,先通篇浏览、弄清材料主题,但不需细化到具体字眼,理解大意即可,这有助于题目信息的提取。另外,也要注意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古代史部分常见的文言文材料,阅读时尤其注意省略号或者句号前后的文句,这通常是与题目相关的有效信息所在。

大题方面,这两年高考不单纯从政治的时政热点角度来考查学生,往往以历史学科的热点为切入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问题,比如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中外近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三农问题、边疆管理问题等。
1
地理:提纲、地图双管齐下

地理,接下去50天的复习中,考生需要做的是跟着老师步伐,回归教材,注重主干,补缺补漏。具体来说,考生可着手准备4样“工具”:提纲、地图、练习、错题集,尤其提纲、地图是关键。

提纲方面,虽然老师都会给考生们准备好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大部分十大专题的内容,但考生最好还是自己动笔做一份简略的提纲。比如农业,按分类、区位、地域先划分出三个一级子纲,再把'区位'按气候、地形、水源等列出二级子纲,用三个等级的树状图将十大专题的内容体系化;再把提纲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在的位置标出,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图表(标在提纲上即可)。复习时对照这份精简的提纲在脑中回忆课本知识,无形中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

地图,建议考生有事没事就翻翻看,尤其是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这两大地图。在利用地图回归课本方面,考生可把教材中重要的地图整理出来,再加上配套的地图册,复印后变为黑白体,与高考图表题的规格靠拢。然后直接把相关的知识点直接写在复印后的地图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回归教材的方法。

地理练习,建议考生多关注大题的答法,答题时遵循“点多量要精”的原则。文综三科中,地理大题的答题量最少。改卷老师一般按关键词给分,所以回答地理大题时不妨多分点,每点一段,每段开头先把关键词摆出来,再往后填充。写太多,既占用时间,也未必保证得分。

至于错题集,这是考生查缺补漏工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备齐了这四样东西后,考生在临考前基本上就能完成课本知识“厚到薄”的蜕变,做题时也有的放矢,不会无从下手。
1
化学:课本由厚到薄练习不走“偏门”

越近高考,考生越要学会把书由厚变薄。

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头到尾仔细地再过一遍课本不大可能,不过考生可借鉴文科历史、政治的复习方法,由大脉络入手抓细节。比如在复习化学相应板块时,翻开书本目录,通过目录上提纲挈领的概要回忆这个章节讲到哪些元素及元素化合物,各有何特性,边回忆的同时边写出化学方程式,能大致回忆起来说明这个篇节复习比较到位;回忆不起来的再翻书强化。

在学科复习时间的安排上,不能因为哪个科目在考试中没考好,就拿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来补这门科目,应该均衡安排各科复习时间,间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回顾,避免出现上回单科质检考,化学好物理差,下回省质检考,物理好,生物、化学差等类似的学科“跷跷板”现象。

和物理相比,化学实验题有些类似填空题,没有大段的演算及结论性过程,结果一旦出错就不可挽回。不过高考考的多是在课本实验基础上“改头换面”而来,所运用的原理不变、载体不变,所以考生要熟练掌握教材上的实验器材、装置、原理、步骤,在熟悉运用的基础上以题论题。

另一个失分点就是化学元素符号、方程式的书写。不少考生平时没养成好习惯,写元素符号时,把(铜)连笔写成(钙);写化学方程式时,漏写器标、沉淀符号等。有的同学因为书写不规范而扣去的分数可达3~5分,这种失分是相当可惜的。

还有部分考生为了追求高分,在练习时过度追求偏题、难题,甚至是我们没练过的题目。其实大多数所谓的新题,实际上是偏题,那种读起来连题目都读不懂的题,建议考生没必要去钻研。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做一些新颖题型,对开拓思路有益处;但从高考角度来说,还是要重基础,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不能一味走“偏门”,追求偏、怪、难题。
1
物理:难易定题序“三招”解实验

物理是理综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一门,实际上物理选择题考的多是知识性内容,如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属于识记类的知识性内容,运算比较少,建议考生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把该拿的分拿到手。

物理实验有两小题,第一小题属于读数题,比较简单,也是学生必得分的项目;实验第二小题能力要求会高些,不过本质上还是以书上的实验原理为基础,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要熟悉课本的实验仪器、步骤、结果等,做题时遵循“准确、安全、简单方便”三大原则设计实验。接下去各校开放的分组实验,考生最好能够真正动手操作,练习“手感”。

物理大题比较难,据往年经验,第一题会相对容易,也是学生应争取的分数之一。大题第二、三题通常是电学、力学的综合或者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要求高、难度大、计算多,学生普遍反映做题没思路。没有思路,说明你知识点掌握得不熟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你平时做题量不够,解题时没办法快速、准确地切入到考题中。

在有限时间下要尽可能熟悉知识点,建议考生可以快速浏览每章节的开篇概述,边浏览边在脑中回忆书中相关知识点、公式、定理内容,争取在考前把基础知识记牢。题量方面,程度较差的学生紧跟老师就好。

另外,解题时,要避免生、化、物顺序的学科思维定势。建议考生做题时按难易顺序做题,不会做的先跳过去,有时间了再回头解答。
1
生物:突破解题“拦路虎”

在理综科目中,生物相较而言具有文科属性,考生在最后50天的时间里,应狠抓基础知识,注意查缺补漏。面对薄弱的知识点,不能有畏难逃避的心理,而应选择精力最好时复习薄弱板块。

在进入生物科的第二轮复习后,考生要特别重视重点、难点。在时间安排上,七大专题不宜平均复习,而应有所侧重。

考生要重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注重辨析易混淆的知识点,建构起知识网络,让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在考前的最后两周要回归课本,巩固知识。

从现在起到5月中旬,多进行题型训练。通过解题来检测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疏漏。对含糊的题目一定要多训练,其中,遗传变异、光合作用要进行分类训练。训练中可参考采取“5+2”的模式,即5道选择题加两道大题,既练解题能力,又练解题速度。

此外,要特别重视生物课本中的图表(或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图表),多看多练多想,每年高考,生物22分的实验分析题,万变不离其宗,原理均出自课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