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陆及宋代酒诗

 高山仙人掌 2015-04-13


  入宋代以后,诗由情人理,酒却由理人情,酒诗在诗人的笔下进入新的审美领域,苏轼和陆游的诗作最有特色和代表性。
  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公认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歌创作在内容上较之词和散文更加丰富多彩。在现存的2700多首诗中,酒诗百余篇。苏轼一主坎坷曲折,特别是元丰二年(1079年)的“乌台诗案”使诗人遭受巨大打击。他的酒诗也以此为分水岭呈现了明显变化,苏轼从人仕到“乌台诗案”之前20多年中写诗近千首,酒诗仅十余首,而大量的此类作品均出其后。

  诗人被贬黄州期间,置身于兴谗贾谤的宵小们的监视之下,怀着畏忌心理,曾下过“焚笔砚,断诗作”的决心,但正如诗人也曾写过“止酒”诗一样,他的自由天性决定其不可能真正辍笔停饮。“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书》)在这种自禁而不止,欲罢而不能的矛盾心态下,苏轼最终还是把诗和酒作为生命运转的中轴。正如他给朱行中的信中所说:“老拙百念灰寂,独一觞一咏,亦不能忘。”(《苏轼文集》卷五十八)苏轼的酒诗完全可以作为分析其政治命运和文学创作的一个视角,它体现了诗人摆脱精神负累、反抗政治迫害的创作意志和宝贵的气骨与诗胆。在《次韵乐著作送酒》一诗中,诗人把被贬黄州、谪居他乡的满腔忧愤倾倒出来:

  少年多病怯杯觞,老去方知此味长。

  万斛羁愁都是雪,一壶春酒若为汤。

  苏轼晚年再贬岭南,远窜穷荒,环境愈加险恶。而诗人却逆境顺处,穷且益坚.借佛禅遣兴排忧,“以诗酒自娱为佳”,超然于物外,自乐于心中。他给家酿冠以“真一”的酒名,取道家“神得以灵,众真归一”之意。诗中对酒的功效刻画入微,抒发了愉悦畅达的情怀:“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真一酒》)他以揶揄的口吻给人生作了笺解:“人间本儿戏,颠倒略似兹。唯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和陶饮酒》第十二首)苏轼不为世俗所拘牵,不为荣辱所烦扰,除了吸收《庄子》的旷达外,主要受陶渊明的影响。诚如他自己所说:“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追和陶渊明诗引》)他贬惠州以后,几乎和遍了陶诗。那种宁静豁达、随遇而安的思想在其酒诗中随处可见:“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和陶止酒》)“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虚空为销殒,况乃百忧身。惜哉知此晚,坐令华发新。圣人骤难得,日且致贤人。”(《饮酒四首》之一)

  苏轼对酒的厚爱还表现为热心于酿酒技术的研究。他曾写过《酒经》(世称《东坡酒经》),不足400字,对制饼、制曲以至出酒的全过程,无不备述。而他的酒诗中,独具特色的一点就是采用写实笔法,直接题咏或描述酿酒及品酒之趣,熔物、情、理、趣于一炉。譬如,他在《蜜酒歌》中写道: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物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这类直接题咏酿酒之趣的酒诗,还有《洞庭春色》、《新酿桂酒》等多首。陆游的酒诗,其数量之多,居宋人之首。他曾立志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也经历过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营生活。因为屡遭罢黜,有志无成,诗人才流连诗酒,放浪形骸,以“脱巾漉酒,柱笏看山”为快。他的酒诗大多写于川陕生活的九年和晚年放归田里、闲居山阴的20多年间。不过,他饮酒的内涵却丰富得多,以酒为媒介反映了复杂的内心世界,而感情的主线又始终被抗金复国的这一宏愿牵系着。

  酒之对于陆游来说,不独为浇胸中块垒,更是激励豪情的兴奋剂。他人蜀期间的酒诗风格豪壮、气概宏肆,确属他人难以相比:

  我饮扛楼上,阑于四面空。

  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

  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

  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

  欲吐辄复吞,颇畏惊儿童。

  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

  何当呼青鸾,更驾万里风。    (《醉歌》)

  在《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一诗中,诗人乘醉放歌,摄入神话题材,遨游天外,气吞山河;特别是酣畅淋漓之中仍念念不忘从军南郑、戮力疆场的军旅生活:

  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

  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

  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

  却驾白凤骖斑虬,下与麻姑戏玄洲。

  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

  陆游晚年闲居乡里,酒量之豪虽不及早年,饮酒之趣却更为广泛。其感情之寄托,生活之慰藉,均离不开酒,以至于竟将饮酒视为延年之术、却老之方:

  医从和扁来,未著却老方。

  吾晚乃得之,莫如曲蘖良。

  一杯脸生春,况复累十觞。

  坐令桃花红,换尽霜叶黄。

  看镜喜欲舞,追还少年狂。    (《对酒》)

  在另一首小诗中,诗人从悟性和养生的角度把“酒中趣”写得妙不可言,并指出饮酒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叹息人真未易知,暮年始觉曲生奇。

  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醺未醉时。    (《对酒》)

  陆游晚年的酒诗中,仍不时流露出未能建功立业的积郁不平,要靠饮酒来弹压它们的躁动;但主要倾向还是体现了“安时处顺,超然物外”(陆游《曾裘父诗集序》)的闲适风格,至于落拓文人因穷愁不通而借酒买醉的现象很少见。正如清人王士稹所言:“务观闲适,写村林茅舍、农田耕渔、花石琴酒事。”(《带经堂诗话》卷一《品藻》)

 


转载注明:华夏藏酒网(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