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的田园

 蒲黎生 2015-04-13


 

蒲黎生

 

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心灵安静的词,它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它是让我们能够感到温暖的归属。田园有时甚至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它只是一种惬意的状态,一段闲适的心情。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到辽阔的山林中去,而是选择一种浅近、简约的农村田园生活。

世上有这么一个地方,偏避而静谧的一个小山村,百里不通车,十里不着村,没有电话,没有电灯,但人能够心泰身安地栖居在那里,过着平淡而舒心的日子。四面环山,天然的屏障围成得天独厚避风的港湾。高高低低的山梁郁郁葱葱,杂花生树,野草熏香。潺潺的溪水终年不枯,四季长流。山峰烘托起的天空久远空旷,蔚蓝的天空成就了一片纯粹的青花瓷。一朵朵白云如洒脱的羔羊,悠然自在,仪态万方。蓝蓝的白云天下绿树掩映的青堂瓦舍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百鸟和鸣,这就是麒麟山,我童年的摇篮,心灵成长的地方。

春天的麒麟山,新绿初染,山花烂漫,三月里旺长的麦苗将村子皱染得绿意盎然,绿色让村子变得脱俗,让人变得朝气蓬勃,让人的心变得透明,让希望飞得高远,让回归的亲人再也挪不开离家出走的脚步。驻足乡村用心紧紧抓住故乡的泥土,让人一下子了却凡尘,忘掉纷挠的世事,平复无谓的纠结,让人轻松地呼吸这里的山野清风。夏天的麒麟山氤氲在一片槐花的浓香之中,怒放的槐花招惹得蜂狂蝶舞,斑驳的树荫让整个村子清凉起来,没有灼热的暑燥之气,随之而来的却是周身的清爽。玉米已长得碧绿欲滴谷苞抽穗,墨绿的洋芋则紫花绽放,而小麦已成熟得如金似玉,只等布谷鸟的呼唤就可以下镰收割了。一年一季收获的日子快到了,人们最忙碌的日子已经来临。大人们在炎炎烈日下抢收麦子,孩子们则留守家中看晒粮食。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一边晒金黄的麦子,一边坐在屋檐下练字看书,一会儿用筛子罗雀玩耍,一会儿因天将下雨赶紧收揽粮食的情景,早已存留于心,成为一种久远的记忆了。而秋天的麒麟山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五颜六色的树木以最美的姿态装点了村子,正是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玉米该下树了,金黄的玉米棒高悬于农家院落,尽显硕果累累,富裕殷实。洋芋也挖出来了,集于土窑之中安全过冬以备食需。各种蔬菜如甜菜、胡萝卜、莲花白、白萝卜、大白菜,又一次被呈上餐桌,丰富了人们的一日三餐。青稞再一次被酿成了酩琳酒,烧红了人们的脸庞。荞麦又一次做成凉粉成为人们的下酒菜。肥壮的山羊肉让人们再一次分享了收获的喜悦,甜蜜的土蜂蜜让人们将美好的生活存留心间。冬天的麒麟山将一切绚丽收敛内存,将大地的本色还原给村民。裸露的土地再一次向人们告示,辉煌过后必将归于暗淡,洗尽铅华之后必定是平淡。低调与平淡的背后,厚积薄发会迎来新一轮辉煌的日出。雪落冬天,春风夜放花千树,满山遍野的叶木被雾淞渲染得琼枝玉叶,玲珑剔透。雪霁天晴,冬日暖阳照射在银白的雪地上,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村子变得玲珑剔透,袅娜升腾的炊烟让村子灵顿起来。湛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银白的山川,袅袅的炊烟构成一幅纤尘不染,旷远空灵,诗意无限的童话世界。这时大雪封山,外事不挠,大家围坐在土坑上,点燃木炭暖锅,美餐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各色干菜干果,饱饮自家酿制的酩琳酒,让最寒冷的季节从心头消融,让殷实的日子从各家各户的炊烟里飘溢漫延。此刻我多渴望让儿孙们围绕在母亲身边,再享天伦之乐。然而我们的母亲已离我们而去,这种日子已不复存在了,每到逢年过节我的思乡之情只能是一种奢望,一种对亲人的念想罢了。我心中的田园也只能是一种记忆,一种思念亲人的心境。那么,我是否能寻求一种解脱,能否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宿,让不平静的心安顿下来,让灵魂得以安宁。我几次回到麒麟山,只能给父母的坟茔燃纸焚香,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父母健在时儿孙满堂,欢声笑语的情景已如梦如幻,只是麒麟山的容颜依旧,勾起人许多尘封的往事,让如烟往事记忆心间。我致力前行的源泉,只能在书本里寻求古人意造的田园,让这颗躁动的心安服下来。“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语,又得浮生半日闲。”(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诗中的田园生活是一种祈祷,这种祈祷从古至今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舍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居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月园田属》其一)。陶渊明的这一片园子,虽然简陋,但是有趣味,榆树柳树遮住草屋后的屋檐,桃花、李花浓艳芬芳,盛开在自己的堂前。这点小风景足以让今天的都市人心动,我们今天拥有了更多的水泥磁砖,而失去了土地和绿树,失去了闲庭信步的庭院。陶渊明的田园,放眼望去,模模糊糊似乎看见遥远的那些村落,那些村落各自守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村里的人们生火做饭,炊烟袅袅,这是一种有人气的日子。鸡犬相闻,让人觉得这是在人间。当别人都在追逐聪明的时候,陶渊明不仅是“守拙”,而且他能守得住,所以他归去得来一方自由的田园。我们今天总是抱怨人生不自由不如意,其实是自己禁锢了自己,人身依附于某种无形的束缚而变得没有了独立的人格。独立有时候不是一种争取,甚至它有时候表现为一种舍弃,如果你不舍弃一些诱惑,你就会被诱惑紧紧绑住了手脚。当你可以舍弃与放下的时候,有舍则必有所得,那一刻人的朴拙就唤回了守得住的一方田园。真正的桃花源,它不在世外,只在人心肃静的一念之间。陶渊明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人格,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也许只有在那种很恬静,很闲适的生活里,人的心才能真正安宁祥和下来。这个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朴朴素素,真的是要去耕田读书要去养家糊口。其他的文人写的田园诗是把别人的劳作当风景,而陶渊明是一个真正扛着锄头劳作的人。“即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耕读是中国文人的一个理想状态,出门干活有土地,回家休闲可读书,这种既耕亦读的日子就是中国文人生活状态的归属。取财于地,取法于天,不误农时,有闲心闲情,还能读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有东篱把酒,有远山自观,有飞鸟在夕阳中淡淡归来。这一幅画中那种永恒的神秘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放下追问,它就永远在那里,而归鸟是这些意象中唯一的生命。田园中有宿鸟归来,有柴门掩映,关一道门,凝视一段飞鸟掠过天心的痕迹,你可能就拥有了一片田园的生活。对今天的都市来讲,田园不是土地,田园也不是别墅,也不需要多大的土地才有资格去享受,田园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随性和天真。“闭门非为老,半世是闲人。”(宋.陆游《春雨》),闭门不是衰老的表现,一个人拥有自信的生命,关上了门就敞开了精神,远离了外在的社会,却打开了门里的自然。一个人想要面对自然,面对自我,需关上一道通向喧嚣的大门。当一个人觉得寂寞的时候,多少还有一点点幽怨。当一个人守护朴拙的时候,他就有一点朴拙的欢欣。放下我们心中太多的追求,搁置内心繁累的奢望,到农家的院落坐一坐,或到某个山头上去眺望,或到某条河的一隅去听涛,或到一片草地去躺一躺,或到某片林子里去走一走,那怕是什么也不去做,心无旁鹜地发一会儿呆,我们的身心都会有从未有过的放松,人就会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田园的意境也就在自己身边了。不求拥有一片田园,只要有田园般的生存状态,自己心中就有一个诗意的田园。

 

 

 

 

2014101于武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