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酒色财气

 高山仙人掌 2015-04-13

  酒色财气,指嗜酒、好色、贪财、逞气,古人以此为人生四戒。清人翟颢《通俗编·妇女》:“《后汉书》:杨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按明人更益以‘气’为四,今习为常言,莫知其原只三也。”实际上,明人话本、拟话本集“三言二拍”便多有涉及酒色财气的内容。《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中有两首《西江月》词表达了对酒色财气的不同态度。其一曰:“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四件将来合就,相当不欠分毫,劝君莫恋最为高,才是修身正道。”另一首词写道:“三杯能和万事,一醉善解千愁,阴阳和顺喜相求,孤寡须知绝后。财乃润家之宝,气为造命之由,助人情性反为仇,持论何多差谬。”这两首词,似嫌文雅,莫不如两首打油诗说得更加明白透彻:“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无用,不如一笔勾销。”另一首也是针锋相对:“无酒不成礼仪,无色香断人稀,无财不成世业,无气反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人人片刻难离。”上述对酒色财色的态度截然不同,或视其为洪水猛兽,或以之须臾不离,真是互不相谋,各持己见。但依笔者看来,二者虽各执一词,均可资借鉴。
  就饮酒而言,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早在1800多年前就指出了酒的两面性:“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曰造也,吉凶所造起。”(《说文解字》)可见,同是饮酒,为善为恶,趋吉趋凶,完全取决于人的本性。正如孔子所言:“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从积极方面看,历史上有酒泉劳军、酒浇块垒、酒消积怨、酒可忘忧等掌故。说其“三杯能和万事”有一定道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就认为,酒能“通气合好”。从养生角度说,饮酒适度,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免疫能力等。所以古人往往把酒量与长寿相提并论,正如王充在《论衡·自序》中所言:长寿之道,在于“养气自守,适食则酒”。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写过一首《千金方》:“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益足,能息心,自瞑目。”这位每日都“半醉酒”的老医师,竟寿高101岁。古人还认为,“酒,百药之长”(《汉书·食货志下》)。《本草纲目》详列各种药酒70种之多。汉字“医”字其繁体字“醫”便从“医”、从“殳”、从“酉”。这里的“医”表示外部创伤,“殳”表示以按摩、针灸等手段治疗内科病,“酉”与“酒”义通,表示酒是内服药常备的成分。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每日饮酒适量,可以预防心肌梗死。据原西德H.Franke所著《百岁老人》一书记载:“高寿老人都爱喝点酒,匈牙利百岁老人中,一半人有饮酒习惯。西德148名百岁老人中,多数老人都每天喝一两杯白兰地或葡萄酒。”
  但从消极方面看,饮酒无度,会引起酒精中毒,轻则伤肠胃,重则丧性命。可见,将其比作“穿肠毒药”,也形象贴切。这还只是对个人而言,至于对党和人民的危害,更无法估算了。有“酒谚”曰:“一杯酒,一桶油;一顿饭,一头牛。”这算的是公款吃喝的经济账。“公费喝酒天天醉,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老婆直掉泪,喝得干群感情退。”这算的又是政治账。对于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来说,公款喝酒也的确是“烧身硝焰”。
  谈到“色”,告子曾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礼记·礼运》中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儒家之意与告子同。从其字源含义看,“性”即“生”,含有“生命”、“生机”的意思。告子的“食色”观,正是对人类生命意识作出的最为本质的概括,其中,“食”维系个体生命的存在,“色”则维系种族生命的繁衍。人类的性爱意识,不仅来自生存本能,也是营造精神生活的原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还是离不开“色”。但说“色是刮骨钢刀”也有一定道理。“色”,在这里专指女色。晋人葛洪《抱朴子·酒诫》一文,全述酒害。作者便认为:“荒流于亡国之淫声,沉溺于倾城之乱色,皆由乎酒熏其性,醉成其势,所以致极情之失,忘修饰之术者也。”枚乘在《七发》这篇赋中也说: “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俗语曰:“酒是色媒人。”谓酒有撮合男女私情之功效。人若饮酒过量容易激动,且无所顾忌,往往会有非分之想,正如《金瓶梅》第三回中的一句话:“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再者,过分沉湎于酒色,狂饮无度,滥施淫欲,房室虚损,自然气亏神伤。正所谓“酒色令人枯”(嵇康《代秋胡歌诗·其四》)。
  对“财”的看法,世人往往都有个正确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起码的准则。遗憾的是,生活中也有爱财如命,巧取豪夺,贪赃受贿,疯狂敛财者,这也是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常见病。正是有鉴于此,中央才一再告诫全党,新时期要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气”在古代既是哲学概念,也是医学、文理术语。孟子便主张“养吾浩然之气”。但生活中人们也把“气”理解为“脾气”的意思。这样一来,说“气是惹祸根苗”,自然有道理。因为“气”则发怒,怒则容易言行失当,言行失当则难免伤人误事。为防气大伤身,林则徐以“制怒”为座右铭。列宁也曾指出,脾气是无济于事的精神消耗,既烦恼了自己,又得罪了别人。
  综上所述,既不应把酒色财气,均视为邪恶的根源,一概抹杀和摒弃,以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持冷漠或反对态度;也不应无节制地追求酒色财气,恣意妄为,以致作奸犯科,危害国家和社会,贻害党和人民。也许古人综合儒、释、道三家对酒色财气的价值判断,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酒色财气观”,这用古人的一首打油诗便可卒章显志:“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