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功~

 c探花郎 2015-04-13

日子一天天的在进步,当然医疗水平也一样,但是生老病死还是在循环着,这并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自然常理,今天一个年轻人不治身亡,也很正常,但我们能做的却不是接受罢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失眠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西药对此病短期效果虽好,但存在着明显的药物依赖性,一旦停药,症状往往迅速复发。

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基础,在临床中应用调脉针法治疗本病,并教导患者进行自我调神方法,通过医患双方的积极配合,在治疗本病上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内经》调脉针法:

1、针刺前先诊脉:

针刺前先诊脉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明确提出,原文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之”。其目的是为了掌握针刺前患者的脉象情况。

那么脉诊具体是诊什么呢?按照“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门”的分部诊脉,并体会各部的脉象虚实即可,这一点在内经原文“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之”中其实已经明确指出了,“视气之剧易”的意思,指的就是看脉象的虚实。

失眠患者的脉象是有一定特征的,以心肾不交型最为常见,具体指下脉感是左手的心部明显虚弱,同时肾部强或平和;或者为左手的肾部明显虚弱,但心部强或平和。总之是心、肾两部脉象虚实完全不平衡。

此外,心肾不交型的脉象有另外一个特点------坐、卧位诊脉的颠倒现象:如患者坐位时诊脉,心部虚弱,肾部强或平和;但卧位时诊脉,却变为肾部虚弱,心部强或平和。这种颠倒现象如果出现,更加可以证实为心肾不交型。

2、根据脉象取相应经脉治疗,不强调穴位,不局限治疗方法,总以达到脉象平和为目标即可。

如卧位时患者诊脉见心部虚弱,则取心经或小肠经均可,取胸背部之心之募穴,心之俞穴亦可,按照耳针、腹针等微针系统取心部亦可,按照五行生克关系采取子母经取穴、他经取穴亦可,均不强调具体取穴,只需要根据“宁失其穴,莫失其经”原则即可。

亦不强调具体治疗方法,选定治疗经络后针刺,以意行针达到目标即可,但并不局限针刺,其他疗法如艾灸、刮痧、刺络等均可。

以上治疗均有一明确的原则,必须要达到令患者的脉象恢复平和,如治疗前患者为心部虚弱,治疗后必须要令心部明确增强,即便未能达到与其他脉部同样的水平,也应该要求近似,如此即可完成本次治疗。

在临床上主要采用针刺法即可奏效,针刺进针后,以意行气,运针之后,数分钟以内,一般脉象即可发生明显变化,达到脉气调和之效。但体会使用其他方法,亦能达此目的,只是在起效时间上可能有所不同。

为什么取穴、治疗方法均可灵活选择,但却要求必须令患者的脉象变化,达到平和呢?这是因为,在《内经》原文中,对针灸“得气”的定义,就是指脉象发生变化,“凡先用针,必先诊脉”的目的就是先确定治疗前的脉象基准,然后根据此基准治疗,使脉象发生变化,达到“得气”之功。

脉象变化=得气,这个说法与教材颇为相背,但且看内经原文:《灵枢·终始》云“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顷,取之其经。”这段话讲的就是针刺前后脉象变化,则为“气至而有效”。通过针刺治疗,原本“盛”、“虚”等异常脉象皆趋于正常,则为“气至”,此时即使患者的症状并没有立刻改善,也不用担心,脉象一变,气至,则后面必须有效。但是,如果针刺后,异常的脉象没有改善、变化,则说明并没有发生“气至”,这样的话,即使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但实际上疾病并没有治好,并未起效。”气至而有效,仅以脉象治疗前后变化为唯一目标,即为此义也。

二、患者自我调神法:

调脉针法是医生进行的,而自我调神法则是由医生教导患者,自主进行。一般教导患者按以下方式进行调神:取卧位或坐位,全身放松,双手掌心相对,如抱球状,置于肚脐以下三寸左右的平面处,以上为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完毕后,患者应闭目养神,想象在自己鼻子前方有一气团,以意念将此气团移入鼻子,进入咽喉,沿胸部正中线一直缓慢下行,最终进入脐下三寸处丹田,再从丹田处慢慢上移,直至移出鼻腔。然后再想象新的气团再进入鼻腔,周而复始,一般需要持续三十分钟以上,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一般如在睡眠前进行最佳。

教导患者这种调神法,其原理一方面因为现代失眠症多因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而致,这种调神法本身即有放松大脑皮层兴奋性、舒缓精神压力之效。此外,此法亦符合内经之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日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日知毒药为真,四日制砭石大小,五日知府藏血气之诊。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强调“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形,上守神”这六个字非常关键,同样是非常强调“神”的重要性,甚至将之作为上医与普通医生的关键区别。《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这些内经的文字均反复强调针灸治疗中“调神”的重要性,内经讲“调神”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医生行针时精神高度集中,以意行气,以意行针;二则是指患者亦需要守神、调神。教导患者自我调神法,即为遵循内经之“调神”之宗旨也。

三、临床疗效:

通过这种医患结合,调脉调神的方法,临床治疗失眠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一般治疗三至七次,均可有明显改善。尤其如患者自我调神法,许多患者反馈在睡前行此治疗时,仅按方法调神数分钟,即可在不知不觉中入眠。

小华佗认为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 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医者只是善于发现并将它修补罢了。

【本文由金华佗中医助手(微信号:jinhuatuo)及金华佗中医界(微信号:jhtzyj)原创联合发表,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申明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