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扫勾踢是峨嵋拳中的旋转腿法之一,拳经中称之为‘观音转莲’,下面就其技术要领与力学分析作一简略分析,以就教于同道。
一、峨嵋拳倒扫勾踢的技术分析 1、侧身对敌 [动作要领]身体自然站立,左肘弯屈呈90度收于胸前,左手置于右肩前成徽握自然式,右臂下垂,手指自然弯曲放松;两脚稍内扣,重心稍前,两脚距离宽于两个肩背,侧身站立,目视右前方,同时身体不停的以髓关节微微带动重心前后移动伺机制敌,成格斗预备式(图1)。 [动作说明]待敌时前后不停的移动,身体必须是整体的运动,意念要上到百会,下守涌泉,成一混元体。 [技击含义]侧身对敌可以尽量减少被对方攻击的面积。微微晃动可以使自己随时处于临界状态,有利于实战或武术表演时随时出腿击敌。 2、躯干转体 [动作要领]躯干向左转,髋关节向左拧,随之右脚内扣里旋,成高势左弓步,左臂左转,左肘抬起与肩平,也可下垂式,右臂自然上抬弯曲。随左臂左旋,头部随身体旋转,目视后方(图2)。 [动作说明]头部向左转时颈部左侧肌用力收缩,右侧充分拉长,这样能更好地带动腰部的旋转,可以收缩拉长腹部肌肉,动作要自然放松,以减少腹部对抗肌的拉力,增大收缩肌的拉力,以加大腿部的旋转打击力量,实际对战时旋转动作要突然。 [技击含义]突然转体,可以用旋转来带掉和避开对方的攻击,也可以随时准备用鞭拳来扫击近身之敌,当然这里主要是一种倒扫勾蹋的旋转和加速的起动动作,以便以峨嵋拳倒扫勾踢的腿法来打击未近身的已来之敌。 ![]() 3、大腿后扫 [动作要领]上体侧前府90度,左臂自然弯曲下沉于体前,右臂随体自然摆动,左脚用力蹬地后,小腿自然放松,大腿带动小腿向后旋转135度(旋转角度是左脚在地面到后摆的高度的这个弧线),目视左脚(图3、4)。 [动作说明]躯干前俯要快,髓关节放松,以大腿外侧肌肉用力抬起后旋,转身要快,旋转借助腰胯之力。 [技击含义]属部旋转后伸加大速度,散打对敌时产生扫击力量,以横向扫击来敌。 4、小腾勾击 [动作要领]上动不停,小腿猛然伸直,踝关节背伸直,以膝关节为轴爆发后摆40度(图5)。 [动作说明]当膝关节、踝关节都充分伸直时,这样就可以加大旋转时腿部的长度,达到最大伸展限度,增加旋转的半径。这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二次发力,不但加大了打击力,而且容易还原到原位。 [技击含义]当对方的攻击已进入我的有效防卫范田时,瞬间以小腿勾击打击对方的头部,击后小腿肌肉内侧收缩,改变腿部力的方向,使其向内走,防止对方抱腿抓脚使用摔法。 注意:武术实战时勾击时用力处主要是后脚跟跟部(整个小腿也用来勾击),打击点主要是对方的头部、颈部。大腿的后扫和小腿的勾击要连贯,使这个完整的倒扫勾踢动作既具有横向的扫击力量,又具有向回勾击的力量,这一点正是本腿法的特点,一定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和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