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聚焦】文化产业园要有“进”有“出”盈利模式需升级

 amy7711 2015-04-14

以往利用利好政策来圈地,然后卖地、租地的文化产业园区盈利模式不仅广受诟病,同时也在显现出“坐吃山空”的窘境。虽然专家一直在呼吁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统筹规划,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明确发展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但表现佳者不多。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即把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并将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将发展重点转向转型升级。但是目前文化产业园区的盈利究竟如何,依然是“雾里看花”.20144月,文化部修订印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提高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准入门槛,同时建立了常态管理机制,完善了园区退出机制。

文化产业园区要有“进”有“出”

“文化产业园区要有‘进’有‘出'.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园区有名无实,变成一些地方发展房地产的卖点,此类园区缺少文化内涵,盈利模式也比较模糊,此次建立园区退出机制十分必要。”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说。

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中,全国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一批率先推动升级的文化产业园区,运营者针对前阶段园区建设中出现的项目重复、投资效率低、培育能力差等问题,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2014年末的《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回顾了自1984年以来中国产业园区30年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园区2.0”的发展模式,指出“制度、融合化、软环境”是其核心驱动要素,借以实现创新升级阶段的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在创新升级时期,整合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合作方式、发展路径,是实现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而完善产业园区管委会自身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完善获取管理红利,也是文化产业园区盈利模式升级的关键。

以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地带的湖南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区为例,这是中南地区湘、鄂、皖、黔、赣5省唯一的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该园区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独特政策优势为依托,深入实施总部经济、项目带动、品牌发展、产业集聚、资本运营五大战略,着力扶持演艺娱乐、影视传媒、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出版发行、创意设计六大产业。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明确产业导向和打造发展平台、推进了园区文化产业的较快发展。据统计,至2014年底,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共有各类文化企业80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16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0.8万人;2014年全年完成文化产业生产总值约246亿元,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102亿元。

从整体布局考虑模式升级

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决策咨询组负责人王晓静建议,针对以往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出现的项目重复、投资效率低、培育能力差、亏损现象严重等问题,为实现盈利模式的升级,需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第一,要正视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属性,企业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通过人才集聚、技术集聚、信息集聚等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增强创新能力,带动产业进步。

第二,文化产业园区应努力打造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形成。目前的同质化现象,集中在动漫和影视两个门类上,由于同一园区内企业间并无明显的上下游关系,无法形成文化产业链,正是文化产业园区没有承担起产业聚集平台作用的表现。

第三,文化产业园区既要有统筹规划,也要有阶段性、区域性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大,耗资多,若一次性建成容易面临建设周期长、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当代产业依托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已步入大数据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整合升级也要依靠互联网信息为核心,将全国或者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园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对单个文化产业园区而言,则应将自己置于整个产业链中考虑,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完善规划,最终实现盈利模式的升级。(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