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读片】CT病例:男,27岁,淹溺病史

 anda0108 2015-04-15


来源:影像园


患者,男,27岁,淹溺病史。

























小编留言: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病例讲堂】分割线♀---------


影像表现


双肺斑片状、磨玻璃样浸润阴影。


结果


淹溺者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将X线表现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诊断标准为:

(1)急性起病,有引起此症的机体严重损伤;

(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26.7Kpa,(无论是否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3)X线片有双肺浸润阴影;

(4)肺动脉楔压(PaW)≤2.4Kpa或无左心房高压的临床证据。


本病需与其它原因的肺水肿鉴别。心源性肺水肿有肺血重新分配,上肺血管影增粗而下肺血管影变细,有间隔线,左心增大。肺内斑片状实变阴影位于肺基底部或中央性分布。肾性肺水肿肺纹理普遍增粗,血管蒂增宽。肺实变阴影中央型分布较多。


讨论


患者发病的机制可能存在所谓的溺水机制;肺水肿的三种类型--ARDS、心源性、肾源性。[ARDS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仍在研究之中。一般认为,各种病因可直接或通过炎症反应,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通透性增加,水分及大分子蛋白质转移到血管外,引起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使表面活性物质生成障碍,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使肺泡萎陷并加重肺水肿。这些改变导致氧的弥散障碍,肺顺应性下降及肺内分流增加,严重影响了血液循环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最终导致氧分压顽固性下降,从而发生ARDS.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导致毛细血管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通过炎细胞及体液发生作用。炎细胞包括多核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体液因素有细胞因子,脂类介质,氧自由基,蛋白酶补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等。ARDS是因上述多种因素在多个发病环节发生作用而引起。CT表现;小叶间隔线比心源性肺水肿少见。肺内有弥漫性或斑片状毛玻璃密度或肺实变影像。有的可见小叶中心密度增高影。病变分布可为外围肺野较重,或中央性分布而外围部病变较轻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