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路

 昵称15135085 2015-04-15

中医思路

       中医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思路,这是我从医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中医的最精髓的东西,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八个字就可以全部说明。
      但是真正的理解和运用这八个字,却非常的艰难,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有些人,甚至可以说穷其一生而不得其要!
      现在的社会,正规医疗行业,就是西医的天下,所有的医疗思路都是西医的思路在左右,中医也无形中被西医的思路所左右了,特别是中医现代化的背后,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的研究,以及成药效果的西医量化的研究,都使得中药逐步的西药化的模式在发展,所有有的人甚至提出了废医存药的说法:就是废除中医,保留中药!
        很多中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选择,经常振振有词,某某药药理研究有抗炎的作用,对于这个情况很合适,所以该用一点,清热解毒药物就消炎药,等等的说法。这不是中医的说法和做法。
        中医是辨证论治的,也就是说,中医首先要用中医自己的思路来处理问题,要根据患者的整体的情况来参考,然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首先要从患者的辨证所得入手,把患者的情况总结为是什么“证”,然后根据这个“证”,用中医理论指导,去选择对“证”的中药。而不是单纯的西医的药理研究来选药。失之毫厘,会谬以千里!
        这个中医的“证”,含义非常的广泛,它就是患者的全身情况的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和“症”有很大的不同。症,主要就是症状,只是随机的,可能左也可能右的一些没有主观态度的病情描述。而“证”就是根据患者的情况,经过医生主观的精确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主观性。
        那些离却了中医辨证的“中医”,他们运用的,其实就是辨“症”,然后,机械的根据西医的药理研究,选择“消炎”的中药,“平喘”的中药,扩张血管的,抗过敏的,等等。有时候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往往不佳,他们会说:中药效果就是慢的!
        而真正的中医的思路,需要根据医生诊察患者所得的情况,分清主要矛盾以及次要矛盾,需要参考患者的整体的体质,以及其他的相关的各种情况,甚至还要参考前面医生的用药,然后制定治疗的方向,才能选择药物,就像古人说的“用药如用兵”,具体用药需要讲究君臣佐使,根据患者情况的具体的寒热虚实来选择,并且还要讲究用药的诸多技巧,就像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着,必于阳中求阴”的道理,要补阴的时候注意顾护阳气,补阳的时候注意滋养阴气,还要从人体的平衡性的角度,注意维护人体的自身阴阳的动态平衡,这样选药治疗才能做到组方精当有效,效果快而平稳,才能有古人说的“效如桴鼓”。
        对于药物的多少,一般还是不求多,而求精!就像医圣张仲景的药方,每个药方多数是仅仅几味药,而效果却非常良好。就像其中的桂枝汤,只有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但是临床应用了两千年历久不衰足以说明其优,只要使用得当,效果依然很好!(这个和抗生素等耐药性的尴尬是大有区别的!中药没有耐药性的问题。两千年来,中药应对各种感染也没有出现耐药性的情况。)
        对于各种疾病,中医讲究要“知其常”,而“达其变”,对于各种疾病可能产生的变化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控制疾病,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黄帝内经》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看到肝脏有了问题,就知道这个肝病就会影响到脾脏,就在肝病传播影响到脾脏之前,把脾气强健起来,截断疾病的去路,不让它发展,从而抑制疾病的深入发展,缩短病程。这个也就是现在常提到的“治未病”的思路。其实就是人体内部的“预防医学”。这样的思路,是那些“药理研究”的中医所无法掌握和运用的。
        在中医临床中,只有坚持运用中医思路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的长处,才能使中医的神奇疗效为世人服务,而自身水平才能有真正的提高。中医水平是以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之后逐步提高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就是医圣的明训,然后经过自己的实际运用证实以及逐步的改进再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与日俱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