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路提式饭盒的追忆

 铁道之旅 2015-04-16

 
 

  李建增

  50岁以上的人大多都看过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剧中人物李玉和是当时铁路机务段的扳道工,他在剧中提着的饭盒,大家也还有印象吧?

  这种提式饭盒是扁圆形的,口宽约10厘米,长约17厘米,高约14厘米,铝材质主体,铁质提柄。这种式样的饭盒,对在铁路机务段干机车乘务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适用。我1965年在济南铁路机车司机学校乘务实习,1966年9月分配到济南机务段,饭盒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退休。

  1963年—1964年在校学习时,固定吃食堂,用的是搪瓷小盆。来到济南机务段乘务实习,因为不固定在食堂吃饭,所以小盆也不方便携带。当时的生活费从原来的每月11.5元提高到每月15元,发的是济南机务段食堂的饭票和菜票。当年家家日子过得拮据,不少同学就把菜票转让出去,换来的3元钱托人从徐州买一个提式饭盒。我也是这样,还记得那个饭盒外面有军绿色的喷漆。

  那是蒸汽机车年代,各型机车右侧走板上都有一个蒸饭箱。出车前在饭盒里放入米,车到泰安,抓紧时间去扳道房的水管淘米,米淘干净后加上水,回到车上,把饭盒放入蒸饭箱后打开蒸汽阀门,就可以蒸米饭了。列车到了兖州,要摘机车、入库。工作都做好,提着蒸好的米饭,到单位食堂买份一毛钱的菜,就是一顿饭。许多人舍不得花一毛五分钱买份带肉的菜,只有1956年前参加工作、每月能拿到99元工资的老司机,才敢花一毛五分钱买肉菜。当时我的工资是38.6元,后来是45.2元,许多同龄毕业的小司机都说,咱这一辈子也挣不到99元呀。

  春运或暑运期间,偶尔也跑临客。1974年,济南机务段调来了东风3型机车,因为只一端有司机室,牵引力满足不了炒米店附近374公里处的大坡道,故两台机车尾部连挂。记得当时我是担当济南至哈尔滨的193/194济南到兖州和兖州到济南区段的任务。开车前我就拿着两个人的提式饭盒,跑到列车中部餐车买饭。

  跑北边的德州站时不换班休息,本乘务组的机车经三角线转头回济南,都去折返段食堂吃饭,我在饭盒里,塞进三四个母亲蒸的大馒头,但馒头里有约三分之二的玉米面。到德州从饭盒里拿出两个大馒头,交五分钱把馒头切一切烩成了两大碗,花一分钱买一碗高汤,这一顿饭吃得太香了。

  那时候出乘先去运转室,上车除背包外,每人手中都提着饭盒,后来我在外勤和地勤也干过,从来没离开过这种饭盒。

  现在都是电力机车了,司机室内后上方配有微波炉和电冰箱,而动车组为了减重提高时速,什么也没配备,都是由后面的餐车给送盒饭,用的是一次性快餐盒。

  看来这金属提式饭盒已经退出了铁路员工使用的历史,但它留给我这个老铁路司机的追忆却是难以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