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诗词写作ABC》讲座

 杏坛归客 2015-04-17

四川省诗词学会 乐山市诗词学会

《诗词写作ABC》讲座

授讲导师:四川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西南片区辅导教师:腾伟明

——致培训班学员的公开信

腾伟明

亲爱的学员们:

    你们的来信及习作都已收到,谢谢。你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写作也很认真,这都使我感到十分欣慰。不过从现在有习作看,只有少部分学员有写作经验,大部分学员还处在摸索之中。对于字词、格律、修辞的问题,我会根据你们的习作分别辅导,但从习作中反映出来的共同问题,我想统一讲一下。这些道理尽管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事半功倍;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事倍功半,或者简直入不了门。

    为了使你们更容易理解这些道理,我决定尽量多举学员的例子来作说明。这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水平与你们差不多,遣词造句的习惯也差不多,一读就懂,不用注释,也省去许多麻烦。

    我认为你们首先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具体、形象。从习作总倾向看,你们似乎喜欢直接议论或评判,也就是说把写作中心放到表态上去了,忽视了对事物的具体刻画,结果干巴巴的一点也不感人。须知写作与论文不同,写论文时以理服人,写诗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就要求对触动你情感的事物先进行描绘,这种描绘不能泛泛而淡,一定要具体、形象,使读者身临其境,这样才会把他带入你的情感世界。如果你的情感通过这种描绘已经表达出来了,就不必再说了;如果表达不充分,你可以适当再点一下。如王采的《洋京戏》:“洋调洋腔唱戏文,长裙水袖好腰身。前排乐坏老爷子,这个苏三蓝眼仁!”你看,作者对这出“洋京戏”作了怎样生动而有趣的刻画!“洋腔洋调”多么新鲜,“蓝眼仁”多么离奇,“这个苏三”又多么独特!她描写这个学京戏的洋姑娘要表达什么感情呢?她没说。但她的惊喜之情我们已感受到了,这就已经够了。而另一个学员选择的是把这事的意义直接说出来了,他开头便写:“东西文化久交融”,我对他说,不用写了吗,这不会成功的。为什么?因为缺乏形象,这种议论没有感情力量,也就不能打动人。这就是诗与非诗的界限。如果你们喜欢像第二个学员那样开头,一定得坚决改过来。

再看一首,请注意作者是如果把打工族的艰辛与深沉的父爱融入具体描写之中的。

      除夕      章文蔚

 游子归来路几千,热茶热酒庆团圆。

 打工事业休相问,自是艰辛又一年。

二、单纯,集中。懂得具体、形象地刻画事物,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学会的是剪裁,即只保留与主题有关的素材,而把与主题无关的素材全部剪除干净,做到单纯、集中,这样你要表达的情感才会突出,不至使读者因分心而存在误解。如何行芬的《阳台》“阳台花卉互争研,棕色长藤爬满栏。夏日筛光恰恰好,天生一面活窗帘!”把长藤看成最好的窗帘,这个想象多么美好!可是她开始时却并未做到这样集中,因为她的第三句原来是“红白花儿开得艳”。这一句不单与第一句语意重复,而且也冲淡了“活窗帘”的印象,成为所谓的“蛇足”。我就启发她,既然“活窗帘”是从交织的长藤上想象出来的,为什么不加强这一句的印象,却节外生枝去描写花的颜色呢?这是否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呢?她恍然大悟,就把第三句改成现在这样,继续说长藤,并为“活窗帘”三字的冲出作好铺垫,这样主题就突出了。也就是说,一首诗不仅是不能少写,也不能多写。请注意,有经验的摄影师,他一定会把杂乱的背景处理掉,只突出被摄的主体,这样我们就会获得深刻的印象;而我们的旅游照刚刚相反,什么都照,结果旁人看不明白我们的意图。这个道理与写诗是一致的。

        再看一首,请注意作者是如何把对雨伞的描写集中到一点的。

         雨伞       何非全

  楼裹云烟树裹纱,千红万紫雨中花。

  此花岂与他花比,一路盛开撑到家。

三、腾挪、取势。做到前两条,就算是一首诗了,可是如果一味平板的叙述,还是不吸引人。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一定要想办法造出波澜来。这个办法就是:一、要使句子具有跳跃感,这就叫做“腾挪”;二、要在诗中设置悬念,使最后的包袱抖得很响,这就叫做“取势”。有了这样的安排,作品才会具有灵气,也才具有厚重感。如黄祖求的《阳朔避雨有感》:“古榕巨伞雨伸,情急招来百国身。忽如诺亚方舟上,上海人扶纽约人。”前两句写阳朔游一颗大榕树,下雨了,中外游客都到树下躲雨。第三句却荡开来,扯到诺亚方舟上,看完第四句,才知道转句已把躲雨小景引向哲理高度,这个“荡开”就是腾挪趋势,用的相当好,可以说全诗都是因为它而生色的。

          叹某歌星       刘戒三

     忽入金笼作百灵,戎装解去一军惊。

     可怜十五月圆夜,不唱边关唱后庭!

这首诗的转句是故意不说完,不说完也是制造悬念,迫使你一口气读下去。用“不说完”作转句是最常见的,也最经济,初学者可以从此下手。当然这首诗还好在两次使用双关,即“十五的月儿”和“后庭花”,大大增强了本诗的批判力与艺术魅力。

       龙泉驿桃花节    陈秀松

    高下争妍万点红,车如流水马如龙。

    偏于老朽无干系,人面桃花处处逢。

这首诗前两句虽然也流畅,但诗意一般。其实这是一个圈套,第三句来劲了,突然扯到自己的老迈,好像与赏花不相干,看完第四句却让读者大吃一惊:作者不但赏花,而且还赏赏花之人呢。这首诗的另一个妙处是逆向思维,即故意与崔护反着说,把老话翻成了新话,再与“荡开”手法相配合,使读者感到惊喜,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腾挪取势从结构上说就是“起承转合”的“转”,我有专文论述,你们可以找来看看。希望你们今后不要再写四句都是风景或四句都是叙事的诗了。记住:第三句一定要荡开,第四局再荡回来。荡的越远,你的诗吸引力就越强。

    从技术层面上讲,同时具备以上三条,就是一首好诗了。缺第三条是笨诗,缺第二条是差诗,缺第一条就不是诗。请你们仔细琢磨。(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