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論語集說》宋-蔡節

 南靖草堂 2015-04-18

經部 四書類

論語集說 十卷

蔡節

 

提要

《論語集說》十卷。宋蔡節撰。節,永嘉人。始末未詳。惟書首淳祐五年《進表》結銜稱「朝散郎、試太府卿、兼樞密副都承旨」,末有淳祐丙午文學掾姜文龍《跋》,即進書之次年也。其例於全用一家者則獨書姓名,於參用一兩家者則各注本語之下,雜用眾說者則疊書姓名於末,潤色以己意者則曰本某氏,皆謂之曰「集」。或附己說於後,則別曰「節謂」節自為說者,謂之曰「釋」。其互相發明之說,則夾註於下。其推闡旁意之說,則低一字書之。是時朱子之說已行,故大旨率從《集注》。其間偶有異同者,如「賢賢易色」謂賢人之賢為之改容更貌;「攻乎異端」謂攻為攻擊、害為反貽吾道之害(案此鄭汝諧之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謂知魯之僣禘則名正、名正而天下不難治;「無所取材」謂無所取桴材(案此鄭玄之說);「不有祝鮀之佞」三句謂美色尚不足以免禍、惟口才乃可免,「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謂韶本揖遜之樂、今乃至於齊國(案此亦鄭汝諧之說);「五十以學易」謂夫子是時年未五十,故云加年;「互鄉童子」一章不作錯簡;「不至於穀」謂三年不能至於善,則所學已難乎有得;「沒階趨進」謂「進疑作退」;「雖疏食菜羹瓜祭」謂瓜為如字,以祭字屬下句;「三嗅而作」謂「嗅」疑作「歎」(案此徐積之說),「冉有退朝」謂朝為從季氏至君之朝;「不恆其德」一節謂別為一章;「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謂為子路之言;「有馬者借人乘之」謂即史之闕文;「齊景公有馬千駟」章連上為一章(案此鄭汝諧、錢時二家之說);「太師摯適齊」一章謂魯君荒於女樂,故樂官散去。其中惟「太師摯」一章可備一說,餘皆牽強穿鑿。蓋朱子於注《易》、注《詩》,誠不免有所遺議。至於《論語集注》,則平生精力具在於斯,其說較他家為確,務與立異,反至於不中理也。然出入者不過此數條,其餘則皆詮釋簡明,詞約理該,終非胡文炳等所可及焉。

四庫全書 經部 四書類
論語集說(景印本)
論語集說 提要
論語集說 卷一
論語集說 卷二
論語集說 卷三
論語集說 卷四
論語集說 卷五
論語集說 卷六
論語集說 卷七
論語集說 卷八
論語集說 卷九
論語集說 卷十
全書 306 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