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印玉教授医案

 指禅李的收藏 2015-04-19
四  治眩时用泽泻方,证型错杂需细辨
徐某,女,39岁,2012年5月16日初诊。
头痛头晕目眩并伴恶心呕吐,颈部板滞不适,夜寐二便尚可,口较苦,舌红苔薄腻,脉弦稍数。患者颈椎压痛较明显,X片示颈椎呈退行性变,张口位片示环枢关节无明显异常。患者证属少阳失和,内有蕴热,痰湿阻滞,上蒙清窍,治拟祛湿利水,和解少阳,清热化痰,方用泽泻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处方:
泽泻 30g 白术 15g 柴胡 10g 黄芩 10g 半夏 10g 党参 15g 制大黄 6g 干姜 9g
茯苓 15g 生龙牡 各15g 桂枝 10g 川芎 10g 葛根 15g 陈皮 10g 竹茹 6g 六曲 10g
黄连 9g 生熟地 各15g 生甘草 10g 桔梗 6g。7剂。常法煎服。
5月23日二诊,患者服药3贴后,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已基本消除,颈部还略有不适,苔脉如前,上方去泽泻,桔梗,加全蝎 3g  黄芪 30g,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
按:颈性眩晕在临床并不少见,石师认为现代人体力劳作减少,工作压力大,脾胃功能多有欠佳,因而痰湿之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在本病例中,患者除颈性眩晕外,还伴有口苦、目眩等“少阳证”,故而石师将泽泻汤与小柴胡汤并举,以泽泻为君药,配合白术祛湿利水,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枢,并配以葛根、桂枝增液舒筋,黄连、黄芩清上焦蕴热,川芎、桔梗上行清利头目,陈皮、竹茹、六曲等健脾化痰。
“泽泻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原条文是“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原方由泽泻四两,白术二两组成,主治饮停心下,清阳不升,头目昏眩。石师认为,重用泽泻配合白术治疗痰湿型的颈性眩晕,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并非所有颈性眩晕都能用此方治疗,患者属实证,或者虚实夹杂,属痰湿证引起的眩晕,方能应用该方。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此方还常须配合化痰平肝之药,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