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第一县”重庆开县如何变成“返乡创业第一县”

 3gzylon 2015-04-19

 

2015-04-19 03: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重庆开县,刘伯承元帅的家乡,也是三峡库区的人口大县和闻名全国的“打工第一县”。全县170万人口中,近7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

  2000年,开县提出“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010年3月,开县成为全国首批5个“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之一,同年9月成为重庆3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建设”试点区县之一。最近几年,开县每年都有超过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已经超过2.7万户,投资总额超过275亿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

  “打工第一县”,正变身为“返乡创业第一县”。

“打工第一县”重庆开县如何变成“返乡创业第一县”

开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刘康摄

  良好环境激活返乡创业

  1995年返乡创业的付祖科,是最早响应开县“归雁经济”的一群人之一。他在距县城约30公里的赵家镇创办的重庆帅笑实业集团,旗下已有4家企业,每年加工5万吨菜籽油、10万吨大豆油和20万吨饲料。付祖科曾是我国第一批农民工,创造了10年间从搬运工做到厂长的“打工传奇”。他坦率地说,当初回到开县,“最看重的还是优惠政策”。

  “这些在沿海经过市场经济锤炼的开县人,是带动‘大众创业’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说。为了吸引更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曾经在全国率先设立“劳务产业办公室”的开县,又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开县县情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县里规划建设了“一区三园三分园多点”的返乡创业工业园区和“全县一网”的农业创业平台、“服务一体”的三产孵化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办证、用水、用电、用地等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赵家镇是开县重点打造的3个返乡创业工业园之一。“园城融合,生活配套”的园区,有公租房和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优质教育,标准厂房中还有专门为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建设的“微型标准厂房”。1988年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涂德军,靠二手设备起家在广东创办了几家颇具规模的电子加工企业。他在赵家镇投资8000万元建的覆铜板厂,去年实现产值2.3亿元。虽然自己的产业主要还是在广东,但涂德军仍然决定在赵家镇追加投资,将覆铜板厂的生产能力提高3倍以上,“这里现在各方面都不比沿海差”。

  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了更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据李应兰介绍,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10万在外有所成就的开县人想返乡创业,最近几年仅3个返乡创业工业园就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元,建成投产企业实现年产值186亿元。

[责任编辑:孙宗鹤]
0
您此时的心情
新闻表情排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