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不输液就别输液-头条网

 方略书院 2015-04-19

本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蔡雄 蔡敏

眼下正值春季流感高发期,感冒发烧的患者不少。接连两天,武汉晚报记者探访同济、协和、省人民等医院,输液室均人满为患。

“其实绝大多数的感冒发烧都不需要输液”。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姜毅说,滥用抗生素已受社会关注多年,不到万不得已,医生并不建议患者输液。但“输液好得快”还是让不少心急的患者倾向打点滴,甚至会主动要求。

其实,动不动就输液的危害不仅是耐药性问题,注射液中的微粒也是输液风险之一。输液反应、二重感染、肺水肿、心衰等风险往往被忽视。最近有一条微博在坊间疯传:有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娟还专门查证过这条微博的真实性,尽管最终结论这是“谣言”,但输液微粒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已经得到医学上的证实。李娟告诉记者,国家对输液微粒含量有严格控制,单看每种注射液都是合格的,但数种注射液混合在一起,微粒含量就会大大增加,甚至有可能超标。本期生活实验室邀请同济药学部做了一场“输液微粒叠加实验”,为您一探究竟。

实验时间:4月15日

实验地点:同济药学部实验室

实验材料:大倍赛他、生理盐水、维生素C针、肌苷针、阿拓莫兰、异甘草酸镁、5%葡萄糖注射液

实验工具:微粒分析仪

实验一:叠加前,平均每毫升含1颗10μm微粒

操作实验的研究生陈炜为了最大程度地模拟疾病区,在实验进行前的四小时打开通风扇,用保鲜膜盖住两个取材用的烧杯。她说,空气中的微粒也会进入到注射液中,实验室里药品太多,空气中的粉尘、微粒较多,如果不提前做“净化”准备,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第一个实验是测试生理盐水的微粒含量。上午11:30分,记者看到,陈炜将生理盐水倒进烧杯中,再次用保鲜膜盖好,取来另一干净烧杯倒满温热的超纯水放进微粒分析仪。“先要自动清洗8次仪器管道”,陈炜告诉记者,仪器管道本身也会含有微粒,去掉其它杂质后实验数据才更准确。

清洗完仪器管道后,陈炜将盛有30ml生理盐水的烧杯放进分析仪。5分钟后,仪器盘上显示:≥10μm,1,即平均每毫升生理盐水含直径10μm的微粒为1颗;≥25μm,0,即没有检测出25μm以上的颗粒。

实验二:叠加一种药,平均每毫升含8.4颗10μm微粒

第二个实验开始前,陈炜洗净烧杯,并再次清洗了仪器管道。11:45分,她将1支“大倍赛他”加入到500ml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后同样取30ml输液放进分析仪。5分钟后,仪器盘上显示:≥10μm,8.4,即平均每毫升输液含直径10μm的微粒为8.4颗;≥25μm,0.1,即平均每毫升输液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为0.1颗。

实验三:叠加4种药,平均每毫升含13.9颗10μm微粒

一般情况下,即使是感冒发烧,每次输液的药物都至少有3种,那么,叠加3种以上药物,输液微粒含量是多少呢?

12:00,陈炜选择了一个临床常见的处方,将维生素C针、肌苷针、阿拓莫兰、异甘草酸镁等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用干净烧杯再次取30ml输液放进分析仪。5分钟后,仪器盘上显示:≥10μm,13.9,即每毫升输液含直径10μm的微粒为13.9颗;≥25μm,0.2,即每毫升输液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为0.2颗。

结论:虽然实验结果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我们可以从试验数据看出,每加一种药,输液微粒含量就会增加一些,叠加得越多,超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名词解释

静脉输液微粒,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非代谢性、肉眼看不见的颗粒杂质,小于50μm(微米)。这些不溶性微粒主要成分有玻璃渣、橡胶屑、活性炭、药物残渣和毛屑索条等。微粒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绕开人体的防御和过滤屏障,吸附在人体血管壁及组织脏器上,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2010版的《中国药典》规定,静脉注射液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澄明度检查和不溶性微粒检查,100 ml或100 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每毫升含直径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5粒,含直径25μm及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3粒;100 ml以下的静脉注射液、无菌粉末浓溶液及供静脉用的无菌原料药,每个注射剂中含10μm及10μ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6000粒,含25μm及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600粒。

专家提醒

“输液确实有风险”,李娟说,与口服或肌注用药相比,口服用药有人体胃肠道的屏障,而输液是直接侵入人体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造成毛细血管血栓、静脉炎、组织器官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提醒大家不要动辄就输液,有的风险是慢性的、未知的。但也不要因为这一观点就讳疾忌医,必要的输液治疗用不着恐慌。“偶尔必要的输液,即使存在微粒的可能,人体也大多能新陈代谢掉。”

“感冒发烧的人基本不需要输液”。李娟说,比如呼吸道感染,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这时就不应该给患者输一些抗菌药,因为抗菌药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从治疗上看,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多喝点儿白开水、加强营养、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适当加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抗感冒的中成药以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如果不见好转,必须用药来治疗,首选是口服药,其次是肌注,最后患有合并症才需要输液。而且,从药效学的角度看,不管是外用、内服、肌注还是静脉注射,最终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是一致的,因此疗效也是一致的,只是快慢不一。

专家支招

患者如何自辨是否需要输液呢?姜毅给出了建议。临床上,以下四种情况才需要输液:39℃以上体温,吃不下饭,喝不进水;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病情危重、原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衰的病人。

输液是“最后的给药方式”

四种情况需输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