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起缘于家庭的不和睦,追因于父母亲关系的不和谐,婚姻的不幸福。这点被我们的教育实践和前辈的教育理论所证实。如:孩子是家长的复制品,家和万事兴,有其父必有其子,基因遗传理论等。 问题孩子的教育非一般人所能担当。因为问题孩子身上带有相当多的负能量,而要转化这些负能量,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带有足够多的正能量。否则将两败俱伤。在教育问题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好问题孩子可行的办法就是: 让问题孩子进入封闭式私塾学堂。因为私塾学堂创始人大多是具有强大正能量的。这是中华正统传统文化所滋养的,而中华正统传统文化石由高人甚而就是高级生命神佛所传给中华先民的。进入私塾学堂后,避免了家长的干扰。而孩子又心智未成熟,理智未形成。这样私塾学堂的教育就很难进行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式教育后,孩子有所改善进步,家长看到后,也就认同了,钦佩了,这样私塾学堂的威信也就在家长心中建立起来了,从而家长也就更多地听从私塾学堂的正确教育方法了。 如果家长参与或者家长陪读,将会让学堂无所适从,孩子无所适从,最后两个互相都得不偿失。这是由问题孩子家长的特点所导致的,如下: 1:没有同情心,同理心。同情心是善心的基础,就是圣人所说的恻隐之心。没有感同身受,没有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出发,没有真正地为孩子着想。而是以自己的感情用事,以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处理。没有真正地从孩子的长远成才成人的角度去考虑。恨不得从母鸡里多掏出几个鸡蛋来。 2:没有责任心,出了问题找孩子,没有从自身的教育方法、方式上去反思。出了问题往外推,往孩子身上推,往老婆身上推,更有闲在家里的主妇把责任往老公身上推。反正他自己没有责任,问题总是出在别人身上,和他没有半点关系。有好事就赶紧往自己身上搂。 3:不以宠为宠。宠得太过了,什么都包办,总是把孩子当孩子。如果把责任、义务交给孩子,孩子就长大了。树荫下的小苗永远长不大,必须让他在外面摸爬滚打,风吹雨洒,这样孩子自然就会长大,不会动不动就哭鼻子。温室里的花草最容易夭折。家长对孩子这么宠,但其自己去不觉得,总是以爱之名行害之行。 4:严于律人,宽以对己。对于别人的过错总是念念不忘,斤斤计较,而对于自己的大错误却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充耳不闻。没有反思、没有反省,他心中充满的总是怨气,总是不满,总是单一方面的比较,总是在自己的胡同里转,而没有往大处、长远的地方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是自己造就的。问题的一切根源在自己,在自身。古人总是不停地教诲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自身做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身教胜过言传。 家长没有改变,家长没有反思,没有反省,孩子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除非易子而教,除非把孩子送给别人教,送到私塾学堂去。而这又何其难也。因为这样的家长总是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行的,总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笑吧,他没有看看自己走的到底是正路还是错路,总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改进改善。甚而还有莫名的吃醋:送到私塾学堂封闭式教育,时间越久,孩子越会和私塾老师亲,和自己的关系疏远。其没有明白孩子如果能尊重,能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人,那孩子必将也会对父母亲很好。问题家长考虑的总是自己一私,而没有想到:关心全天下,爱护全天下的人是有大爱的,只有博爱,大爱才能射放出无限小爱来。就有这样古怪的家长:孩子平平淡淡了,正常了,好了,家长反而会无事生出一个事来,好像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找出一些事情来磨人一样。好日子不过,就是要这样无限地纠结下去。解铃还须系铃人,世界一直是平的,不平不满的只是人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