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七天学会新韵诗

我写了一篇博文《七天学会新韵诗》,来访者不多,有的人看后可能怀疑,七天能学会新韵诗吗?为此我将《七天学会新韵诗》的博文再次转发,并附诗一首如下:
押韵仄平难不倒,①
翻开字典细推敲。②
深学细品惊喜现,
七日学诗好又高!③
注①:新韵诗也是一种格律诗,句数、字数、押韵、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注②:字典主要指《新华字典》。
注③:指学习我写的博文《七天学会新韵诗》。
附:博文《七天学会新韵诗》
七天学会新韵诗
前言: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当继承,把前人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让民族文化向全世界传扬。学会写诗填词,既可传颂中华文化,又能愉悦身心。许多人都想学习诗词,但畏难未进。作者深知此情,故写此文,企盼学诗者跟着学,有恒心事必成。
我说“七天学会新韵诗”,只是出七天的课题,根据学诗者情况的不同,有的可能看几分钟就能将一天的课题完成,有的却要费较长的时间。如我在第一天中所写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电脑、字典、《中华新韵》),有人家中就有电脑和字典;而有的人家中没有,要准备齐全颇费时间,而非一日之功。
第一天:做好准备工作(准备电脑、字典、《中华新韵》)
学诗者的文化程度有小学毕业水平即可,最好能说普通话。不过达不到小学毕业水平或不会说普通话,也不打紧(我说的这句话就是道地的南方话,我就是南方人),但你必须有一本《新华字典》(最好是最新版第11版),能查字典,懂汉语拼音。如果你既无《新华字典》,又不知道汉语拼音,那么这一条要求,你就得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其次你要准备一台电脑,并从电脑上下载《中华新韵》(还有其它资料要下载)。当然这一条要求也不是所有学诗者所具备的。但你既要学新韵诗,这第一天的课题任务必须完成,条件必须具备。
凡事都有例外,你的亲朋好友中,若有人住在偏僻的山野农村,他本人或其子女酷爱学诗,他们既无电脑(也买不起电脑,即便买了电脑也不会用,出现了故障也无法排除),也无《中华新韵》(不知《中华新韵》为何物),更无《新华字典》,哪怎么办?你可做一件善事:买一本《新华字典》送给他们,教其汉语拼音字母,能分辨平声字和仄声字;还要知道怎么押韵,告诉他《中华新韵》中的十四韵中的每一韵部(共有十四个韵部)不同韵母(如[一麻]中的 a,ia,ua),只要字典中和这些韵母相同的平声字(包括阴平字和阳平字),都可在指定押韵的句中(结尾字)处押韵。我想在你的帮助下,他们一定能写出新韵诗来的。
注《中华新韵》十四韵:[一麻] a,ia,ua;[二波] o,e,uo;[三皆]ie,üe;[四开]ai,uai;[五微] ei,ui(uei);[六豪]ao,iao;[七尤]ou,iu(iou);[八寒]an,ian,uan,üan;[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十唐]ang,iang,uang;[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十二齐]i,er,ü;[十三支](-i);[十四姑]u。
第二天:了解新韵诗的起码格律(押韵和平仄)
格律就是讲求诗的语言文字形式和谐优美,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最起码的格律要求有“字数”、“押韵”和“平仄”。第二天的课题就是讲“押韵”和“平仄”(“字数”穿插在中间说)。
㈠押韵:什么是“韵”?“韵”是指新韵诗中不同汉字的韵母(韵腹和韵尾)相同,而声调为平声(阴平和阳平)的字,我们说它们是同“韵”字。比如“艰”字(汉语拼音是jiān),它的声母是j,韵母是ian,声调是阴平(a字头上有一横,即ā)。我们就说凡是和它韵母和声调(包括阴平和阳平)相同的字,不管其声母是否相同,都是同韵字。在一首新韵诗中,就可以拿来押韵。举例说,你打开《新华字典》,翻到“艰jiān”字,与它同韵(韵母相同)的平声字(“艰”字只有阴平而无阳平字)都可拿来押韵,如“浅笺溅尖奸歼坚间肩监兼渐……等字”,不仅如此,字典上与“艰”字声母不同而韵母相同的字,如“边颠尖连联眠拈年片便千前天田仙贤……”等字;也是与“艰”同韵的字,都可在一首诗中与“艰”同时押韵。如果我们打开《中华新韵》,查知“艰”字在[八寒]韵部内,[八寒]韵部包括四个不同的韵母,即“an、ian、uan、üan”。这四个不同韵母的“阴平和阳平”汉字,均可与“艰jiān”字通押,这样一来,押韵的字就多了。所以做新韵诗的人,最爱对照《中华新韵》来校核自己做的诗;同理也用此检查他人的诗“押韵”和“平仄”是否合乎标准。
标准新韵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它和前人近体诗押韵相同之处是结尾字是平声字必须押韵;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近体诗的第一句结尾字如果是平声字,它既可押与偶句相同的韵,也可押不同的韵(规定的所谓“邻韵”),而新韵诗的第一句结尾字如果是平声字,它必须押与偶句结尾字相同的韵(无所谓“邻韵”一说);二是两种诗用的韵书不同,近体诗用的是《平水韵》,而新韵诗通常用的是《中华新韵》(也有用其它新韵书的)。那么如何区别这两种诗呢?我们通常将唐宋以来前人的近体诗,诗题前标识有“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字样;而新韵诗诗题前不标识这些字样,直接写诗题即可。新韵诗虽不分“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字样,但诗的句数、字数仍然和这四种近体诗相同。
㈡平仄:新韵诗的平仄和近体诗完全相同,交错相接。如下:
①“五绝”形式的新韵诗有四种(每种四句,每句五个字):
第一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标准式中打圈的字“平”是表示“应平可仄”,诗中此字本来要求用平声字,但允许用仄声字;“仄”是表示“应仄可平”,诗中此字本来要求用仄声字,但允许用平声字。请特别注意:“平平仄仄平”这一句没有打圈的字,即不允许首字改动的,只有第二种形式有两句。
②“七绝”形式的新韵诗有四种(每种四句,每句七个字):
第一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③“五律”形式的新韵诗有四种(每种八句,每句五个字):
第一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④“七律”形式的新韵诗有四种(每种八句,每句七个字):
第一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还有一种“长律”(又称“排律”),这里不作介绍。
第三天:分析格律正确的新韵诗
标准你准备好《中华新韵》和《新华字典》,我提供你要分析的新韵诗。你先用《中华新韵》来找诗中每个字的平仄声和押韵字的韵部。如果某字在《中华新韵》中没有,再在《新华字典》中找(《新华字典》中若找不到,只能在别的字典中去找了。如果是你自己写诗,最好不要超出《新华字典》)。分析前明确: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是“平声”字;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是“仄声”字。古入声字(在近体诗中一律算仄声字)在《中华新韵》和《新华字典》已分别归属“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之中。先举例说明。
标准分析下诗:“可爱的孩子 欢闹如蝶雀,围寻泡泡糖。闻听邀摄影,笑脸顿飞扬。”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新韵诗,四句二十字,标题前不加“五绝”两字。首句“欢闹如蝶雀”,经查其平仄为“平仄平平仄”,因第一字虽为平声字,但“应仄可平”,故此句属“仄仄平平仄”,不违律。本句结尾字“雀”为仄声字,本句不押韵。第二句“围寻泡泡糖”,其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合律,结尾字“糖”为阳平字,韵部属[十唐]。第三句“闻听邀摄影”,其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合律,结尾字“影”为仄声字,不押韵。第四句“笑脸顿飞扬”,其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合律,结尾字“扬”为阳平字,韵部属[十唐]。本诗为五绝第一种形式。
标准下面出题,今天分析的是格律正确(押韵及平仄无错)的新韵诗。
第一组:五绝(新韵诗的题目前不加“五绝”两字,切记)。
①谒黄花岗史坚如烈士墓 史有英名在,坚强不可凌。如今师我辈,壮烈仰先生。
②游天子山御笔峰 此有凌云笔,谁为伟丈夫?长天千里卷,再写大同书。
③登天台望西海 云涌驰千骑,峰连列万军。松涛鸣角鼓。风啸起雄心。
④参观列宁广场 列宁铜像在,风雨愈崔嵬。旧物寻常见,镰刀更铁锤。
第二组:七绝:
①香港大屿山 绿岛蓝天秀意浓,登山望海喜无穷。慈严笑里沧桑过,世事回眸已不同。
②游云南石林 投足每惧欹岩险,掩首时忧峭壁崩。百转千回如世事,于绝路处又逢生。
③胡里山炮台 将吏庸遴只爱钱,藩夷欲壑更难填。百年喑哑非无诉,遍地哀哭已代言。
④访岳麓书院 岳麓魂荫必有灵,翰香园雅肃风清。英华三楚斯为盛,湘澧沅资汇洞庭。
第三组:五律:
①遇淮河洪水 沃衍中原地,倏忽化巨泽。屋甍栖犬彘,树杪走鱼蛇。
田圃为涤荡,椽梁尽断折。苍天怀悯恤,何以纵淮河?
②泰山十八盘 风劲砭肌骨,鸢哓骇鬼神。长吁援圣路,小伫叩天门。
自诩虔诚客,谁识落魄人?回头空寂寂,日暮已黄昏。
第四组:七律:
①微雨逍遥津 当年淝水战孙曹,大将扬威血浸袍。睥睨锋栝凭虎胆,挥攉生死弃鸿毛。
征伐迭代无穷日,思绎纷纶落晚潮。独自萧骚风带雨,逍遥津里且逍遥。
②晚登鸡公山 上浮云海到鸡冠,下借夕辉眺武关。江汉河淮流左右,大别桐柏扼中间。
欲游荆楚骑黄鹤,还造衡庐驾紫烟。莫叹少年多坎壈,扶摇风起更冲天。
第四天:分析格律错误的新韵诗
我先举例: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喜见北京樱桃开摘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鲜桃红。市民百万摘樱喜,桃并欢腾共框中。》第一句“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华新韵》中其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中“一”字为古入声字,今已派入阴平,在韵部[十二齐]中,标注为“yī”,最后一字为“绿”字不押韵,可知是新韵诗“七绝”形式的第三种。第二句“依然十里鲜桃红”,其中的“鲜”字我以家乡语音认为是“仄声”字,未查《中华新韵》或《新华字典》,错了(“鲜”有平仄两声,这里应选平声字);后两句无错。就这样逐字盘查。
第一组:五绝:
①桃源山茶花 寥落枝头雪,绸缪岗上云。不知芳名姓,停步问山人。
②登黄石寨 好景为谁设?拍栏敢问天。苍山如碧海,催我挂云帆。
③武陵源山行 晓踏山中路,林深野际空。树中传人语,咫尺没行踪。
④夜泊巫山 阳台云雨情,千载风流梦。夜夜月中天,今宵愁色重。
第二组:七绝:
①陇中道上 放羊老汉一挥鞭,赶得夕阳落后山。吟罢凉州情不减,黄河岸上月儿弯。
②哭瑷珲 疆土沦亡一纸书,屠刘千里没黄肤。黑龙江水滔天泪,为我国民动地哭。
③谒白求恩墓 竟有侠医来泰西,辞国万死赴戎机。灵魂托付石门月,告我头颅不可低。
④图们望朝鲜 百年同恨两家冤,百尺桥横两臂连,一脉山峦一带水,一天风雨一条船。
第三组:五律:
①游古莲花池 清清故学府,朗朗诵读声。老柳垂阴翳,新荷送好风。
文章长不理,笔墨久还生。莫作韶光叹,闻鸡起五更。
②我心在高原 年年西北走,只为爱高原。黄土天涯阔,白云湖底闲。
牧牛歌草场,骑马溯河源。远看山巅雪,金风吹飒然。
第四组:七律:
①游避暑山庄 月挂危楼一角边,长堤塔影且留连。柔声絮语松墙后,野嗓狂歌草径间。
扇敛徐风吹暗柳,船移寂水泛微澜。才丢书本童心见,率性无羁嬉闹欢。
②谒辛弃疾祠 素壁清堂有雅姿,明湖翠翳稼轩祠。揭篇茅舍听蛙鼓,抚卷沙场闻马嘶。
越剑吴钩成弃物,苍髯白发作闲词。苏辛并立究何恨,长望中原释所思。
注:第七句中的“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参考答案:五绝①“名”字平仄有误;②“为”系多音字,取平声不合诗意;③“人”、“没”两字平仄有误;④有严重错情:一是押韵位置不对,第一、三句押韵,而二、四句不押韵,且两韵分属[十一庚]和[八寒],二是两联的平仄上句和下句颠倒,且“云”字平仄有误。
七绝①“一”字平仄有误,原为入声字,现已派为平声字,可将首句改成“放羊老汉鞭一抖”;②“一”、“没”字平仄有误;③ “西”字处应取仄声字,不应押韵;④第四句有错,出现了“三平调”(即 “三平尾”),这是做诗的大忌。
五律①首句“故”、“学”两字平仄有误;②第四句“湖”字、第八句“吹”字平仄有误。
七律①“一”、“嬉”字平仄有误;②“场”为多音字,此处的“场”字有误,“闻”、“发”两字平仄有误。
第五天:自己拟写新韵诗
①新学者以“五绝”为主,在熟悉“五绝”的情况下再写“七绝”。一天最多写20首。
开始写新韵诗,不作过高要求,只要平仄和押韵即可,可不考虑起承转合和对仗。
②内容自选,可以写游记、时令、时事、表扬好人好事等。
③若再无从下手,也可从“和诗”入手,即看到别人的诗,你去唱和,用他的诗韵,改动几个字,成为一首你写的新诗。举一个《四老巧唱和》的例子:1963年1月29日,新春伊始,年高七十有七的朱老总(朱德)与年高八十有六的革命家徐特立,徒步攀登桂林叠彩山。朱老总登临绝顶,即兴吟哦一首《登叠彩山赠徐老》。其诗云:“徐老老英雄,同上明月峰。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徐老随即依韵和诗一首以赠朱老总:“朱总更英雄,同行先登峰。拿云亭上望,漓水来春风。”两首即兴佳作,充满老革命家的豪迈情怀,读来令人感佩不已。二老返回京城后,将唱和诗送给谢觉哉评点。年高八旬的谢老也游览过桂林山水,欣赏完这两首即兴佳作之后,顿生灵感,诗兴大发,挥毫依韵和诗一首。其诗如下:“越老越英雄,攀上最高峰。九十不算老,昂头唱大风。”另一位老革命家吴玉章,年高八十有五,也对唱和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和朱老徐老游桂林攀登明月峰唱和诗一首步原韵》。其诗曰:“越上越心雄,朱徐到顶峰。综观全世界,革命靠东风。”
第六天:学习一些其它有关的写诗知识
㈠诗联的名称:“五绝”和“七绝”只有两联(每联两句),分别称为“首联”和“尾联”(不叫“上联”和“下联”,以免和对联混淆);“五律”和“七律”共有四联(每联也是两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㈡对和粘:“对”指的是每一联上下两句平仄相对,但首句如果要押韵,句末必然要用平声,两句不能完全平仄相对,但第二、四字还是要平仄相对。第二天课题中平仄的四种形式已经考虑了“对”和“粘”,你按规定的平仄去做诗,就不必再考虑“对”和“粘”了。
㈢对仗:通常绝诗不用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但亦不尽然,你看古诗便知。初学者写新韵诗时可不用对仗。对仗用在某联的上句和下句,主要要求有两点,一是同类词(或短语)相对,二是句式结构相同。对仗有许多种,此处不作介绍。
㈣起承转合:做诗时有一条要求叫做“起承转合”,如果你将游记改成写诗,以四句诗为例,前两句“起承”写你看到的景物;后两句“转合”就写你的感想。如我写的“圆明园观荷花感怀”其中前两句为“荷花破蕾开,香气漫天来”。是写我看花、夸花情况:当时尚是农历五月,荷花正结蕾待放之时(未全开),故有“破蕾”一说,但仍可闻到香气扑鼻。而后两句“遗址惊国耻,长思旧日灾”。则是写我的感想: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焚毁,我看到遗址自然会深感惊讶和耻辱,长思旧日的灾难。这就是俗话说的“有感而发”。如果你游览了而无感想(即没有“转”),你写游记给他人看就毫无意义可言。
㈤用典:通常诗中用的“典故”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事典”里包含一个故事。“语典”(也叫“点化”)就是引用他人用过的词语,加以改造点化,成为自己的词语。不能划归为偷窃、抄袭之列。如南唐江为的诗句中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黄”;宋代林逮在自己的诗中将其点化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昏黄”。一时“桂香浮动月昏黄”成为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是一位“语典”点化高手,几乎每一首诗都有点化。
㈥三平调:“三平调”是指句末三个字连续使用平声的情况。如我在前面有错的新韵诗中的“图们望朝鲜 百年同恨两家冤,百尺桥横两臂连,一脉山峦一带水,一天风雨一条船。”诗中最后“一条船”三字就是三个平声字,这是近体诗写作的大忌(但古体诗中常用)。
㈦变格和拗救:有时诗人为了内容的需要,在某些地方的文字上进行调整,平仄就可能不完全符合格律,就要想办法进行弥补。这种不完全符合格律的情况称为“拗”(即变格),对“拗句”进行弥补的方法称为“拗救”。“拗句”有孤平句拗、特拗句、大拗、小拗等种;“拗救”的种类有孤平拗救、特拗句及其自救、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与小拗同时并救、孤平与大拗同时并救、孤平与小拗同时并救、孤平与大拗和小拗同时并救等,这里不作具体介绍。我建议新学诗者尽量不写变格诗,也不用拗救了。
㈧在“五律”和“七律”中,要避免在奇句的结尾字连续出现4个、3个或2个相同仄声字(上声字或去声字)的情况。
其他的一些要求在这里不尽谈了。随着学习的深入,自己去发掘、探讨。
第七天:在新韵诗的基础上分析近体诗
㈠五绝:用《中华新韵》对比《平水韵》(可从网上下载)来分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诗。
用《中华新韵》分析其平仄和押韵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押韵为[尤]韵([七尤]),尾句出现了“三平尾”,这是做诗的大忌。若用《平水韵》来分析,则平仄和押韵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押韵为[尤]韵([十一尤])。两者的差别在于诗中的“白、入、一”三字在《平水韵》中为“入声字”,属仄声字;而《中华新韵》已将“白”和“一”派入平声字,“入”仍为仄声字。
㈡七绝:“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诗。用《中华新韵》分析其平仄和押韵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其平仄第二句结尾字出现了“三平尾”,其押韵“花”和“家”为[一麻],而“斜”属[三皆],三字不同韵。经《平水韵》查原诗平仄与押韵无误。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原诗第二句中的“夕”字原为“入声字”(属仄声字),今为平声字;原诗第二句中的“斜”字古时读音为“xiá”(今人读音为“xié”),在《平水韵》中“花、斜、家”均属[六麻]。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新韵诗和近体诗的相同和差异,提高写诗的水平。
㈢:我们还可在新韵诗的基础上用《中华新韵》和《词林正韵》来分析、填写新韵词
诗与词都是文学表现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绚丽的两枝鲜花。诗的句式整齐,词则有长短句,但两者都讲平仄押韵,仅韵书不同而已。词牌或词调,原是一首歌曲乐谱,是以词牌填写的歌词。每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式、字数、句式、声律。我们所以说写诗填词,就是说诗是写出来的,写诗时不必看书(初学者例外),但填词时必须按照词书(《词林正韵》、《钦定词谱》)所规定的词牌的格式、字数、句式、声律来填写,不能越雷池一步。可以说填词比写诗更难。写诗你只要熟记“仄仄平平仄”五个字,就能初步吟出一首诗来,顶多不会超出十六种(加“长律”也只是十七种);但词的种类就多了,光《实用词谱》中就列出近三百种,还有《白香词谱》、《填词图谱》、《词律》、《钦定词谱》等不同词谱。填词时,必须按照某词牌规定的不同格式、句数、每句的不同字数、声律、平仄、押韵和某些特定要求来填写(用“入声字”押韵的词,新韵诗还填写不了)。脱离格式就不成为某一词牌了。词的平仄及押韵符号仍可用“平、仄、平、仄、△(表平韵)”来表示;有的词书用下列符号表示:“━(表平),┃(表仄),╋(表可平可仄),◎(表平韵),△(表仄韵)。”
你不妨先分析一首“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该词只有十六个字,共四句,系平韵格。定格如下:━(韵),╋ ┃━ ━┃┃━(韵)。┃┃━。╋ ┃┃━ ━(韵)。
从定格可知,第一句为一押平声的韵字;第二句共七个字,第一字可平可仄,第七字为一押平声的韵字;第三句共三个字,不押韵;第四句共五个字,第一字可平可仄,最后一字为一押平声的韵字。请看(宋)蔡 伸的填词(字下为平仄及平韵的标注):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 ╋ ┃ ━ ━ ┃ ┃ ◎ ┃ ┃ ━ ╋ ┃ ┃ ━ ◎
用《中华新韵》来分析蔡 伸的填词,平仄相符,“天、眠、娟”三字的韵为[八寒];用《词林正韵》来分析,平仄相符,“天、眠、娟”三字的韵为第七部[一先]。
你尚可找其他的词用《中华新韵》对比《词林正韵》来分析;还可按照韵书规定的格律(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及某些特殊要求)来写新韵词(避开以“入声字”押韵的词牌)。
《七天学会新韵诗》就写到这里,内容免不了挂一漏万,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谨请谅解。我还写有《学习格律诗笔记》一文,你可在网上输入“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凡金新浪博客”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