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白话

 南宫藏文 2015-04-19
冯友兰认为:“从格义阶段佛学与老庄、玄学思想的融合到僧肇、道生对佛学教义的诠释,才是禅宗产生的理论渊源。”唐代的大禅师们重新诠释了庄子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


  《庄子o杂篇o让王》解读

  "三要",三思而后行,做事前要想清楚你的动机是否淳良。

   鲁国国君听闻颜阖是一个得道的人,就派出使者先行送去聘礼以表敬慕之情。颜阖住在极为狭窄的巷子里,正穿着粗布麻衣在喂牛,看到鲁君的使者前来,便从牛栏里出来接待他。
    使者一本正经地问:"这里是颜阖的家吗?"
    颜阖恭敬地回答:"这里就是颜阖的家。"使者听完,立刻呈上礼物,颜阖灵机一动,说:"您找错人了吧?恐怕是传话的人听错了会给您带来过失,不如您回去仔细问个明白再说。"
    使者返回,查问清楚了,再次来找颜阖,却再也找不到他了。
 
  大道的真谛可以用来养身,大道的剩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而大道的糟粕才是用来统治天下的。由此观之,帝王的功业只不过是圣人余剩的事,不是可以用来保全身形、修养心性的。如今世俗所说的君子大多危害自己的身体、弃置禀性而一味地追逐身外之物,这难道不可悲吗?大凡圣人有所动作,必定要仔细地审察所追求的方式及所行动的原因。如今却有这样的人,用珍贵的随侯之珠去弹打飞得高远的麻雀,世人一定会笑话他,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所花费的东西实在贵重而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实在微不足道。
庄子白话-取舍有道-三要四要(13)


    至于说到生命,难道只有随侯之珠才那么珍贵吗?人们的行为可笑滑稽之处,归根结蒂是盲目作怪,事先没有分析清楚就贸然行动了。幸运的尚可以亡羊补牢,不幸的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行动前一定要冷静下来,想明白了,一时冲动往往酿成千古大错,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诸葛恪有过人的才智,他的父亲诸葛瑾也曾叹息说:“这孩子日后不是大大光耀家门,就是 毁我诸葛一族。”后来诸葛恪果然以谋逆的罪名遭到诛杀。隋杨智积(文帝侄)有五个男孩,却只教他们读《论语》《孝经》,不让他们学习兵法,问其原因.答道:“多读圣贤书,多结交益友, 如此,聪明才智有德性益友的辅助,才对自己有好处,不然,光凭聪明才智,往往只会惹来灾.”众人这才明白杨智积的苦心,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四要",要注重精神生活。人要有追求,绝不能放弃精神上的修养,行尸走肉是猪狗不如的。
庄子白话-取舍有道-三要四要(13)

   曾子居住在卫国,身上穿的乱麻作絮里的袍子已相当破烂,他满脸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已经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制新衣;他的帽子稍微一碰,上面的帽带就会断掉;他的衣襟稍微一提,臂肘就会外露;他的鞋子稍微一拉,后跟就会裂开。他如此狼狈潦倒,却还拖着散乱的头发吟咏《商颂》;他的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就像是用金属和石料做成乐器相互打击发出的。生在世间,天子不能把他像臣仆一样看待,诸侯不能跟他结交成朋友。他修养心志,忘却形骸,调养身形,忘却利禄。
 
  在一般人看来,曾子的歌唱很孤独,但他内心却很幸福。他的歌声嘹亮,天地万物都能听到,因他快乐而快乐,因他难过而难过。在精神世界里,他是声音之王,万物都随着他的旋律而舞动
 
奇特的懒残和尚(忘其身即成佛)

    南岳明瓒禅师,即世称为“懒瓒”,或“懒残”的那一位疯疯颠颠的和尚。《宋高僧传》中说他是神秀禅师传人普寂的弟子,长居南岳衡山。但同一本《宋高僧传》在“石头希迁传”中又说“(南)岳中有固、(明)瓒、(怀)让三禅师,皆出曹溪门下。”看来,这位“懒残”和尚,后来还到六祖大师那里参学过。  

   这位“懒残”和尚,最赋传奇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无过他与那位“神仙宰相”李泌的一段因缘了。李泌本唐宗室,玄宗开元时就有神童之称,被选为太子“伴读”。天宝末年,李泌因避朝中权贵陷害,曾遁迹南岳。他暗中观察“懒残”和尚的行径,感到与众不同,赞为“非常人也”。

   有天晚上,李泌听到寺庙中梵吹高唱,响彻山谷,对“懒残”说:“这音先凄怆而后喜悦,当是贬迁之人有喜,可以回去了吧!”到了半夜,李泌独自一人悄悄到“懒残”和尚的山洞拜见,请求指示,结果挨了一顿臭骂。但李泌愈加恭敬,不停地礼拜。“懒残”和尚没有理他,自己在牛粪火灰中拨出一些芋头,剥来吃了。过了一会儿,又把口中半块芋头交给李泌,李泌跪受而食,并且道谢。

   这时,“懒残”和尚才对李泌说:“你可以回长安了,在长安领取十年宰相吧。”这使李泌大吃一惊。
 
  后来李泌是一位半人半仙的高士,一生好道,与帝王为友,帮助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平定安史之乱,虽处朝中,却高卧云外。还彻底地解除了近百年土蕃对唐朝的威胁,使摇摇欲坠的唐帝国大体得到稳定,并继续生存了百余年。

  

庄子白话-取舍有道-三要四要(13)

 
懒得搭理你

   唐德宗大概从李泌那里知道了他,就派员持诏去迎请。那位钦差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他,千辛万苦地上了山,进了洞,看见懒残和尚正在用牛粪烤芋头吃。钦差大人口宣圣旨:“皇上有诏,请尊者起来谢恩!”懒残和尚根本不理他,一边拔粪火,一边从粪灰里掏出芋头,拍一拍就送入口中,吃得满香,清鼻涕长流至胸,一句白也不答。钦差大人都不觉好笑,说:“请您老人家把鼻涕拭了吧。”懒残和尚瞪了他一眼,说:“我哪有功夫为俗人拭鼻涕!”钦差大人请不动他,只好回京复命,德宗皇帝听了汇报,非常感叹。宋.慧洪觉范写诗赞叹“懒残”和尚:

   懒 残
粪火但知黄独美,银钩那识紫泥新。
尚无余力收寒涕,那有功夫对俗人



   在中国历史上,能与“邺侯李泌”智慧相比的,只有汉初的“留侯张良”,三国时的“武侯诸葛亮”,再者就是明初的刘伯温了。而真正潇洒,来去自如,善始善终的,则只有张良和李泌。故中国历史上不少“智谋之士”,都爱以他们二人为榜样。
 
   李泌的智慧谋略从哪儿来?有的老先生说,张良的老师是黄石公,李泌的老师是懒残和尚。这两人一僧一道,给人们留下了极大的神秘感。张良圯下拾履,李泌南岳食芋,都是中国历史中永不公开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