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州枇杷不愁“嫁”·台州日报

 199号 2015-04-19

  本报记者陈伟华文/摄  

  

  行走在台州一些乡村道路,一片片金黄映入眼帘,沉甸甸的枇杷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枇杷园,看见色泽橙黄、粒大肉香的成熟枇杷,就一一摘下,装箱待运。  

  枇杷节引客

  上凤村1500亩枇杷不愁卖

  5月10日中午,微风携带霏霏细雨,记者来到黄岩西部山区屿头乡上凤村。

  山民们的门前屋后,都栽有枇杷树。全村280户村民,枇杷种植面积达1500亩。其中,上凤果业专业合作社占的份额较大,有200多亩。

  该合作社的枇杷采摘园,是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它坐落于上凤村五尖山山麓和山坡上,一株株枇杷树,依次而列。碧绿的枝叶,金黄的果实,挂满了枝头。这儿的枇杷,有大红袍和白沙两个品种,产品曾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枇杷采摘园内,1300米新筑的道路刚刚告竣,两个凉亭和休闲长廊,增添了采摘园的美观和情趣。雨中,有果农在除草,天天忙碌于枇杷树下。

  村民们如此卖力,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迎接第六届上凤枇杷节的到来。今年枇杷节5月24日—6月1日,那时,漫山遍野的枇杷都成熟了,正是游客采摘的最佳时节。

  “很多年前,枇杷成熟,村民们都是肩挑手提到屿头街上卖。白天采摘好,晚上搁下饭碗,就匆匆出门。有时,因找不到买主,整夜呆在市场或徘徊在街头。有些村民头晚出去,第二天中午才回家,还挑回不少卖不出去的枇杷。2009年,上凤村举办了首届枇杷节。连续五届枇杷节下来,上凤枇杷的品牌逐渐叫响,上门买枇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山民们再也不为卖不出枇杷发愁了。”黄岩屿头上凤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其说。

  农民的辛苦写在脸上,快意生在心里。年初时他们就开始施肥、除草,3月下旬—4月上旬疏果,4月上旬—4月底套袋……一年到头都有活儿干。到了枇杷节,上万人次的客流量汇聚到这儿,一箱箱新鲜的枇杷被人一批批买走。果农们这时会觉得,苦些累些,一切都值得。  

  提高果品质量、巧打时间差

  各有各的套路

  当天下午,记者离开黄岩,来到被称为“中国枇杷之乡”的路桥区桐屿街道。

  在埠头堂村的山坡上,绿园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就在这儿。果园里,只见枇杷树长势良好。绿园合作社负责人徐普顺,在认真查看白沙枇杷的生长情况。到5月下旬,这儿的枇杷将先后被人采摘走。

  记者走访后得知,桐屿街道有着悠久的枇杷种植历史,当地村民也把种枇杷当作主要致富门路。但在21世纪之前,桐屿枇杷一直处于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不佳。

  2003年,绿园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果品基地里,有100多亩面积种的是枇杷。该合作社转变生产方式,从提高品种质量着手,通过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有效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据了解,目前大红袍枇杷每公斤可卖16元,白沙枇杷每公斤能卖30多元,按合作社去年产量100多吨算,亩产值可达1-2万元。由于该合作社枇杷销路好,往往自种的枇杷还不够销,便向周边村民收购。

  与其它传统枇杷种植园不同,温岭市八一塘内的金菊枇杷专业合作社出的妙招是打时间差。别的地方露天枇杷还未开始采摘,而他们的大棚枇杷采摘已接近尾声。

  “今年4月6日,我这里的大棚枇杷开始采摘上市,与去年4月5日上市时间差不多。”该合作社负责人梁金菊说。去年,大棚枇杷上市后,采摘一直持续到6月10日结束,比露天种植的枇杷上市时间早了一个月左右。因为上市早、售价高,经济效益可观,去年产值每亩近2万元。“今年,大棚枇杷长势比去年好,产量更高,采摘期也将有两个月左右时间,预计收入比去年更好。”梁金菊说。

  罕见冰雹加冷空气

  减产或成定局

  眼下,枇杷采摘旺季即将到来。记者还了解到,受罕见冰雹灾害及强冷空气影响,今年我市露天枇杷的产量将会出现大幅下降,全市枇杷受灾减产已成定局。

  “受4月罕见冰雹的影响,今年桐屿枇杷的产量预计会下降60%左右,我们这家合作社就损失了近千万元。仅白沙枇杷产量,就减少了70%。那场冰雹很大,打伤了很多枇杷果。待冰雹过后,他们就把受伤的和品质差的枇杷全部摘掉,让好的继续留在树头。这么一折腾,需支付的人工费就上升了。”徐普顺说。

  而上凤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枇杷,因在花期遇上强冷空气,枇杷果也受到重创。

  “上凤枇杷”个大、汁多、蜜甜,畅销南京、无锡和嘉兴等地。但是,枇杷树在冬季开花并形成幼果,花期长达两个月,如果遭受强冷空气侵袭,花或幼果受到冻害,就会出现减产。今年,又遭遇了冻灾。“我们这儿,预计今年大红袍枇杷减产15—20%,白沙枇杷更是产量减半。”张明其预测道。“前些年,为了防冻,我们这些村干部头都想大了。开始,我们想到了大棚种植。可是枇杷树不比蔬菜、茶树,它可是高个子,不大可能种在大棚里。再加上我们这儿全是山坡,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后来,我们想到了直接在枇杷花枝上套农用塑料地膜防冻。试了以后,效果不错,顺便让枇杷的成熟期也提前了。”张明其说。

  “枇杷套袋后,太阳晒不到,雨淋不着,天敌小鸟也无法吃到。更令人高兴的是,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糖度都提高了。”路桥绿园果品专业合作社社员陈仁福也对套袋的好处予以了肯定。 

  每次遇到灾害,我市果农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市农业部门有关人员分析,虽然今年全市枇杷总体品质还可以,但因价格与去年差不多,故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还是不可避免。  

  我市乃全国六大枇杷主产地之一

  枇杷产业实力不弱

  5月14日,记者就我市枇杷产业情况走访了市农业局。   

  据了解,2013年我市枇杷栽培面积达6.2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近2.6亿元,是全国六大枇杷主产地之一。我市栽培的枇杷品种,主要以洛阳青、大红袍等红肉品种即红砂枇杷为主,面积达4.1万亩,占总面积的65.9%;软条白砂、宁海白等白肉品种,即白砂枇杷2.1万亩,占34.1%。

  我市枇杷的主产区分布在黄岩和临海,其中主产地黄岩种植面积有2.1万亩,占全市的34%;其次为临海1.4万亩,占21.9%;温岭枇杷近年来发展较快,已达到8397亩;路桥、仙居和三门等地,也有较多分布,路桥桐屿街道还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近年来,套袋、疏花疏果、综合防裂、大枝修剪和大小年控制技术等标准化技术在我市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我市枇杷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果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黄岩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称号,路桥枇杷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台州首个获得地理标志证书的产品。

  另外,我市枇杷产品屡屡获奖,多次在省内外各种节会和评比评优中获奖。“绿阳青”枇杷获浙江省著名商标,“下蒋岙”牌枇杷获台州市名牌产品称号,“津玉”牌、“童燎”牌枇杷获台州市著名商标。“桐屿”牌、“九峰”牌枇杷,多次获得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