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苍凉的塔影

 百城主人 2015-04-20

   塔是印度传来的一种佛教建筑样式,用于高僧埋骨,与中国本土的重楼结合,形成一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样式。早期的塔,基本都是佛塔,其中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样式为宝箧印塔(又称阿育王塔);明清时期塔走向世俗化,大量运用于补全地理风水,出现了众多的文峰塔、风水塔。
   厦门古代有不少塔。岛内最高峰洪济山(云顶岩)上曾三塔并立,明代池显方有诗云:“揖岩三塔列豆登,对岸人烟秀纤发。”东部的虎仔山顶,明代也有古塔,屡遭雷灾,又屡次重建。清人吴兆荃有诗曰:“断桥沉古蹬,危塔耸孤峰。”此外,在厦门禾山,还有塔头、塔埔、塔厝等地名,应该也与塔有关。
   遥想当年,厦门、同安一带,或孤塔耸拔,傲视海疆;或江畔塔影,逐波荡漾;或古刹塔铃,空传佛语;或天际一线,塔影朦胧……
   那么,今日厦门地区还剩多少古代的塔影呢?我们且随着黄绍坚博士的脚步,历数一番。
   ——编者
   文/图 黄绍坚
   对我而言,四处寻访古塔,是件乐事。在松竹耸翠的山冈,在参差烟树的阡陌,在流水淙淙的溪岸,与二三好友、学生,相伴携行,赏心悦目。偶遇村民,大都纯朴热情,常常带给我惊喜。
   厦门现存多少古塔?各方说法不一。1983年版《同安文物概览》中,列出3座 ;1992年版《同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简介》中,列出6座 ;2000年版《同安县志》中,列出6座 ;2003年版《厦门文物志》中,列出6座 ;2004年版《厦门市志》中,列出6座 ;2008年版《厦门古代建筑》中,增加到11座 ;2010年版《同安名胜古迹》中,列出6座 。
   通过笔者几年来的田野调查,厦门地区现存古塔共13座、又2座残塔、1座重建,包括:
   石佛塔6座、又2座残塔:同安区“梵天寺西安桥塔”(梵天寺婆罗门佛塔)、同安区“梅山寺西安桥塔”(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同安区新民镇禾山社区土楼里“下土楼里水尾宫塔”(魁星塔)、同安区新民镇禾山社区前山里端平山上“禾山石佛塔”、翔安区新店镇吕塘社区董水前里“董水石佛塔”、翔安区新店镇新店社区东村“东村石佛塔”、思明区中华街道四仙街“四面佛”(残塔)、同安区“梵天寺西安桥塔”(残塔)
   风水塔7座、重建1座:翔安区新店镇蔡厝社区蔡厝南里“蔡厝石笔塔”、“蔡厝水尾宫塔”、翔安区新店镇东界社区东界社村外“东界石塔”、思明区湖光路“埭头石塔”、同安区大同街道碧岳社区“凤山文笔塔”、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澳口“安乐村塔”、同安区莲花镇云埔村东溪社村外小山顶的“云埔无尾塔”。翔安区新店镇蔡厝社区蔡厝南里“蔡厝挡风三角塔”,为古塔重建。
   其中,“蔡厝水尾宫塔”、“蔡厝挡风三角塔”(重建)、“云埔无尾塔”,为首次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