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血管保健关键8问,一次解答-头条网

 114每文 2015-04-20

我们都了解了什么是心血管,也懂得如何从饮食、习惯、运动保养身体,但在实践过程中,你的心中可能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想知道,坊间口耳相传的偏方究竟有没有效?下面小编将针对最常见的8个问题,提出解答!让你掌握更多的”眉眉角角”,轻松远离心血管疾病!

Q1什么是必需脂肪酸、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

对人类来说,只有两种脂肪酸属于”必需脂肪酸”:一种叫做”亚油酸”(一种Omega-6双不饱和脂肪酸),另一种称作”阿法亚麻酸”(一种Omega-3三不饱和脂肪酸)。其它种类的脂肪酸,均可以由这两种为原料逐步合成。

脂肪酸可以和甘油共同组成”三酸甘油酯”,而三酸甘油酯为脂肪组织的成分,主要功能为储存热量,同时可为体内器官保暖与衬垫。

而脂肪酸根据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在过去被认为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但这个论述目前正逐步受到挑战。动物性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丰富,在常温下是固体,例如牛油、猪油、牛奶,多由饱和脂肪酸构成。

更简单地说,”不用放进冰箱也会自动凝固”的油,就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结构上较不稳定,较不耐热,常温下是液态。高温烹调时产生毒性的可能性较高,所以需要避免,且应妥善保存。

上文提到人类的两种必须脂肪酸,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有亚麻、紫苏、海藻、橄榄、花生和坚果,鱼类亦是非常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充足且均衡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血管,减少心血管疾病,也能够帮助脑部发育。广告中常常提到的EPA、DHA,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来源】

牛肉、猪肉、羊肉、家禽、牛奶、起司、奶油、椰子油、棕榈油等。

【不饱和脂肪酸来源】

玉米油、黄豆油、芥花油、鱼油、鲭鱼、鲱鱼、鲑鱼、鲔鱼、鳟鱼、虾、鳕鱼等。

Q2:胆固醇的原料是哪里来的?

胆固醇的原料是是乙醯辅脢A。

我们吃进肚子的东西,经过”消化”后,会在肠胃道内变成各式各样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会被吸收,经心血管系统的输送,抵达各个细胞内。在细胞内,这些小分子会经过一连串的”变身”,并在变身的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供给细胞使用。而乙醯辅脢A,就是变身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型态,也是合成胆固醇重要原料。

乙醯辅脢A,会再被细胞制造成胆固醇。这些由细胞”自行制造”的胆固醇,占人体内总胆固醇的70%以上,而经由饮食直接摄取的胆固醇,只占不到30%。

所以,为什么即使有人不吃肉、不吃蛋、不喝牛奶,还是胆固醇偏高?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行制造的缘故。那人体为什么要制造胆固醇呢?因为胆固醇是我们细胞的外衣:”细胞膜”的重要组成原料。没有了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就会失常,连带细胞也会受损、死亡。

Q3为什么红曲可以降血脂肪?

红曲,或称”红糟”,为酿造红露酒时所产生的酒糟,由红曲米中的红曲菌发酵而成。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在1999年2月发表一篇报导,经过人体试验,每人每天吃2.4克红曲粉,8周后坏胆固醇明显降低,证实红曲确实可以协助降低坏胆固醇。

红曲可以降低血脂肪的主因在于,红曲菌当中,含有胆固醇合成抑制剂”红曲菌素K”,能够抑制胆固醇的生成,达到减少胆固醇的目的。目前行政院卫生福利部认证的”降血脂类”保健食品中,有不少就是以此为功效成份。

Q4听说多吃鱼可增进心血管疾病健康?

人体内有两种必需由外界摄取、无法自行制造的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我们必须维持这两种脂肪酸的平衡,才能减少身体的发炎反应,预防血管粥状硬化。

研究发现,西化饮食者的血中,omega-6脂肪酸偏多,心血管疾病机率也上升;相反地,典型的地中海饮食者,除了植物,鱼肉也内含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血中omega-3和omega-6脂肪相对平衡,得病的机率也较低。

另一项刊登在2011年的《欧洲临床营养杂志》的研究也发现,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虽然有70%肥胖或超重,却很少罹患心脏病,糖尿病比例也比美国低,原因就在于这些爱斯基摩人从鱼类中摄取的Omega-3脂肪酸,是一般美国人摄取量的20倍。

所以,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至少吃鱼两次,可以保护低心血管疾病健康。

【什么是西化饮食?】

根据线上医学辞典的定义,西化饮食的特色在于由大量的”饱和脂肪酸”、”红肉”以及”空有热量却没有营养的垃圾食物”所组成。同时缺乏蔬菜、水果、海鲜和全榖类。

Q5心跳好快=罹患心脏病?

有些人突然感到自己的心跳很快、很大力(医学上称为”心悸”),就会很紧张,怀疑自己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其实,每个人的心跳本来就有快有慢,而同样一个人在一天当中,也会因为劳动、心情等因素,导致心跳速度正常地上下起伏。所以,绝大多数”单纯的”心跳加速是无须忧虑的。

不过若是心跳加速时,伴随着胸闷、胸痛、气喘吁吁、甚至眼冒金星、四肢发抖等症状,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或是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定要马上与医师讨论心悸的情形与发作型态。

此外,就医前也可以轻轻按压大拇指的手腕部位,测测自己的脉搏是否规律。若是忽快忽慢,可能代表有心律不整可能,也应马上就医。

Q6心衰竭指的是心脏停止跳动?

不是的。心衰竭指的是心脏仍然在工作,但是打出的血液已经渐渐不敷身体所需,所以人们会感到体力变差、气喘如牛、下肢肿胀,或是咳嗽不止。甚至,只要躺下来,就会觉得胸闷不适,只能以坐姿睡觉。

心衰竭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例如心肌梗塞,高血压或严重贫血等。心衰竭的病人,并不会马上死去,而是随着疾病越来越恶化,生活品质也越来越差。

Q7老人家走路小腿酸痛,跟心脏病有没有关系?

错,小腿酸痛可能代表小腿的血管已开始阻塞。而小腿血管阻塞,代表全身的血管可能都在渐渐阻塞,包括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患有因腿部血管阻塞而感到酸痛的病人,得到心脏疾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5倍!所以家中长辈如有走路距离变短、三不五时就要休息、抱怨脚酸脚麻的情形,建议到医院作进一步的确诊。

Q8脑中风表示血液过多冲到脑袋,所以要透过放血治疗?

错!振兴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李鸿福指出,不论缺血性中风,或是出血性中风,身体都会将脑部的血压局部升高,以避免供应的血液及氧气突然减少,并试图挽救濒死的脑细胞,如果贸然放血,血压一下子降太低,反而使氧气与养分供应不及,加速脑细胞死亡。

医师指出,家属该做的,应让患者平躺或坐下,透过FAST口诀检视症状,然後拨119送医。

另外,许多人只有在意识不清、口齿不清、流口水、手脚无力、小便失禁,才会惊觉自己中风,反而忽略仅有「颈部僵硬、头痛、头晕」等轻微症状的「小中风」。虽然「小中风」不会致命,发作的时间也很短暂,但小中风正是脑血管轻微破裂或堵塞的表征。

数据统计显示,20%至50%的脑中风患者在中风之前,曾经发生小中风。而且,小中风患者日后发生中风的概率,是一般人的10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相关文章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