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获上海市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一等奖;
2007年获温泉杯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银奖;
2008年入展第六届全浙书法大展;
2009年入展简帛书法研究展;
2012年2月,“书通神明——吴晓明金文书法展”(中国杭州法华寺); 2012年3月,著作《卷轴书法形制源流考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3年1月,编著《民国画论精选》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3年4月,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三等奖; 2014年8月,“书通神明——吴晓明书法邀请展”(韩国东方大学美术馆) 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中国文化,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虽然书法的历史,无疑是风格创造的历史,然而,风格的创造离不开书写的汉字,而汉字的创造,正是中华文化的开端,据说因为泄露了天地的秘密,导致了“天雨粟,鬼夜哭”。 吴晓明博士,是研究书画史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爱好,始于童年时期,青年时代已经在大学生书法展中颖脱而出。此后无论求学期间,还是任教之后,一直乐此不疲,勇猛精进,不是盲目书写,而是以书为学,由书法而文字,由艺术而文化。 他的书法体貌有二,一种是大字,渊源于颜楷、由汉隶而上追金文,得之于秦隶与散盘为多,不仅以金石拓片为本,也颇得出土帛书的陶融。另一种是小字,取法章草,得力于急就章,辅以黄庭坚。但无论大篆、古隶,还是章草,吴晓明都力求大气、朴拙和自然。 对古体书法的钻研,使他接触的经典,大多来自出土的金石竹帛,因此也自然而然地涉猎文字学,他也像黄宾虹发现画学的“道咸中兴”一样,在金石学的启迪下,把以书入画变为以金石文字入画,深究汉字文化,探讨书法文字学,直溯民族艺术精神的源头。 对书法文化的认识,还使他超越了时风,不以展览为依归,不以摆脱书写的文字内容为创新,自觉地坚持古贤般的日常书写,不是忽略书法艺术点线节奏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而是在书法实践中养性修身,秉持儒家的诚心正意,践行由技进道。 吴晓明的书法,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我相信,以其取法的高古,见地的透脱,水滴石穿的精神,再接再厉,必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