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亥首义发难处

 昵称18892371 2015-04-21
辛亥首义发难处--武昌工程营旧址
    工程营是武昌首义的发难处。当时,湖北新军第八镇所属工程八营驻此,故通称此地为工程营。1911年10月10日晚7时许,这里响起了武昌首义第一枪。随之,工程营革命党人代表熊秉坤率众奔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拉开了武昌首义的序幕。原址在武昌紫阳湖东侧(现湖北省工会干部学校院内),解放初尚存有3栋平房,1987年10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此立纪念碑。碑高4米余,麻石砌成。上立步枪雕塑,正面刻“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两侧为九角十八星旗,阴刻碑文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辛亥首义发难处--武昌工程营旧址
    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仿效西法,编练了两镇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湖北新军。1906年,按全国陆军编制序列,第一镇改称陆军第八镇,张彪任统制;第二镇改称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黎元洪任统领。两部共有官弁兵夫一万七千二百五十九人(第八镇一万二千零七十一人,第二十一混成协五千一百八十八人)。此外,在武汉及湖北各地还驻有相当数量的巡防营、水师营等旧军。巡防营由张彪兼管;水师营统领为陈得龙,归长江水师提督程允和管辖。武昌起义前夕,新军在武汉的部署情况是:约有三千人分驻武昌城内,四千人驻武昌城外南湖、塘角等地;约有千余人驻汉口;约有五百余人驻汉阳。另有武装警察二千人和巡防营、督署卫队等旧军,驻武昌城内。当时的湖广总督瑞澄在武汉驻扎重兵,目的是为了镇压革命。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新军已被革命党人所控制,瑞澄等文武大员已经坐在火药桶上而不自知。
辛亥首义发难处--武昌工程营旧址
    1911年的10月9日。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在武昌城被捕遇害,在危急关头,第八镇二十九标、三十标的革命党人蔡济民、吴醒汉与工程第八营的熊秉坤、金兆龙等秘密联络,约定于10月10日晚,以枪声为号,按原计划发难,并立即分头通知各标营。驻城外的混成协辎重队的革命党人也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举义的部署,与附近的炮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取得了联系。当晚,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代表将收集所得的数盒子弹分发各革命党人,有位参加起义的士兵,为了夜间集合迅速,没解绑腿睡觉,竟然被查夜的二排排长陶启胜发觉了,陶狂呼‘卫兵,拿绳子来’。金兆龙见事败,疾呼:‘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革命党士兵程正瀛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一时人声鼎沸,士兵们纷纷冲向操场……打死了反对武装起义的军官,并连放三枪作为起义信号。熊秉坤等急率数十人冲出工程式营,赶赴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该营左队守库的革命党人立即响应,顺利地占领了该库。楚望台军械库为湖北新军的重要军火库,储有从国外购买的双筒毛瑟枪一万余支,单筒枪一万五千支,汉阳造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起义军首先占领该库,对武昌起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辛亥首义发难处--武昌工程营旧址
    这里是打响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一枪的地方,他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民主共和政体的开始。武昌起义的胜利是客观事实,对需要首先在一个城市取得胜利的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辛亥首义发难处--武昌工程营旧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