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武汉:武昌首义十八景觅踪(叶平)

 叶老师YP 2021-07-15
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用来表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事件。
其中,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主题的浮雕,与“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浮雕并列,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100多年来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
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武昌由此名扬海内外。辛亥革命博物馆前面的“武昌起义”英雄群像,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交相辉映。

辛亥首义为武昌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辛亥百年纪念之际,武昌区政府新建并修复了部分辛亥首义景观,推出了辛亥武昌首义十八景旅游主题线路。“首义十八景”主要包括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遗址遗迹以及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点)。


然而,从地图上看,所谓“首义十八景”既有整体包容起义门的景区,也有散布在蛇山黄鹤公园首义景区内,以及其他地方的景点,地理位置十分分散,就连我这个曾经居住在首义景区附近多年的老武昌,也寻觅了好久才把它们找全。

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旅游那年,我曾跟团走过一个名叫“苦路十四站”的旅游线路,即以耶稣殉难行走的时间为序,将耶稣基督的苦路历程划分为十四个停留点。

“首义十八景”主题旅游线路完全可以仿此设计。于是,我把首义十八景重新整理,按照起义发生和发展的时间顺序编号,分别在地图标记为:1.抱冰堂;2.三烈士塑像;3.工程营旧址;4.第一枪雕塑;5.楚望台军械库遗址;6.起义门;7.纪念碑林;8.蛇山炮台;9.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0.拜将台遗址;11.孙中山铜像;12.胜利亭;13.首义烈士祠;14.孙中山纪念碑;15.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16.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群雕;17.辛亥首义纪念碑亭;18.辛亥革命博物馆。

据此,建议来汉的外地驴友们,也可以大体参照这个重新整理的“首义十八站”顺序进行游览,聆听我们对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讲解,才不至于在迷茫的行程里走失方向。

第一景 抱冰堂 ——张之洞纪念馆

在武昌阅马场附近,走进黄鹤楼公园首义景区(原首义公园)大门,漫步登上蛇山。

抱冰堂(张之洞纪念馆)就位于首义公园景区内,在蛇山中部的南面山腰处。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湖广总督,当年的总督均被称为'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但他晚年自号“抱冰老人”,取《吴越春秋》'冬常抱冰,夏还握火'语意以自励。抱冰堂原来是他的生祠。
辛亥革命博物馆画像
张之洞是晚晴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辛亥革命博物馆介绍文字
张之洞督鄂十八年,“兴实业”、“办新学”、“练新军”,客观上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经济、文化、军事基础,被称为“不是革命家的革命家”。抱冰堂也就成了首义十八景的第一景。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照片(辛亥革命博物馆馆藏)
工业方面,张之洞在湖北兴办了中国最早的企业如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湖北织布局等,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积蓄了经济实力。
武汉市笫十四中学内张之洞雕像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他在湖北发展实业教育,创办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农业和工业所需要的人才。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官办中学(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我有幸成为了这所百年老校(现为武汉市十四中学)的校友,虽然在那里读了6年书,却没有“来得及”去参加武昌首义,呵呵。

汉阳造步枪(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品)
军事方面,他组织训练新军,用“汉阳造”步枪改造旧军队,同样也在客观上促成了辛亥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如今在汉阳铁厂旧址上,修建了一座“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似也可作为“首义十八景”的补充景观。
第二景 三烈士塑像 ——武昌起义的革命先驱
从蛇山下来,沿着武珞路(原熊廷弼路)西行。
到达与彭刘杨路的交汇处(彭刘杨路即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向马路,为纪念三烈士而命名)。

在首义文化公园拜将台西面,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塑像矗立在街边。

1911年,湖北新军中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领导机关,文学社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准备联合反清起义。然而,10月9日即起义前一天,共进会领导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配制炸弹不慎引起爆炸,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搜捕革命党人。设在汉口、武昌的起义领导机关相继被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被捕,次日凌晨被杀害于湖广总督署东辕门。
武昌首义第二景,原为三烈士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处的“三烈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九个大字。这座亭子在我年轻时候还能够进入吊唁,但由于湖广总署府和三烈亭均在武昌造船厂内部,目前已禁止游人进出,所以新的“首义十八景”只好以这座新塑的三烈士雕像,换了个地点来替代。
彭刘杨三烈士遗照(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品)
1911年10月9日深夜,清军闻讯来到武昌小朝街逮捕革命党人,为了掩护同志,刘复基被捕。彭楚藩当时身着宪兵服,本可以冒充前来捉人的军警脱身,但他决心与被捕同志同生共死,自称也是革命党人,与刘复基一起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负责运送子弹和炸弹的杨洪胜。三位志士面对敌人审判,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找到三烈士遗体,将尸、首缝合,装棺入殓,停放于武昌紫阳路皇殿内,供革命党人祭吊。

值得自豪的是,首义三烈士中的刘复基,是1903年进入武昌文普通学堂(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前身)的首批学员之一,竟然是我六十年前的校友。在此祭奠先辈学长永垂不朽!

第三景 工程营遗址——武昌首义发动地

从武昌紫阳路转向起义门,在道路的转角处,即紫阳湖的东侧,为湖北省总工会的旧址。
当年这里是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驻地。

在彭刘杨三烈士牺牲后,起义军群龙无首,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便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拼死一战,于10月10日当晚发动起义。晚7时许,工程营率先打响了第一枪,城内外新军竞起响应,党人同志踏着先烈的血迹,高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烈,覆清必楚;三烈在前,我们在后”的口号,首先攻占了设在楚望台的军械库,夺取了大量枪支弹药。

1987年10月10日,武汉市政府在此立纪念碑,碑高4米余,麻石砌成。上立步枪雕塑,正面刻“辛亥武昌起义工程营发难处”,两侧为九角十八星旗,阴刻碑文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

第四景 第一枪雕塑 ——武昌首义标志

辛亥首义第一枪雕塑,在张之洞抱冰堂附近,坐落于蛇山首义公园入口的山腰处。
辛亥志士手举钢枪,气宇轩然,展现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
熊秉坤(左图一),程正瀛(左图二右起第二人)(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品)
过去的史料均记载,首义第一枪是新军工程八营正目(班长)、共进会工程营代表熊秉坤所打。现已查证,包括熊秉坤本人当时写的多篇文字都说明,真正打响“第一枪”的应是熊的下属,工程营正兵、共进会会员程正瀛。熊秉坤则是率领工程营进攻军械库的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品
打响“中华第一枪”的经过是:武昌首义的当晚,工程第八营后队副目金兆龙等正秘密准备起义,被巡查营房的排长陶启胜发觉。金兆龙高喊:“同志们动手!”共进会会员程正瀛举起枪托猛击陶的头部,陶负伤逃跑,程举枪射击,中其胸部。共进会总代表熊秉坤赶到,见陶迎面踉跄跑来,熊秉坤继发一枪。此时全营轰动,熊秉坤立即鸣笛,率领工程营起义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
第五景 楚望台军械库遗址 —— 义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
楚望台军械库遗址,位于武昌起义门(原中和门)旁,是武昌起义军占领的第一个目标。
熊秉坤等人在工程第八营驻地发难后,率兵众四十余人直奔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会合该营守库士兵,占领军械库。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举火为号,纷纷发动起义,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向楚望台齐集,这里一时成为起义军的大本营。
楚望台本身为明代遗址。明朱元璋称帝后,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并在梅亭山树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建'封建亭'。朱桢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亭遥望帝京,故又称'楚望台',是明清两代武昌较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
楚望台遗址公园内,立有全长近三米的大型浮雕《首义烽火》,正面再现了百年前“炮队进城”的恢弘场景,背面则是'夺取军械'的激战场景。
第六景 起义门 —— 武昌首义的起点
起义门民国以前称“中和门”,是武汉人熟知的武昌古城之汉阳门、文昌门、平湖门、大东门、小东门等十大古城门之一,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的一座城门,因居辛亥革命首义之功而获殊荣,起义军首先攻占的就是中和门。
武昌中和门当年的照片(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品)
辛亥革命博物馆陈列模型
1911年10月10日晚,工程营首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后,打开中和门,迎接驻南湖起义炮队入城,并在中和门城头架大炮,向清朝湖广总督署开火。
1912年,鄂军都督府将其改名为“起义门”,誉为武昌首义的起点。
武汉解放时,起义门已毁,门洞损坏严重。1981年,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原址复建起义门城楼。城门楼上挂着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镏金大字。
第七景 纪念碑林 —— 首义历史文化重要景观
纪念碑林全称辛亥百年纪念碑林,西与起义门相连,北邻楚望台军械库旧址。
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由景观石刻、碑林长廊、组合碑墙及情景雕塑等部分组成,立有石刻、碑刻100方,木刻楹联5幅,占地面积1.4公顷,形成首义历史文化重要景观。
纪念碑文从284件纪念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诗、词、联、赋等历史现存资料中选取83件,作者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辛亥革命名人、历史文化名人,展示了一百年来各界名人评价辛亥革命的手迹。
第八景 蛇山炮台 —— 义军进攻湖广总督署的支柱
蛇山为武昌城内制高点,东西横亘于城内。
进入蛇山首义公园的大门一直往前走,走到山顶,就可以看见蛇山炮台。炮台遗址于1993年重修。
这里目前有5门大炮,同时还有修复后的城墙,气势雄伟。
蛇山炮台遗址为义军在蛇山架设大炮的场地。武昌起义时,起义军打开中和门,接应驻扎在城外起义的南湖炮队进城,迅速在中和门城楼、楚望台和蛇山山顶等地架起大炮。
辛亥革命博物馆陈列模型
1911年10月10日晚,吴兆麟、熊秉坤下令义军进攻湖广总督署(地址在今武昌造船厂内)。激战中,蛇山炮台有效击中总督署,形成巨大火光。在蛇山炮台、中和门炮台的猛烈炮火掩护下,义军经过通宵激战,攻克了总督署,占领了武昌城。
第九景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 宣布建立中华民国的红楼
武昌起义革命军政府旧址位于蛇山南麓,阅马场的北端。这座西式楼房原是清末湖北省咨议局。因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而被称为'红楼'。
辛亥革命博物馆陈列模型
辛亥武昌首义胜利的第二天,革命党人在此地宣布建立“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颁发了第一号布告,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通电号召各省起义。这里曾一度代行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职权。
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为十八星旗,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起义前曾说过:红底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以热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角上共有十八颗金黄色的圆星,代表晚明关内汉人所在的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
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黎元洪系武汉黄陂人,时任清朝第二镇统制兼护统领事,指挥张之洞麾下最精锐的新军部队。首义革命后,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亟待请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组建军政府。义军将黎元洪从床底下拖出,用手枪逼着他来到省咨议局(即红楼),推上都督宝座的轶闻,一直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黎元洪亦由此得了一个“床下都督”的别号。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立后,又先后推选黎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和大元帅。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在1981年后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记得在1950年代我在阅马场小学读书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这里义务劳动,帮助打扫清洁。

这里既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重要纪念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第十景 拜将台遗址 —— 黄兴拜将总司令的纪念碑
拜将台遗址在红楼前方中轴线,孙中山铜像的正前方。在我的记忆中,它的原址并非在阅马场大路的蛇山一侧,而是在大路对面我的母校阅马场小学(现已拆除)的校门前,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伸手去抚摸这个巨大的“红色大理石宝剑”。
拜将台的位置为何如此重要?这是因为1948年建立的这座拜将台,就立在黄兴当年接任总司令仪式的地点上。
武昌起义后,清军大举南下准备收复武昌,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黄兴由上海赶来武昌,湖北军政府决定于1911年11月3日上午,由鄂军都督黎元洪在此登台,授黄兴为革命战时总司令职,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黄兴就任总司令后即赴汉阳指挥战斗。
黄兴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他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同盟会,成为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随后将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武装起义上。他先后参与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但他愈挫愈勇,又组织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再次失败后将烈士合葬在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湖北军政府在武昌为黄兴举行登坛拜将仪式,就任战时总司令后,他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在阳夏之役中,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备极艰辛,攻绩卓著,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十一景 孙中山铜像 —— 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
孙中山铜像在武昌阅马场北部中央,位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与黄兴拜将台之间。
铜像于1931年建立,以缅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像由铜像,底座,台基三部分组成,通高5.95米。铜像为全身像,高约2.3米,着长袍马褂,右手持礼帽,左手拄仗,面南而立,双目远眺,举止庄重,栩栩如生。
1912年,孙中山先生与湖北军政界合影,辛亥革命博物馆陈列照片
孙中山先生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辛亥革命,但武昌起义与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关系。武昌起义是在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同盟会革命方略指导下进行的,武昌起义的胜利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结果。
第十二景 胜利亭 —— 中华民国国庆日纪念
起义门与紫阳路(原张之洞路)之间为紫阳湖,即武昌的城中湖,明清两代就是武昌一处风景名胜地,史称“滋阳湖”。
史书记载,明末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武昌,礼部尚书贺逢圣及全家在此投湖自尽,故墩子湖又被命名为“亚相湖”,而后来紫阳湖的“紫阳”二字,取的则是霞光映照下的满湖莲叶在薄雾中如同紫气东来之意。墩子湖渐渐变成了紫阳湖。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于紫阳湖湖心设茶座和酒亭,建有曲桥相通。
武昌首义的翌年10月10日,首义志士在紫阳湖北面烈士祠前的场地上,扎高台举行武昌起义周年纪念暨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庆大典,国民政府及各省都督都派员出席。而后,湖北军政府特在烈士祠东南方的紫阳湖公园一角,修建了一座“胜利亭”,为木结构的六柱六角亭,琉璃瓦,高约5米,直径4米,建在高87厘米,直径5.5米的水泥基座上,座北朝南。
亭中立一汉白玉石碑,碑高1.68米,宽52厘米,正面镌刻“民军起义国庆碑”。
第十三景 首义烈士祠 —— 辛亥烈士纪念祠堂
辛亥首义烈士祠,位于武昌紫阳路127号,紫阳湖的正对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的尸首曾停放于此。1911年11月9日,即彭刘杨三烈士就义一月后,湖北军政府改皇殿为辛亥革命首义烈士祠。烈士祠原来建筑拆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现仅存一座孤单的牌坊。
烈士祠原为明代楚昭王朱桢的故宫南辕,明末遭兵焚毁。清康熙年间,朝廷又在此兴建了“万寿行宫”,即“皇殿”。每逢皇帝生日,不能亲临京都的各地官员就在这里祭拜。皇殿依照京都皇宫修造,当中置有龟鹤铜雕,为龟鹤延年之意。皇殿建筑为砖木结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18米,进深13米,宏伟壮观,当年曾是武昌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建筑。
烈士祠现已迁往蛇山,修建了新的享堂,与彭刘杨三烈士,以及紫阳湖、皇殿等撇清了关系。

新修的烈士祠建在蛇山抱冰堂附近的半山坡,改称为“武昌蛇山烈士祠”,原地址是老湖北大学的教工宿舍,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对面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校址。

烈士祠正中,巨幅松树国画下,供着辛亥烈士的排位。
第十四景 孙中山纪念碑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蛇山首义公园沿抱冰堂而上,连续四个“十八景”依次排列。
孙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于1928年修建。碑座面北朝南,略呈方锥形,高约7米,碑座高约2.5米,碑帽呈方斗形,碑身四方均有浮雕花卉,上端四角卷云翘角。碑身正面镌“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中华民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碑体用花岗岩砌成,四周护栏环似铁链,整个纪念碑呈现庄重肃穆,环境恬静。
第十五景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由湖北省暨武汉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筹备领导小组于1981年主持修建,是年10月10日揭幕。
纪念碑南向,大理石砌,呈蛊形,高11米。正面镌叶剑英所题碑名。两侧饰稻穗、彩带等浮雕图案。碑座刻章开沅撰、张昕若书赞颂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碑文。2008年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六景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群雕 —— 英烈功绩照汗青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首义英雄,教育子孙后代,武汉市人民政府在纪念碑的北面建立了这座辛亥革命领袖及辛亥首义英雄志士群雕像。辛亥首义英烈群雕于1995年10月10日告竣。
群雕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首,革命志士如全国领袖人物黄兴、宋教仁、刘公、孙武和起义前夕至湖北军政府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革命党人:吴禄贞、刘静庵、蒋翊武、刘复基、熊秉坤、蔡济民、吴兆麟、詹大悲,以及当时的有关历史人物黎元洪、汤化龙等,栩栩如生,背面刻有这15人传略。
第十七景 辛亥首义纪念碑亭 —— 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
蛇山首义公园的两座碑亭,左面亭内石碑的正面刻着孙中山先生题字;另一面刻着黄兴在民国元年赞扬辛亥首义诗句。另一座碑亭的石碑分别刻有朱德、董必武同志为纪念辛亥首义五十周年所写的诗。
孙中山先生著名的题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第十八景 辛亥革命博物馆 —— 武昌起义历史文物全景展示
辛亥革命博物馆建在武昌阅马场首义广场中轴线南侧,与北侧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遥相呼应。
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辛亥革命博物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具备辛亥革命历史展览、辛亥革命文物存储、武汉近代史研究与学术交流以及综合服务等主要功能,是“首义十八景”的综合性呈现。
武昌起义雕塑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全景历史陈列
清朝末年,丧权辱国。
中山先生,兴中同盟。
武昌起义,推翻帝制。
驱除鞑虏,建立共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