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艺术 [http://177337.qzone.qq.com]

 百城主人 2015-04-22

太行山琴台

王鹏先生于琴台抚弦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父阮瑀为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少年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喜老庄,且容貌瑰杰,一表人才,与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人共游,为“竹林七贤”中的核心人物。阮籍好酒,常以醉酒之法于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因闻步兵厨营人善酿,并有美酒三百斛,乃求去此处当兵校尉,故后人称其为“阮步兵”。

阮籍嗜酒成性,性格放诞,不仅擅长诗文辞赋,还善于弹琴和长啸。啸,撮口而呼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吟啸的历史比较古老,在《诗经》中就有“其啸也歌”、“啸歌伤怀”等描绘。大概至东汉时,啸进入文人墨客的生活,其啸声也由原始的“吹口哨”演化成旋律优美的雅音。魏晋时期,啸已经发展成为名士们的一种雅好,乃至“长啸当歌”成为魏晋名士的一大风度。

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砖画中,“竹林七贤”与春秋隐士荣启期皆席地而坐,神态各异,其中阮籍的姿态比较特别,用右手靠在嘴边作“长啸”状。南朝离魏晋尚不远,砖画中所描绘的人物风貌大抵可信,古籍中也有记载阮籍的长啸“与琴声相谐”。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画阮籍像

啸台,为阮籍舒啸处,又叫阮籍台。遗址现在尉氏县小东门南城墙上。在一片居民住宅区的旁边,看见一座残破的黄土堆。这里东邻城壕,西濒湖水,南北皆为居民住宅建筑。近前,有一碑墙耸立,上刻“阮籍啸台”等字样,细看啸台,呈不规则圆形,直径约为二十多米,高约五六米。由于年久失修,又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原为黄土夯筑而成约三十米高的啸台,已被岁月风雨剥蚀得面目全非,黄土堆上裸露着盘根错节的树根。据介绍,啸台遭人为破坏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时黄水泛滥,泛区人民无家可归,逃至县城,将古啸台四周挖洞作为栖身之所。再后来,当地居民拉土盖房,则破坏更为严重。


阮籍啸台

史书记载,啸台原址“高15丈,阔2丈,有层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民国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相传,阮籍当年常在此段城墙上吟诗弹琴,放歌长啸。后人因仰慕先贤,在此筑台以表敬慕。啸台北与战国尉缭高台南北相映,台上原有一厅,为屋三间,厅前花墙围绕,院中有古柏一株,气势挺拔可观。清宣统年间,这里居民在台下西侧,发现用大筒瓦砌的七角水井一眼,据说是阮籍花园故址。遗憾的是,往日的高台幽境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这岌岌可危的断壁残垣和露根枯树,还伫立在风中。也许,再有几场暴雨,这里就踪迹全无了。

琴曲《酒狂》是首经典名曲,习琴的人大多都会弹奏,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优秀琴曲中较为特殊的一首。说它特殊,是因为此曲通过大幅度跳跃的、不稳定音节节奏,描绘了一种酒后精神迷离恍惚、步履蹒跚且颠簸不稳的酣醉状态。我们知道,传统琴曲向多以“和静清雅”、“清微淡远”的艺术风格来表现文人的平和心境,而这首琴曲却是以描写酒醉后不雅形态为内容的,这种藐视传统礼教的音乐作品,在古代可谓是离经叛道的不和谐音符,因此曲名只有称之为《酒狂》了。


阮籍抚琴图·陈逸墨(2006年绘)

据明代《神奇秘谱》记载:“是曲者,阮籍所作也。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由此可知,《酒狂》为阮籍所作,并有所寄。世人好酒,各有因由,阮籍之所以不同于世俗酒徒,必当结合其时代背景而论。

阮籍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曹魏政治集团和文学团队里的重要代表。阮瑀去世较早,曹丕、曹植等都写过《寡妇赋》,对阮籍和其母亲的生活表示同情和关心,这些关怀和温暖,阮籍应是深有体会并心怀感恩的。但他身处一个充满战争的混乱年代,特别是权力易代时期,其时曹魏与司马氏两集团斗争极为激烈,得胜后的司马昭更是残酷迫害不合作的文人。阮籍曾经历并目睹过一系列的残酷杀戮,特别是景元年间名士吕安和竹林七贤核心人物嵇康的被害,这些都使他胆战心惊、忧心忡忡。相对于嫉恶如仇、且敢于正面与当权者斗争交锋而不顾性命的嵇康,阮籍的性格与处事则要委婉一些。司马氏掌权后,为避难免祸,阮籍不得己而去应召为官,但他做官后把工作抛到一边,却将全部的人生付与了酒。当时的要臣钟会曾多次到阮籍那里想挑毛病欲加之罪,但每次阮籍都因大醉为由逃过劫难。由此可见,阮籍的饮酒完全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无助的文人面对黑暗统治又不敢反抗,只有在行为上借酒的麻醉逃避现实,在半醉的朦胧世界中得到暂时的解脱。

阮籍嗜酒成癖,醉后更是率意独行、不尊礼法,随心所欲的放任中体现出反抗时俗的特点,这种酒后惊世骇俗的行为在时人眼中就是狂傲不驯的非正常行为。据《世说新语》记载的所谓“狂放”行为就有八条。一、阮籍在其母亲去世服孝期间大肆吃肉喝酒,严重触犯当时礼法。二、他请求到藏有好酒的部门去做官,以便天天都能痛饮。三、常醉卧邻家美丽少妇身边而“终无他意”等……凡此种种,均能看出他不崇礼法、狂放不羁的鲜明个性。阮籍超越时俗的观念及放任狂诞的行为确实较具有代表性,但他的狂放举动却又是有度的,因他采用的是回避冲突的佯狂,故醉后表现的“狂”虽不拘世俗礼法,却从不涉论时政抒发对当权者的不满,从而避免了危险时局中的杀身之祸。


《酒狂》琴谱

然而,每每以酣饮佯狂化险为夷的阮籍,却不能以酒消解他内心深处的愤懑。由于惧怕突来的横祸,不得不处处小心,做官却不愿同流合污,欲隐而不得,饮酒行乐却激发内心的忧伤,阮籍的一生始终在矛盾和痛苦中徘徊,时而高洁,时而世俗,除了酒以及酒后的佯狂以外,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因此内心异常苦闷与孤单。

出身于音乐世家又具备极高音乐素养的阮籍,正是在这种环境与心境下,创作了琴曲《酒狂》。

阮籍墓遗址,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考察队行车不久,就来到村头,站在路边远眺,只见村庄旁广阔的绿色麦田中,有一巨大圆形土堆凸起,土前高低错落竖立有几块石碑,隐约可见“阮籍墓”三字。


阮籍墓

关于阮籍墓,还有一个在江苏南京,被认定系阮籍衣冠冢。阮籍于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卒,时年五十四,归葬陈留今阮庄村。墓地原来有祠宇,可惜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后来阮氏族人集资建了此新坟茔。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正中镌刻“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14个隶书大字。

路遇有村民,问询得知,阮籍还有不少后人就住在村中,有热心人还把阮氏长辈请出,众人一看,其神态及面相极似南朝墓出土的砖画及古代绘画中的阮籍造像,不由均纷纷称奇。阮姓中也有颇具文化之人,向考察队讲了不少有关阮籍的民间传说,这些流传于当地的故事,丰满了阮籍的传奇人生。阮姓族人对我们对阮籍的祭拜很有好感,只是不明白我们这些外姓人为什么对阮氏先人这么尊崇。

左:阮籍画像 右:阮籍后人

文/陈逸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