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经分享】伯利恒之光

 路得芳 2015-04-23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小七将和大家分享耶稣诞生的故事。相信这个故事无论你是否读过《圣经》,而对于圣诞节大家都不会陌生,用艺术的方式讲述耶稣诞生的故事其实早在基督教早期就产生了,而并非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今天大家就跟随我了解你闻所未闻的“耶稣诞生”的故事。
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中部,人口约4万余,别小看这小小的城市,确在全球享有极高的盛誉,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早在2000千多年前,被称是上帝的独生子,人间的救世主--耶稣,就诞生此地。从此伯利恒就成为基督教徒朝圣之地,也成为全球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近十多年来由于受到战争的干扰,每年仍然有300多万的游客来到伯利恒观光旅游。伯利恒也是巴勒斯坦最富裕的城市,全市的30%的人口,从事旅游业工作。
圣诞教堂是第一个基督教君主,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年,在耶稣诞生地修建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教堂,它也是世界上公认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教堂。其中的核心也就是该教堂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耶稣当年出生在此一个长13米,宽3米的地下岩洞的马槽。原来的泥马槽逐渐被银马槽和大理石所取代,如今的马槽为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以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铭文: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
当我们一行来到圣诞教堂门口时,发现整个教堂的面积很大,尤如一座中世纪城堡,朴实无华,高高的城墙,严严实实,但奇怪的是正门的高度只有1米多高,导游手指着大门的旧痕,才发现原来还有2扇大门,一扇是高大的巨门,一扇是上部圆形的中门,导游也没说出原因。晚上回到宾馆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教堂初建之时的大门,气势如虹,后十字军占领期间为防止骑兵衝入而将高度降低,改为圆形顶部的中门。而如今改造成低矮的小门,是让进入教堂人士弯腰入内,以示对耶稣的尊敬。
进入教堂后看到内部很大,方方正正的大堂保存依然完好,4排共44根巨大的红石柱,烘突出其庄严神圣。墙壁上方宗教嵌壁画和地面下方的拼花图案,十分清晰可见。旁边的一间教堂仍在供市民使用,壁坛上圣母玛利亚站像和耶稣躺在草丛中的"耶稣诞生图",让参观者敬意由然生起。沿着圣坛旁的楼梯拾极而下,便是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马槽洞穴。到此,基督教徒都会在马槽边跪拜一段时间,摸摸14角伯利恒银星。洞穴内还挂有许多耶稣受难的雕像和马赛克圣经故事的壁画,让游客观看后了解圣经中许多经典故事。
洞穴内面积很大,陈设的展览物丰富多彩,可惜我的英语水平太差,无法了解原委。在曲径通幽的洞穴小道寻觅,导游把我们带到哲罗姆纪念堂。据介绍哲罗姆(公元340--420年)神甫来到伯利恒,在教堂附近的洞穴里定居下,潜心编写<圣经>注释,并把译成了新拉丁文本。他的译本,至今是天主教的最权威的译本。为纪念他对圣经文化的有效传播世界各地,圣诞教堂的地下洞穴内,专门设立哲罗姆纪念堂。墙上一幅马赛克画,介绍了神甫的编译圣经的事迹,一旁的通向上地面的楼梯,是他长期在地下室的油灯下编译工作,偶尔爬上楼梯到窗口呼吸一下新鲜口气。
走出洞穴,有一座布置精美的庭院供游客小憩。时间尚有多余,我们来到伯利恒的市中心广场游览,周围一派平和氛围,人来人往尤为礼貌和谐,更本没国内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巴以冲突的血腥场面。





点击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