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南部的清徐县是从过去的清源和徐沟两个县合并而来,和太原地理环境基本一致。在清徐现在最有名的莫过醋都的名头,紫林醋就是清徐的知名企业。但县城的醋博物馆已经不开放。而街头巷尾的小贩售卖的葡萄也是这里的特产,只是没有醋的名气大而已。 作为历史悠久的晋中沃土,清徐经济发达,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在三晋来说就少得有点可怜了。清晨,从太原搭乘公交车来到清徐东部的原来徐沟县城,即现在的徐沟镇。旧日徐沟县文庙和城隍庙紧挨在一起,荒芜破败多年了。 年久失修的两座大庙东西并排在路北侧,城隍庙靠东,文庙靠西,殿宇上荒草在肆意生长,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徐沟文庙始建于金,明初重建。空旷的院子里现在尚存主体大成殿五间六椽,单檐悬山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气势不凡。但其他建筑已遭破坏。 城隍庙的始建时代据清光绪八年《徐沟县志》载也是金大定年间,和文庙时代近似。明景泰年间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除戏台外的建筑火灾被毁,后重建。城隍庙中轴上是山门兼戏楼、大殿和寝宫,两侧有钟鼓楼、配殿。城隍庙的山门和戏台合二为一,是总高三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建筑。下面是三间的山门,中间是通道。山门前增建一卷棚歇山顶式样的抱厦。山门左右是并排一线的单檐十字歇山顶钟鼓楼。在钟鼓楼前也外接一悬山式样的抱厦。每当旧时庙会时,正面和钟鼓楼下的小门都可以打开,方便出入。想必旧时这里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城隍庙前的山门和钟鼓楼并列而立,再加上西侧属于文庙区域的重檐十字歇山顶奎光楼也紧邻着,形成了四座高大楼阁木构并排的伟大景观。在门前经过的人,都会被这个场景击中。虽然衣衫褴褛,却仍在沧桑破败中透露着文明的力量。 山门内侧的戏台建于明成化年间,又称栖霞楼,重檐卷棚歇山顶,平面近方形。左右有八字墙。徐沟城隍庙的山门兼戏台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