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饲料添加剂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李维,张勇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综述了蚯蚓的品种、生活习性、生活条件、营养成分、加工产品以及蚯蚓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蚯蚓;营养作用;肉鸡 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03(2009)11-0048-05 1·蚯蚓的品种 蚯蚓又称蛐蟮、地龙,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蚯蚓品种约2 700多种,我国有160多种。蚯蚓除了在农业生产中有改土肥田的作用外,由于其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而被很多国家重视并养殖与研究,现已在食品、医药、饲料和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1,2]。 1.1威廉环毛蚓 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或灰绿色,背中线青灰色。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 1.2湖北环毛蚓 体细长,长70~220毫米,宽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荧光,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1.3参环毛蚓 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殖较好。 1.4白颈环毛蚓 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1.5爱胜属蚯蚓 该属近20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分布。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该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赤子爱胜蚓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喜在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3]。 1.6大平二号蚯蚓 大平二号蚯蚓优系是用大平二号蚯蚓在20年的养殖中精心优选繁育而成。成蚓体长70毫米左右,大者达150毫米,径粗4~7毫米,体表红亮,体腔厚,肉质多,生长快,寿命长,易饲养,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干制品含粗蛋白66.3%~72%、脂肪7.9%、碳水化合物14.2%,氨基酸丰足齐全,铁含量是鱼粉的14倍[4]。 2·蚯蚓粉的营养成分 蚯蚓粉是一种富含高蛋白、氨基酸、激素、生长诱导素的有机粉剂,可直接饲喂肉鸡。 2.1蚯蚓的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 蚯蚓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新鲜蚯蚓蛋白质含量占20%以上[5]。蚯蚓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56.5%,最高可达71.0%[6]。虽然略低于秘鲁鱼粉(含量64.3%),但高于饲用酵母(含量51.4%)、豆饼(含量46.2%),是玉米(含量9.0%)的6倍[7,8](见表1)。蚯蚓粉的蛋白含量与进口鱼粉相当,高于国产鱼粉[9]。 影响蛋白质营养价值及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率。蚯蚓中含有18种氨基酸: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和酪氨酸等,其中以亮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10]。一般来说,鱼粉腥味重,影响食用鱼粉为主的动物的品质,添加蚯蚓粉之后,动物的肉质变得鲜美,这是因为蚯蚓富含谷氨酸,其谷氨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重高达8.21%[11]。动物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虽然由于蚯蚓的品种和产地不同,其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但均非常丰富。蚯蚓所含的精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动物必需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优于豆饼和玉米,接近鱼粉,和饲用酵母相当(见表2)[12]。蚯蚓蛋白中精氨酸含量约为花生蛋白的2倍,是鱼蛋白的2~3倍;色氨酸的含量约为动物血粉蛋白的4倍,为牛肝的7倍[13,14],赖氨酸含量(4.3%)[15]约为牛肉的3.9倍,为猪肉的4.6倍[16]。蚯蚓作为蛋白饲料,不足之处是硫氨酸含量较低,在饲喂单胃动物时,最好用其他饲料予以补充。 2.2蚯蚓的脂肪营养 蚯蚓的脂肪含量较高。蚯蚓油脂含量在5%~8%之间[5]。蚯蚓所含脂类成分为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硬脂酸、花生酸、琥珀酸及酯类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γ-亚油酸等)和甾醇类(其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麦角二烯酸-7,22-醇-3a和麦角烯-5-醇-3 a[10]。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广地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0.59%,沪地龙占48.06%,土地龙占30.29%[5]。风干蚯蚓的粗脂肪含量为7.8%,略高于秘鲁鱼粉(含量7.6%),显著高于饲用酵母(含量0.6%)、豆饼(含量1.3%)和玉米(含量4.0%)。由于粗脂肪含量高,1 kg蚯蚓的代谢能高达2.92Kc,仅次于玉米(3.19 Kc/kg),高于秘鲁鱼粉(2.78 Kc/kg)、豆饼(2.53 Kc/kg)和饲用酵母(2.43 Kc/kg)[7]。蚯蚓粉的脂肪酸组成见表3(单位g/100 g)[1]。 2.3蚯蚓的维生素营养 蚯蚓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18]和维生素A、B、E,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复合体,其中维生素B1每100 g蚓体内含0.25 mg,维生素B2每100 g蚓体内含2.3 mg,可有效弥补饲料中维生素不足[1]。 2.4蚯蚓的矿物质营养 对蚯蚓提取液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得到以下结果(mg/kg):Mn:1.19,Zn:3.00,Ca:111,Cu:0.36,Mg:35.4,Fe:7.62,Na:70.8,K:328.4,Se:0.2等[17]。风干蚯蚓中铁的含量是鱼粉的14倍,是豆饼的10倍多;铜含量比鱼粉高1倍;锰含量是鱼粉和豆饼的4~6倍;锌含量是鱼粉及豆粕的3倍以上[14]。其他如钾、钠、镁含量都高于豆饼;钙、磷含量虽低于鱼粉,但高于豆饼2~3倍,而且动物对蚯蚓体内磷的利用率高达90%[12,15]。1 g蚯蚓干粉中含硒(Se:0.2 mg/kg)高达20μ g,每天在膳食中加入10 g左右的蚯蚓干粉便可满足人体对必需微量元素硒的正常需要[6]。蚯蚓肉营养丰富,各营养成分见表4[6]。 2.5蚯蚓体内的核苷酸及活性物质 蚯蚓含各种核苷酸,如黄嘌呤、次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鸟嘧啶等,均为人体代谢提供必不可少的成分[10]。每100 ml蚯蚓提取液中,核酸总量为223.5 mg,其中RNA 169.55 mg、DNA 53.5 mg。另外还有蚯蚓素、蚯蚓碱以及琥珀酸、嘌呤、胆碱、胆甾醇等活性物质[11]。蚯蚓中含有丰富的酶类:纤溶酶、胆碱酯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β-D葡萄糖苷酸酶、碱性磷酸酶、酯酶、卟啉合成酶、植酸酶等[10]。蚯蚓中还含有蚯蚓素、蚯蚓解热碱、蚯蚓毒和嘌呤、胆碱、胆甾醇、蚯蚓毒素、蚯蚓磷脂、N-磷酰蚯蚓磷脂、透明质酸、胆碱、胍、促髓细胞增值组分、类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免疫球蛋白样粘连物、碳水化合物、色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增强被饲养动物的免疫功能[6,10]。可用于治疗高烧、高血压、哮喘头痛、小便不通、水肿、半身不遂等疾病[18]。 3·常见的蚯蚓加工产品 蚯蚓可供药用、饲用、饵料或出口,根据不同用途,可加工成蚯蚓干、蚯蚓粉、膨化蚯蚓。 3.1蚯蚓干 把蚯蚓洗净分散在水泥地面上曝晒使其快速脱水晒干,即制成蚯蚓干。因蚯蚓在适温、适水条件下有尸解现象,必须快速晒干,以严格控制扳机酶(尸解酶)的启动,否则重量会减轻而受损失。 3.2蚯蚓粉 80目筛网粉碎蚯蚓干即成蚯蚓粉,常用于药用或饲料。 将收获的蚯蚓产品烘干或冷冻干燥,但不能直接曝晒,因为太阳的紫外线会破坏蚯蚓的营养成分。烘干后的蚯蚓放入粉碎机或研磨机中粉碎、研磨,加工成粉状。也可用冷冻干燥机在低温真空下把蚯蚓体内水分蒸散掉而获得蚯蚓的干体。利用这种冷冻干燥的方法加工成粉末的蚯蚓含蛋白质65%~70%,其营养成分保持不变[18]。 3.3膨化蚯蚓 冬季利用严冬气温,夏季可用冰箱,把蚯蚓快速冰冻(利用结冰水体膨大原理,达到蚯蚓躯体膨大的目的),之后快速晒干或烘干,即成质地膨大、疏松的蚯蚓干。供做饵料或出口产品。 4·用蚯蚓饲料的注意事项 虽然蚯蚓是很好的动物蛋白饲料,但因蚯蚓种类繁多,很多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的体内还含有药物成分。另外,蚯蚓吃了污染的食物还会富集有毒的农药和重金属元素,因此,用蚯蚓做饲料应注意以下问题。 4.1选择品种 蚯蚓种类与品种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并不适合作饲料。所以应选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无毒副作用的种类或品种作动物蛋白饲料,如赤子爱胜蚓、北星2号、日本大平2号、进农6号等。 4.2确保安全 新鲜蚯蚓在投喂前,最好先高温消毒,防止蚯蚓带有与畜禽共患的寄生虫或虫卵。另外,作饲料的蚯蚓,不可用农药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饲料饲喂,也不可在农药与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土壤、淤泥中采集。 4.3控制用量 对一般动物,用量应控制在饲料总量的5%左右,对鸡用量可增加至10%。 4.4注意处理方法 若确认新鲜蚯蚓不带寄生虫,可直接投喂肉鸡,否则应煮熟后喂;对刚出壳的雏鸡,因其消化能力较弱,不宜过早投喂,应在1月龄以后再喂,并逐步增加用量;也可将蚯蚓干制后加工成蚓粉,再添加至配合饲料中[7]。 5·蚯蚓粉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 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蚯蚓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作饲料使用,对调整畜禽生理机能、改善畜禽健康状况、加快畜禽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养殖效益均有一定作用。可以说,蚯蚓不仅是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也是一种营养比较全面的功能饲料,用于养殖业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孙振军,刘清等(1990)研究发现,用蚯蚓取代豆饼或鱼粉喂肉鸡,鸡采食量减少,但增重效果明显比对照好[19]。据报道,在肉仔鸡的日粮中加入7.5%的蚯蚓粉与加入8%的鱼粉相对照,到8周龄时,喂蚯蚓粉的比喂鱼粉的增重13%[16]。孙振军,汪尧春等(1994年)研究发现,用蚯蚓和蚯蚓粪作为蛋白源饲喂肉仔鸡,其增重明显优于鱼粉,且与日粮中蚯蚓和蚓粪的添量呈正相关,但添加量有一定限制,鲜蚓9%~12%,蚓粪9%~10.5%[20]。李钧,丁俊龙等(1998)研究发现用蚯蚓粉替代进口鱼粉,对肉鸡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可以降低饲养成本[21]。杨海明等报道,在粗饲料中添加5%~8%的蚯蚓粉喂养家禽,可使其生长速度提高15%[22]。Sun(1995)研究表明,以蚯蚓为蛋白原料的日粮饲喂肉鸡后,平均活体增重提高了6.2%,生产成本降低了33.9%~43.6%,饲料转化率要优于以鱼粉为基础的日粮;用含有蚯蚓的日粮饲喂肉鸡后,肝脏和胰腺的重量以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但腹脂增加[23]。Agbede等(1994)报道,在生长肉鸡日粮中用3.65%蚯蚓粉替代5%的肉粉对肉鸡的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腹脂和活体增重都无明显变化[24]。据报道,使用后可使肉鸡生长速度加快30%,小鸡成活率提高10%以上[25]。Bastidas等(1988)报道,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蚯蚓粉能够降低肉鸡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户收入[26]。Cariaga〔1983)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各种水平的蚯蚓粉都比添加鱼粉的效果好,但限制蚯蚓粉应用的首要因素是其成本较高[27]。Reinecke等(1991)报道,用蚯蚓粉和无氮日粮做出的粗蛋白含量为4.5%、9.0%、13.5%的日粮与鱼粉等为蛋白原料的普通日粮相比,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因此蚯蚓粉能够作为蛋白质原料添加到饲料中[28]。Das等(1990)报道了相似的结果。从以上试验可看出,蚯蚓添加到家禽日粮中能够提高其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29]。据报道,蚯蚓粉由鲜蚯蚓风干或烘干后粉碎即成,用蚯蚓粉喂鸡,增重快,肉质好,效果好于鱼粉[22]。据报道,用蚯蚓取代豆饼或鱼粉喂肉鸡,鸡对饲料的摄取量减少,但增重效果明显[7]高于鱼粉喂肉鸡。 6·蚯蚓饲料的国内外现状及展望 世界上养殖最早的国家是新西兰和美国,美国已有近90年的养殖历史,早在30年代,美国就已开发利用蚯蚓资源,用来制造优质的饲料和添加剂。继之,日本、加拿大、印尼、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家也大力开发蚯蚓资源,除本国使用外,还出口创汇,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特别是日本,养殖蚯蚓虽然只有40年的历史,但成绩显著,是目前世界上蚯蚓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2]。近年来,世界各国畜禽、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环境污染,加上对鱼类的滥捕,导致鱼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严重不足。因此,开辟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环境,大力发展蚯蚓养殖业,并利用蚯蚓开辟蛋白质饲料新来源的研究,不仅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延长养殖产业链,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的蚯蚓养殖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有些区域也有关于蚯蚓养殖和应用方面的报道,且经济效益很高,发展较快[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肉、蛋、奶、鱼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养殖业包括特种动物养殖的迅速发展,对鱼粉、豆饼等蛋白饲料需求量很大,使得这类饲料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而且供不应求,我国每年约有40%的鱼粉和30%的豆粕需进口。因此,开发新的饲料蛋白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蚯蚓综合养殖利用正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来源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蚯蚓可以替代鱼粉,作为饲料或添加剂来饲养畜、禽及鱼类,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蚯蚓既是饲养畜、禽和鱼类的优质蛋白饲料,同时还是欧、亚、美一些国家人们的高级食物。经分析,蚯蚓除含有丰富的营养之外,还有提神、清热、解毒、活血及保养作用。随着对其加工方法的完善和人们食用习惯的改变,蚯蚓的价值必将进一步提高,前景十分广阔[9,30]。 参考文献: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