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满地丰碑满壁诗
第九编 满地丰碑满壁诗
一、孟庙、孟府、
谒 孟 庙
于慎行
邾城旧里记三迁①,
庙貌弘开大道边②。
行地江河疏圣脉③,
谈天爽衍闭言筌④。
洙流影借金铺日⑤,
峄嶂云连画栋烟⑥。
北望孔林元咫尺⑦,
千年海岳有真传⑧。
【作者简介】
于慎行(1545~1607),明文学家,字可远,更字元
垢。东阿(今属山东)人。隆庆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能
诗文,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集》等。
【注释】
①三迁:孟子幼年,因住处靠近墓地,嬉游肘“为墓间
56
之事”,孟母遂迁至街市附近,又学“为贾人炫卖之事”。
再迁至学宫旁,“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日: '真可以
居吾子矣。’遂居之。”见《列女传·母仪》。
②庙貌:《诗·周颂·清庙》郑玄笺: “庙之言貌也,
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
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弘:大。
③疏:疏通。圣脉:圣人之地的气脉。
④爽:驺爽。《史记·孟荀列传》说他也是“齐诸驺
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爽也文具难施"。可见也
是战国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衍:邹衍(约前305~前240),
战国末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主五德始终及大九洲之说。
当时有“谈天衍,雕龙爽”的说法。言筌:又作“言诠”,
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语本《庄子·外物》: “荃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荃”
通“筌")
⑤洙:河流名,经曲阜城东北,西南流入沂河。
⑥嶂:高险的山;如屏障的山峰。峄蟑即峄山。
⑦“北望”句: “邹县孟庙北至曲阜城北之孔林,仅五
十华里,故云。
⑧“千年”句:这句说孟子接续孔子的道统,传之千
年,遍被海内。
题孟庙古桧树 董其昌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
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⑤。
阅世磨秦籀④,参天结鲁青⑤。
方知樗散寿6,咫尺列仙经7。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明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
香光居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南京礼部尚书,谥
文敏。书法、画风及画论对晚明以后的书坛、画坛影响深
远。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
《画旨》、《画眼》等。
【注释】
④典型:原指模型或模范。以木为之日模,以竹为之叫
范,以士为之叫型。引申为在同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物。
②沃:音w6,浇灌。洙水:水名,流经曲阜城东北。
③“含气”句: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
本原。王充《论衡》;“天地含气,万物自生。"这句诗是
说古桧得峄山的灵气而生。
④阅世:经历世事。籀:音zhOu,籀书,即大篆,春
秋、战国问通行于秦国。
⑤青: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竹简经“杀青”(火
炙)后方能书写,故名。鲁青:鲁国的历史,即指《春秋》。
这句说直上高穹的古树,历尽春秋,好象凝聚了一部《春
秋》一样。
⑥樗散寿;《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
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
涂,匠者不顾。”故后以樗为散材,比喻不为世用,故得高
寿。这句说古桧年岁久远。
⑦列仙经:即《列仙传》,道教书名。旧伪托汉刘向
撰。刘向沛人,距邹不远,故云咫尺。
谒孟庙
顾炎武
古庙依邾邑,
高山近孔林。
游从齐魏老,
功续禹周深。
孝弟先王业①,
耕桑海内心②。
期应过七百,
运岂厄当今3
辩说千秋奉,
精灵故国歆r!
四基冈上柏。
凝望能萧森。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l3~1682),明清之际学者、思想家。初名
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早年曾参加抗
清起义。晚岁卜居华林。学问淹博,治学侧重考证,开清代
朴学之风。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
诗文集》等。
【注释】
1、弟:音ti,同悌。孝弟:儒家伦理思想。善事父母为
孝,善事兄长为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弟之_义。”先王:指儒家所称道的尧舜禹汤文武等
先代帝王。
2、耕桑:耕地与植桑。孟子在阐述其王道思想时提出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七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
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主张。见《孟子·梁惠王上》。海内:四海之内。古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
都有大海环绕,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o
3、“期应”二旬:《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
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以其数
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
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两句据此,慨叹孟
子的主张不能行于当世。
4、故国:此指故乡。歆:旧称鬼神享受祭品、香火。
5、四基:山名,在邹县东北,孟子坟墓所在地。
谒孟庙
施闰章
磊磊峄山巅①,
岩岩一人起③,
独立芟群言⑤,
俎豆同孔颜⑦,
灵旗俨翱翔,
母氏断机堂⑨,
彷徨复下拜,
洒扫何寂寥?
谁为企前修⑥,
终古栖灵异②。
方寸塞天地④。
诸儒折狂喙⑥。
宫墙接沫泗③。
古木入云际。
有象若长跽⑩。
怆然堕我泪⑧。
门应已荒秽⑥。
吾党有余愧⑧。
【作者简介】
施闰章(1618~1683),清初诗人。字尚白,号愚山,
又号蠖斋,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博学
鸿词,官至侍读。诗与山东莱阳人宋琬齐名,号“南施北
宋。”少数作品对清初的社会政治状况有所反映。著有《学
余堂文集·诗集》。
【注释】
①磊磊:众石貌。屈原《九歌·山鬼》:“石磊磊兮葛
蔓蔓。"
②终古:自古以来。
⑧岩岩:见前徐有贞《谒孟庙》诗注⑧。
④方寸;心。
⑤芟:音shan,删除杂草。
⑥喙:音hui,鸟兽的嘴,借指人的嘴。
⑦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时的器具。引申为祭祀。
孔;指子思(约前483~前402),姓孔名圾,孔子之孙,战
国初哲学家。颜;颜渊(前521~前490),名回,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按子思被后世尊为。述圣”,
颜渊被尊为“复圣”,孟子为“亚圣”,古时祭祀时的规格
相同。’
⑨宫墙,见前乔宇《谒尼山》诗注⑤。洙泗:洙、泗都
是水名。古时二水自今山东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
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洙泗之间,即孔子聚徒讲
学之所。后世因以洙泗代称鲁国的文化和孔子的教泽。
谒孟庙
张鹏翮
家在中庸精舍边①,
养成浩气独光前。
崇王黜霸违时好②,
讲义型仁绍圣传③。
力辟异端归正路④,
指陈性善契先天⑤。
七篇作就堪垂训6,
羽翼尼山并万年⑦。
【作者简介】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字运青。康熙进
士,曾任河道总督,治清口,塞六坝,修归仁堤,并采用逢
弯取直的办法治理黄河i后擢刑部尚书,雍正时累官武英殿
大学士。有《张文端公全集》。
【注释】。
①中庸精舍:在邹县子思祠以西,旧有子思书院,其正
堂额“中庸精舍”。久圮。按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即处
理事情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中庸》一书相传为
子思所作。
②崇王黜霸:推崇王道,贬斥霸道。《孟子·梁惠王
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
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按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
春秋时先后为霸主。违时好:与当时的需要与好尚相违背。
③绍:继承。圣传:指孔子的学说,道统。。
④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和学派为异端。
⑤指:指点,示意。陈:陈述。性善:孟子的学说,详
见前薛揎《谒孟子庙》诗注⑤。契:合。
⑥七篇;《孟子》共七篇,故以“七篇”代指《孟子》。
堪:可以。垂:流传下去。
⑦羽翼;辅佐,维护。
邹县谒孟子庙
沈德潜
梦寐怀邹邑,今来亚圣堂。
斯文天不丧①,吾道日重光②。
古木森松桧,丰碑峙汉唐。
薪传应有俟③,谁复数荀杨④?
【注释】
①斯文:古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
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
其如予何?"此用其意,言天不丧斯文,生孟子以继承之。
②日:太阳。重光:日晕或日珥现象,古人以为是一种
瑞应。这句说孟子发扬儒家学说,如日重光。
③薪传:柴虽烧尽,火种仍可留传,比喻道术学业之师
弟相传。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俟:等待。《论语·先进》:“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④荀;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
家。名况,赵国人,著《荀子》一书。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
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Ⅱ刨勿主义有所发展。杨:杨朱,详
见前薛揎《谒孟子庙》诗注⑧。
邹县谒孟子庙
厉鹗
庙貌抠衣拜①,
月来邾子国③,
翠峰森侵汉④,
松风吹夜气,
机丝俨若新②。
人宿孟家邻。
残碑远失秦。
壁立四无尘。
【作者简介】
厉鹗(1692一1752),清文学家,字太鸿,号樊榭,浙
江钱塘(今杭州)入。康熙举人,能诗词,作品多表现闲情
逸致,时或杂有孤寂之感。论词推崇周邦彦、姜夔,为浙西
词派的重要作家。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宋
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等著作。
【注释】
①抠衣:见前王尔鉴《尼山诗》注◎。
②机丝:刘向《列女传》载孟子母仉氏尝引刀裂其机丝
以诫孟子。俨若新:象新的一样。
⑧“月来”句:月亮从东方升起。邾子国在峄山之阳,
峄山又名东山,故云。
④汉:天河。
谒孟庙
刘墉
亚圣犹粉里①,
岩岩瞻气象,
不少三年艾③,
秋风振废柏,
崇祠近杏坛。
肃肃整衣冠②。
偏多十日寒④。
欲去重盘桓⑤。
【作者简介】
刘墉(1719~1804),清书法家,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与同时的翁方纲、梁同
书、王文治等齐名。
粉里:榆粉乡,汉高祖的故乡。后人因称家乡为“粉里”或“榆粉”。作者姓刘,用此典故有双关义。
⑦肃肃:恭敬的样子。
③三年艾:语出《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④十日寒:语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一
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⑤盘桓:徘徊、逗留,
甲午秋①,典试粤东②,道经邹
县,展谒孟庙,恭和德定圃师壁间韵③。李调元
功如大禹在人间,
舜跖鸡鸣第一关④。
三徒里中真善择,
七篇书外尽堪删⑤
松声谡谡留遗韵@
庙貌岩岩仰道颜。
私淑孔门千古契⑦
平生亦自有尼山。
【作者简介】
李调元(1734~?),清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羹堂”
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
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权臣和抻,充。
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戏曲著作有《雨村曲话》、《雨衬剧话》。另著有《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
-集《粤凤》等。
【注释】
①甲午;按作者生活的年代,此甲午年当系1774年(清
乾隆三十九年)。
⑦典试:担任乡试的考官。
③和:音h色,仿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德
一定圃师:不详何人。依字而讲应是德定籍人,名字中带
“圃"字,作者称之为师的人。此人于孟庙壁问题诗,本诗
作者和之。
④舜跖句:语本《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
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按跖是传说中春秋、战国间人民起义领袖,旧时被诬称为盗
跖。
⑤七篇:《孟子》共七篇,故以“七篇”代指《盂子》。
⑥“松声”句:谡谡是劲挺有力的样子。《世说新语》: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此处借以赞孟子。
⑦私淑:《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
:私淑诸人也。"后遂对自己所敬仰而不得从学的前辈,常自
.称为“私淑弟子”。契:合。
邹县谒孟子庙
伊秉绶
正气承沫泗,浩然天地问
孤城满秋色,周道峙贤关①。
功不下神禹,象真同泰山。
七篇言孔氏②,那许况雄攀⑤。
【作者简介】
伊秉绶(1754~18l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
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改刑部主事。擢员外郎,’
出知广东惠州府,再为江苏扬州知府。工诗、古文词,又善
书法,著《留春堂诗》七卷等。
【注释】
①周道:大路。关。门,贤关就是贤人之门。
②七篇;见前一首李调元诗注⑤。
⑧“那许”句:况指荀况(约前313~前238);战国时儒
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与孟子的“性
善”说相反。此句言荀况不足与孟子比附。
甲寅冬日①,敬谒亚圣庙,暮宿
国模世长第中②
阮元
霸王代谢百年间③,
夫子风尘又辙环④。
若使灵台开晋国⑤,
岂能秦石上邹山@!
遗书赖有邪卿注⑦,
古庙常余博士闲⑧。
今夜断机堂外住,
主人清话敞松关⑨。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清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江苈
义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掣芒。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齐
学,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主编《经籍纂诂》,校刻《
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又由经籍训诂求证于
古代吉金、石刻,并扩大到天文、历算、地理。所著《畴人
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可作为研究我国历代天文学
家、数学家生平和古文字学的资料。论文重文笔之辨,。以用
韵、对偶者为文,无韵散行者为笔。提倡骈偶,对桐城派古
文的形式有所不满。有《研经室集》。
【注释】、
①甲寅:按作者生活的年代,当系1794年(清乾隆五十
九年)
②国模:孟传裢(1764~1802)字国模,孟子六十八代
嫡孙,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世
职。世长尊称有交往的长辈。第:府宅。
⑧霸、王;见前徐有贞《谒孟庙》诗注⑩。代谢:更迭
交替。百年间:自孔子逝世(前479年)至孟子出生(前372
年),中隔一百零七年。百年是举其成数。
④夫子:此处指孟轲。风尘:谓行旅,含有辛苦之意,
辙环:辙是车轮辗过的痕迹。辙迹环绕,意指孟子游事齐梁
等国。
⑤灵台:周代台名。《诗》郑玄笺:“文王受命而作邑
于丰,立灵台。”晋国:此处指梁国。因韩、赵、魏(梁)
三家分晋,梁惠王还说过“晋国,天下莫强焉”的话。孟子
曾与粱惠王举周文王经始灵台的事,以说明“与民偕乐”的
道理。这句话意谓倘若梁惠王能象周文王一样行王道。
。⑥秦石:指秦始皇峄山刻石。秦石上邹山:意谓秦始皇
攻灭六国,才能东行登峄,勒石颂功。,,
⑦遗书:指《孟子》。邠卿:赵歧(约108~201),东汉
经学家,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任并州
刺吏,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有《孟子章
句》,今存,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⑧博士:从明景泰二年(1451)开始,授孟子嫡长后裔
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⑨主人:指孟传裢。关:门。
重修述圣庙、断机堂记
丁宝桢
述圣庙、断机堂之祀也,所以原圣人受教之始,而志不
忘于自出者也。咸丰纪元①,前巡抚陈公庆偕勒碑记重修事
甚悉。距今仅二十年耳,外垣及门坍废无遗。庙庑类村居②,
填委农具③。门壁黔疥④、龛阁厝薪⑤,秽亵至此。其外则
曝书亭址,荒墩仅存。又以岸逼溪流,日即坍卸,不葺且
废@。呜呼!是谁之过与?。
同治庚午⑦,军务既平,百废具举。明年修至圣庙,又
明年修亚圣林。癸酉之春⑧,请于朝,复捐修。孟庙。筹余
款,并此并葺之。循故址囿以垣⑨,因垣为口⑩,累石于
垠⑩。顾惠陡且堕,奈何?就其下叠石作陂陀以杀水势⑥。
又浚洗砚池,作曝书亭,以朴为度。垣以内两庙斗新。凡栋
宇台砌垣扉龛案之卑痹失宜⑧,朽敝无物及藻绘不文者⑧,
悉更新而易置之。堂之中有配享龛位,。相传为亚圣跪像。古
跪、坐同一义,实即坐像。石质古润,黝若胶漆。谓得自四
基山孟基所。似此者二,其一侍宣献殿⑩,究所由来,盖不
可考云。兴工两月,既成,檄县令严扃镝⑥,慎防护。博士
月启视以为常⑥,毋任居民作践。禁止堆积秽琐,违者罚无
赦。越三年,孟博士昭铨及邑绅董炳、孔文歧等,请以是言
勒诸石,措诸壁,垂示勿替⑩。乃从之书o
【作者简介】
丁宝桢(1820~1886),清末贵州平远(今织金)人,
字稚璜。咸丰进士,洋务派官僚。同治元年(1867~)任山
东巡抚,以诛杀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得海,有名于时。官至
四川总督,卒谥文诚。
【注释】
①咸丰:清文宗年号,1851~1861年。
②类;相似。
⑧委:堆积。
④黔疥:形容发黑起斑点。
⑤龛阁:供奉神像的石室或柜子。厝:放置。
⑥葺:音qi,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屋。也泛指修理房屋。
⑦同治:清穆宗年号。庚午:当同治九年,(~1870年)。
⑧癸酉:1873年。
⑨循:顺着。囿:此当围绕解。垣:墙。
⑩“因垣"句:原刻本有一字脱简,不便擅揣,以方框
代之。
@垠:边界。
⑥陂陀:倾斜而下的样子。杀:~$hai,减少,降等。
⑥栋字·房屋。台砌。台阶。垣扉:墙和门。龛案:神
龛和神前设供的桌案。卑鄙:低下。
⑩藻绘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装饰常处理成方形、多边
形或圆形凹面,叫做藻井。上面的彩画叫藻绘。也泛指一切
建筑彩兰。又比喻有文采。
⑩宣献殿:即宣献夫人殿,孟庙中殿堂名,在左翼侧启
贤门内之后进,祀孟轲母仉氏。
⑧檄:官府的文书。扃鐍:门窗或箱箧上可以加锁的地方。
⑥博士:古代学官名。此指受世袭博士封爵的孟氏宗子。
⑩替:废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