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耄耋夫妻的奔跑人生

 滁州162 2015-04-24

坚持跑步几十年,88岁的张亮友和83岁的尚殿娥夫妇的精神状态都很好。这对来自淮南的高龄“夫妻档”在跑步界颇有名气,曾经不少友人亲切地称呼张亮友为“跑疯子”。

1951年,张亮友开始喜爱上长跑。他所在的工厂实行三班制,为了能晨跑,张亮友把早班换给别人,自己上夜班,清晨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跑步,每天要跑50多公里,风雨无阻。

1956年张亮友开始马拉松训练。从三万米开始,逐步加大,最多时一天要跑60公里。马拉松是一项考验耐力的运动,为了“逼”自己跑下来,家住城里的张亮友专门跑到25公里外的寿县去买豆芽。

早年间,张亮友随安徽省体育代表团赴上海,参加全国长跑比赛期间,买了一本《马拉松》书籍,自从研究了这本书后,他心里就一直惦记着“马拉松”,到1957年时,他已经能可以跑40多公里,当时他的长跑水平已经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成绩,可以参加比赛了。

1957年12月,张亮友就以2小时52分34秒6的佳绩创造了当时中国第一个马拉松纪录。

练习马拉松两年多后,张亮友给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写了3封信,希望国家能开展马拉松运动。第3封信寄出去后,国家体委就派人到安徽省对马拉松运动考察立项。“当时有20多个人一起测验,我跑了2小时52分34秒6的成绩,拿了第一名。”张亮友自豪地说道。

几十年以来,张亮友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1984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7届世界老年锦标赛,中国队获得团体第三名。

洛杉矶归来,张亮友总算扬眉吐气了,没有人再笑他,本来身体不好的老伴也在他的影响下开始跑步。“最开始,他在前面跑步,我跟在后边骑自行车,到1984年,我骑了两年自行车,觉得身体差不多能承受了,就跟他一起跑。开始他把我甩在后面,慢慢地我就能追上了,形成习惯后每天至少跑20公里。”尚殿娥说。

1988年,尚殿娥获得北京国际元老马拉松邀请赛女子半程赛冠军。退休后,张亮友带着尚殿娥参加过厦门、香港等地的马拉松比赛,还去过韩国参加比赛。
近60年每天20公里,一路“跑”来张老欣喜于家乡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他说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进入了省工队也没有如今这个锻炼环境。而现在,路平整了宽敞了,垃圾消失了,路灯把黑暗都赶光了,条条大路敞开了任你跑。

一路跑来,张亮友先后担任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获得一大堆长跑、马拉松比赛荣誉。

张亮友尚殿娥夫妇永远是马拉松赛场上的焦点。每次比赛路边总有人为他们加油,跑至终点,当人们得知了他们的年龄,都表示非常震惊,纷纷与他们合影留念。

2007年,时年81岁的张亮友老人在纪录原址现场进行了象征意义的长跑,纪念中国首个马拉松纪录诞生50周年。

直到现在,老两口依然保持着二三十年前的训练习惯:无论寒暑,他们基本都在凌晨3点起床,3点半左右出门跑步。

子女们对于张亮友参加马拉松持反对意见,可酷爱马拉松的张老执意要去。无奈之下,张老的两个儿子及儿媳,还有一个女儿,甚至远在淮北的老友,只能陪他一起跑步。

在张亮友的带领下,他的儿子、孙女、哥哥等,全都参与到了跑步中来。张亮友的孙女从3岁开始,就和他一起跑步,90多岁的哥哥也在他的影响下,常年坚持长跑。

2013年,86岁高龄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张亮友携妻子参与合肥第三届百公里公益毅行活动,来自全省各地几千名毅行者在30个小时内完成百公里毅行路线。

年初的时候,老两口报名参加郑开马拉松全程比赛。经过反复沟通,组委会最终同意两人的请求。按规定,马拉松比赛是6小时内跑完42.195公里。张亮友和尚殿娥速度慢,担心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比赛,给组委会工作带来麻烦,就申请了提前两个小时出发。老两口最终的成绩是7小时57分30秒,这个数字张亮友挺喜欢。

尽管年纪越来越大,但奔跑的心却永远年轻。老两口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他们的梦就是继续跑下去,把运动的快乐、运动的意义传播给更多的人。

如今,老两口又有了新想法:“本打算跑完郑开马拉松之后就‘挂靴’,现在还想在2017年再跑一次,那时候正好是我创下中国第一个马拉松纪录60周年,我俩如果携手跑下来,一定会创下世界纪录。”张亮友的最大愿望,是想与老伴一起带动更多的人跑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