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成为“人中人”

 雪峰读书 2015-04-24

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就意味着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让孩子体验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野外嬉戏的快乐,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青春激情随意挥洒的快乐……

陶行知先生早就告戒过天下的父母们:“不要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常态的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家长对孩子总是一个劲的鼓励,孩子对自己含糊不清的言语、摇摆不定的步伐也就充满了自信。那个时候,孩子是“人中人”。而一上学,很多孩子的这种感觉就被破坏了:不是变成“人上人”,就是变成“人下人”,要么变成“人外人”。这种非正常状态,使得孩子不是膨胀,就是压抑,心灵始终不得舒展。

一个“人中人”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和谐的,他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和谐的,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人中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它的特点是:

A、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对人对事具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予以处理,常常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B、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不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弱点,而且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个性和情趣,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C、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对别人满腔热情,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和谐地与同学相处,积极态度(尊重、信任、喜悦)多于消极态度(嫉妒、怀疑、憎恶)。

D、自尊自重,谦而不卑。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又不退缩畏惧。在行为上独立自主,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E、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逆境或烦恼时,能自行解脱。能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

很显然,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或“人外人”。(据《教育文摘周报》2014年9月24日,李东海/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