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菜如何走出去?

 厨人 2015-04-24

桂林菜如何走出去?

2015-04-03 美味桂林
   近段时间,《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其中广西的柳州酸笋和螺丝粉榜上有名,但桂林菜作为广西区内的领军美食,却没有丝毫涉猎,这不禁让很多人疑惑。桂林菜缘何与《舌尖上的中国》擦肩而过,桂林菜要走出去,应该如何做。桂林多位餐饮界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度探讨。


  品牌发展企业

  桂林餐饮烹饪协会秘书长 吕昌林


  论历史,柳州螺蛳粉远不如桂林米粉;说市场,桂林米粉遍布全国,但螺蛳粉发展缓慢。《舌尖上的中国》出现了柳州酸笋和螺丝粉,却没有桂林米粉的踪迹,我认为这应该是个意外。首先是栏目策划人对广西美食了解不深,栏目线路也不涉及桂林,因而导致了节目与桂林擦肩而过。其次,很久前广西天等县人把桂林米粉带入了北京,大受欢迎,但口味却跟正宗的桂林米粉有天壤之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桂林米粉。


  为何众人推崇的桂林米粉走出去就变了样?因为它很难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品牌化。这与桂林餐饮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桂林菜要壮大,没有菜品的创新体制、品牌的管理体系和财务体系就不可能实现。完成这个过程,除政府呼吁外,还必须有实力的企业出头牵引。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在2011年来广西考察后表示,唯独桂林菜很有特色,最能代表广西餐饮界的最高水平,而广西其他地方菜特点并不明显。


  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的考察还发现,南宁、柳州、北海的餐饮业都没有进入桂林,但是桂林的餐饮企业却可以遍布全广西,甚至在一些省外城市也能看到。比如说桂林人集团不仅在广西区内常见,就连外省的株洲、长沙、武汉等地也出现不少分店,金龙寨和椿记烧鹅则主要在广西区内发展。


  桂林这些餐饮企业能走出去,是因为它们采取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甚至融入社会民营资本,注重模式改变,以品牌来发展企业。


  做产品不如做品牌


  味道制造总公司营运部副总监 丁华


  广西有美食,也可以说广西没有美食,原因在于有“川菜”、“粤菜”的震耳名声,“湘菜”的一枝独秀,唯独“桂菜”养在深闺人未识。桂林的代表菜可以从两大类进行细分。一是菜品类,主要有灵川狗肉、荔浦芋扣肉、阳朔啤酒鱼等;二是小吃类,桂林米粉、油茶、田螺等。


  桂林菜要实现突破,需餐饮界群策群力,发挥更强势的集团优势,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重围。


  此外,还要树立做产品不如做品牌的理念。品牌的建立需要通过学习和总结,就是选定业内甚至其他行业的榜样,认真研究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敏锐的触觉和坚定的信念步步紧跟,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性格。


  打造忠实的消费群体,将桂菜的魅力展示、推广于世人眼前。味道制造就是这么做的。


  政企配合 重新打造桂林菜


  美食达人 纵横CEO(化名)


  桂林餐饮走不出去,没能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很重要的原因是桂林餐饮本身竞争激烈,企业各自为政,缺乏对外宣传餐饮文化的意识,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有号召力的组织,让桂林餐饮形成一股力量,推动桂林菜走出去。


  桂林是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同样也是个旅游城市,外省流动人口占30%,其中湖南人就占了20%,因此就形成了桂林菜一个重要的特点,区域融合很明显。桂林菜受湘、川、粤三大菜系的影响,经过二三十年的地区融合,在菜式的风味中已经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以酸辣、生炒为主的桂林特色依然保留得很地道。许多桂林菜谱留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让外省人很难接受,这是桂林菜没能走远的很大原因,如灵川狗肉与狗跳墙相比,地方文化就较重。


  要想把桂林菜做大做强,让全国都知道,必须是政府与企业相互配合。首先餐饮界得不断地挖掘桂林菜的特色和亮点,再经过适当包装提升,在政府的扶持下,把餐饮文化提升上去,这就需要桂林餐饮界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一起努力,他们除了经营好自己的生意外,还要加强餐饮文化责任感,把桂林菜的发展壮大作为大事来办。唯有这样,桂林菜才能走得更远。


  以文化促发展


  中国食文化丛书编委会高级编委 罗书铭


  桂菜的口味主要以酸、辣、干、香为代表,其中酸和辣就是重要特点,而螺蛳粉正体现了桂菜的酸辣口味,恰好迎合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选题,因此才出现了螺蛳粉一枝独秀,桂林米粉杳无踪迹的情况。


  桂菜组成的主要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其中桂林菜的比重最大,已经被中国烹饪美食协会等机构多次推广。说到底,螺蛳粉也是桂菜之一,与桂菜的特点比较吻合,但南宁、柳州、梧州的代表菜太少,柳州的螺蛳粉出现在国人面前的机会很少,而桂林的菜肴却出现多次,如酸辣炸芋头和酸笋炒牛肉等。


  桂林菜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多样化的口味在广西餐饮界占据重要地位。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桂林菜,宋元时比较兴旺,如今更是为世人津津乐道。从民间小吃的米粉、油茶到荔浦芋头、荷花鱼等,桂林菜种类相当丰富。《舌尖上的中国》执笔人在选题时没把桂林菜列入范围,不代表桂林没有好菜。


  要将桂林菜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还得多努力。首先,深度挖掘桂林饮食文化和传奇轶事,充分利用靖江王城、白崇禧故居等历史文化与桂林菜融合。第二,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宴民席,结合土特产制作山珍宴、水产宴等,让桂林菜的表现形式更丰富。第三,创新桂林菜菜肴品种,以健康为宗旨。第四,桂林菜需美食配美器,提升价值,注重卖相。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快桂林菜产业链的发展步伐。


黄娜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